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读《圣经》,除了亚当、夏娃和蛇的故事很诱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马太福音”里耶稣教导门徒:我只告诉你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我的第一反应是:懦弱。那时候年轻,血气方刚,睚眦必报,连别人多瞅自己一眼,都能耍三两血勇出来。 更夸张的是看到“唾面自干”这个成语,给人唾一脸,还要面带微笑,甚至不擦掉侮辱,等它在脸上风干。人生有不同的高度,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勇气,不理解内心强大的人究竟在经历怎样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两种人:一种是优越感十足,一种是在自卑与自负之间摇摆。他们身上恰好会浮现某种疑似内心强大的特征,但毕竟是假的。优越感是一种太卑微的情绪,使用不当,会让自己陷入难堪和尴尬,或者让自己愤怒地像一只发火的小鸡;而自负与自卑,就是钟摆的两端,一端喜悦,一端哀怨。 中国社会,疑似内心强大的人群中,这两种人最多,因为我们的社会最缺乏理性的力量,很需要不断自我反省,不停地修炼自己的内心。 读《悉达多》,脑子直戳戳想到强大的内心这个话题,我们在世界上行走,最愿意看到的就是内心强大的智者和他们的微笑,他们永远都能给我们平和地努力生活下去的勇气。 一个人怎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内心强大,翻了很多书,首先归纳了这5点,刚好藏在这5本书里。 01 《老人与海》 【美】欧内斯特·海明 著 余光中 译 译林出版社 一个人内心是否强大,首先看他是否有强大的生命意志,按照海明威的话说:一个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 我第一次读《老人与海》,是在一个小镇上,在朋友家发现一本破烂的小册子,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当时,我不知道海明威是谁,不知道这本书有什么特殊地位,就当一个故事读了。 没过几年,我在王小波的书里看到他对《老人与海》的评价:这本书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 《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老迈,失意,遭人奚落,大海给他脸色,鲨鱼掠夺他来之不易的收获,一切似乎都在跟他作对,只有一个小男孩揣着善意与他相伴。人在幼年和老年的时候,生命都会显得很脆弱,这是自然的选择,无法抵抗。 但总有人不愿意承认生命脆弱这个事实,他们用粗粝的皮肤和强悍的眼神向别人宣布,肉体可能是脆弱的,会受伤,会感受到疼痛,但那层皮肉下面的生命的意志绝对不能用脆弱简单概括。 这个世界有弱者,就一定有硬汉,真正的硬汉一定是先让内心强大,其次才能驾驭身躯。人类的生命本身是强悍无比的,没有那么多的脆弱和文弱,只要给我们一个需要抗争的环境,很多人都能在危局中拥有精神上的肌肉。 《老人与海》说的就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会被欺凌,会无奈,但也展示了人性中强韧的一面,只要咬牙,就有机会建立强大的内心。 02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巴西】柯艾略 著 丁文林 译 南海出版公司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人生不是一次性被击溃的,不是每个人都会有