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好书推荐 其它书籍 查看内容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2017-12-14 11:00|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4388| 评论: 0

摘要: 在从2017向2018迈进的时刻,我挑选了一系列科技互联网的畅销书,让它们带着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人工智能、互联网平台、信息爆炸、认知升级。推荐书小编选了八本书,作为这个探索旅程的路标,也希望它们能在未来 ...

在从2017向2018迈进的时刻,我挑选了一系列科技互联网的畅销书,让它们带着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人工智能、互联网平台、信息爆炸、认知升级。推荐书小编选了八本书,作为这个探索旅程的路标,也希望它们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指引方向。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我们分上下两篇,上篇四本书重点关注正在发生的趋势,下篇四本书则是我们自己该如何应对。

上篇:趋势认知

路标之一《人机平台》

「科技互联网的未来是什么?」拿着这个问题去问10个人,估计有9个会回答「人工智能AI」。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过去两年间,阿法狗战胜李世石、战胜柯洁,而最新版的AlphaGo Zero(阿法元)可以自学成才,不再需要人类积累数千年的围棋知识了。

过去两年间,人工智能也从概念变成科技互联网公司落地的战略与产品,从谷歌大脑、百度无人车到阿里巴巴会做广告图片设计的鲁班,从基于算法的新闻推送到苹果iPhone X的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并非概念,已经是我们在用的实实在在的产品。

但当下的科技互联网趋势并非只有「人工智能」这一个,我相信你跟我一样都很想看清楚全貌。因而,我们这个未来之旅的第一个路标,我选的是《人机平台》这本书,原书名是“Machine, Platform,Crowd”(也就是三个关键词:机器、平台、大众)。

作者是美国MIT两位教授安德鲁•麦卡菲、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之前他们的《第二次机器革命》也是全球畅销的趋势著作。因在关注互联网平台,我很早就读了这本书的英文版,现在中文版很快就由中信出版。

我觉得,这本书书名就非常完美地给我们展示了未来的三股力量:

  • 机器(Machine),代表的就是人工智能;

  • 平台(Platform),代表是苹果、阿里巴巴、腾讯、UBER这样正在崛起的平台型公司,现在全球前8大公司都是科技互联网公司,也都是平台型公司;

  • 大众(Crowd),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熟悉互联网上的大众力量,过去有各种各样的词来说这一点:从认知盈余到参与、赋能,从众包到共享经济。

将所有人的知识力量「聚集」起来,将所有人的「动员」起来,人人为人人,是互联网的最根本的力量之一。

我认为,机器、平台、大众,或者简单说「人机平台」,是对当下科技互联网趋势的最佳解读。

路标之二《智能时代》

我们探索未来路上的第二个路标也跟人工智能有关的,我选的是吴军老师的《智能时代》。要提示的是,这本书不是一本专业书,而是吴军像写《浪潮之巅》《硅谷之谜》那样写的一本科普书,给非专业人士解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吴军用很简单的方式试图让普通人也能理解它们:

第一,要解决智能问题,实际上把它拆解为大数据和算法两个部分,也就是:

智能问题=大数据+算法

第二,普通人要跟上人工智能的理念,关键是要,从追求因果关系转向重视强相关性。这是他说的所谓大数据的思维方式。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正如20几年前开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生存》一样,这是一本试图让所有人都读得懂的书。在一起读的时候,我们也会参考李开复和李彦宏等人写的人工智能普及著作,对照阅读。

这次重看《智能时代》,我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们思考人工智能问题时,也不应该纠结于,「机器是不是像人一样思考?」。我们或许应该这么说,机器永远不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而对照读李彦宏写的《智能革命》,我的笔记是:搜索引擎的工作逻辑跟深度学习的逻辑是相似的。它们的工作逻辑都是:

“以数据为主,通过抽取其中的特征、模式,然后用这个模式给用户带来价值。”

这其实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方式。

我认为,以搜索引擎作为思考的架子很有益处。现在,众多公司都在考虑进行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但是,除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少数领域之外,我们可找到的参照物有限。而如果具体地把人工智能系统和搜索引擎对照起来看,我们就有了一个已经存在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参照物,可以更形象、更清晰地思考。

路标之三《未来简史》

我猜你可能跟我一样也想了解,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现在的科技与社会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一两年,《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风靡互联网圈的,它们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厉害之处就是,从大历史观出发,在超长的时间线里看科技互联网、特别是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

我们现在的人类,都是所谓的「智人」。在《未来简史》中,赫拉利说了三句话,分别描述人类的三个阶段:第一,智人征服世界。第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第三,也就是现在,我们智人失去控制权。谁获得了控制权呢?计算机、科技、数据。他宣称,「科技已有了神一般的能力」。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未来简史》这本书的英文名是“神人”,也就是人成为了神,而未来简史原是副题。关于神,我也是想了一下才明白的:

赫拉利之所以认为人能成为神,是因为,我们现在通过基因工程能改变人类的身体;
现在我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基于芯片、基于硅,造出全新的全球大脑。
这两者,都是在造物,都是只有神和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我再读这本书时候没有像最初那样,掉进人文主义这样的词汇的坑里面去,而是开始真的觉得读懂了:

为什么像“算法”这样一个虚构的事物,可能成为人类的主宰?

其实,虚构是人类最厉害的能力,公司其实是想象的事实,而民族与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猫王、吴亦凡、鹿晗、Anglebaby都是虚构。算法只是我们生活中最新的虚构事物。

路标之四《腾讯传》

我们这个探索未来的旅程的第四个路标是《腾讯传》,科技互联网的最重要特点是,它不是一系列概念,它影响我们的方式是通过一系列公司和它们的产品。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我选《腾讯传(1998-2016)》来做我们第四个路标。在过去的一年里,腾讯和阿里巴巴都突飞猛进式发展,去年底统计它们的市值时,它们分别在2000亿美元这个范围,而现在两家都到了5000亿美元,一年增长超过100%。

现在它们均是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前十名。

这两家公司占据庞大的领地、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这两家公司均是基础性平台,是互联网平台的极致。腾讯经历了从产品型公司到平台型公司,再到开放平台的基础性平台的过程。

我们就借着《腾讯传》这本书,来看公司、平台与产品。

下篇:个人升级

科技新浪潮的变化,不是是趋势的变化,更与我们每个具体的个体相关。我们每个人不是一个统计数字,而都是活生生的人,互联网的价值就是赋能,让我们每个人拥有更强的能力。我们接下来的四个路标是跟个人相关的。

路标之五《原则》

成功预测2008金融风暴的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刚刚出版了这本《原则》,比尔·盖茨全力推荐,风靡美国商业和科技界。这本书风靡一时不是没有原因的:你可以把这本书看成是《黑天鹅》《反脆弱》那样的投资家的思辨作品; 某种程度上,你也可以把达利欧看成是巴菲特或芒格,这本书类似芒格的思维宝典《穷查理宝典》。我半开玩笑说:

达利欧《原则》=黑天鹅+巴菲特+芒格

《原则》这本书不是在直接谈科技趋势,但我觉得,它说的「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可能恰好是我们所需要的。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就我个人而言,我尤其喜欢他的立场,要想尽一切办法看到真切的现实,不管那个现实自己多不喜欢——「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我也喜欢他说的,永远要「开放头脑」——「做到极度头脑开放」。

虽然达利欧洋洋洒洒地写了600多页的原则,但要知道,他不是理论派,他是实干派。我喜欢实干派,所以看他写的所有原则,对照自己的实践,几乎不用做太多转换。

达利欧在写下这原则时,他其实始终是以公司创始人、CEO这样的实干派的角度思考的,该思考的时候,该下狠手的时候达利欧先生挺干净利落的,是典型的美式CEO。

路标之六《深度工作》

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干扰,我们不断地在看微信、刷朋友圈、写微博。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随时在线,便利和干扰同步而来。

这带来的麻烦是,我们丧失了长时间、专注的能力,当我们要准备一个方案,当我们要写一个报告,我们想各种借口拖延。如果你有这种问题,你可以跟我们一起读读《深度工作》。从中,我延展出一个公式:

高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专注度×工具

作者说要重视时间与专注度,而我从他的讨论中发现,优秀的工具应该加入公式,如果你掌握了优秀的工具,效率还会在成倍地提升。

只有谈了工具、尤其是复杂工具,我们才能和互联网和解,因为互联网不只是带来干扰,消耗我们的时间,互联网带来的是极其强大的工具。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路标之七《助推》

《助推》的第一作者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泰勒第一个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因而被称为行为经济学之父。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助推(NUDGES),是泰勒和合作者卡斯·桑斯坦创造出来的一个词,助推英文原义指的是,用胳膊、手肘等部分轻轻推或戳别人一下,提醒或引起别人的主意。现在则有了特定的含义。

我们既是因为泰勒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来读这本书的,也可以说不是,因为自从他和桑斯坦提出这个概念以来,做互联网的人就一直在实际使用着他的理念:

怎么用小小的产品设计,来改变用户的行为?

自从多年前我读到这本书,我就觉得,这是理解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必读:当我们做一个互联网产品时,我们在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是在引导和设计人们的选择。

亚马逊等购物网站上的猜你喜欢的商品,是助推;移动APP发给你的推送消息,也是助推。

对此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讨论,但深入到深层原理的只有这本行为经济学的经典。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泰勒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估计会让很多人注意到这本书。泰勒的学术自传性质的《“错误”的行为》也很好看,但他学术经历太过丰富了,因而那本书不像《助推》是从单个点深入下去。

路标之八《知识的边界》

我这两年多主要做的事情是知识付费,还写了一本书《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在我看来:这是互联网带来了实物电商、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服务电商之后,互联网回归到它最擅长的地方,再次变革信息和知识。

至于当下很热的知识付费,不过是一波大浪潮开始时的小浪花,是在用价格作为信息筛选机制,是在用金钱作为刺激生产的因素。

给互联网人的2018跨年书单,去理解正在发生的新浪潮

关于互联网和信息、知识的关系,我想,没有人能够比戴维·温伯格讲得更好。当年他讲互联网上的信息本质是「小块松散组合」,我就是他思想的粉丝。在《知识的边界》这本书中,他全面阐述了互联网和知识的关系。

这里先说两个关键词:

第一,知识的网络化。

有了互联网之后,房间里面最聪明的人,不是房间里的任何人,而是这个房子,也就是,最聪明的是网络本身。

第二,专家已经被网络击败。

也可以这么严谨地说,「专家知识从专家个人的性质转变为网络的性质。」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这本书我算是相当了解的,这次为了解读再读,有些新感受:

一是再次确认,我反复引用的过滤机制的变化、也就是互联网采用“向前过滤”的确是温伯格观点的精华;

二是,知识网络化之后,我们再也没有一个确定性的观点,观点必然变得极其多样化,也可以称为“观点的碎片化”。

现在,但凡讨论追求严密知识体系还是会吸引大量流量、吸引人点头称是,但我逐渐意识到,知识碎片化才是我们的现实,回到过去、回到远古那是不可能的事。

这就是我在2017年到2018年交接之时,重读一系列新书与经典著作的启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元宵节习俗书单,穿越古代过元宵 元宵节习俗书单,穿越古代过元宵

回望千年上元节人间至味是团圆古往今来元宵节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详细]

10部关于感恩主题的暖心电影,感 10部关于感恩主题的暖心电影,感谢生命所有的相遇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善于发现美、欣赏美。传递善意也是一种福报,世…[详细]

7本可爱的猫咪书,带给你对生命 7本可爱的猫咪书,带给你对生命真实的感动和喜悦

猫奴宣言:无论多累,我都会按时为您准备三餐;无论多臭,我都会乖乖帮您清…[详细]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2 21:37 , Processed in 0.05877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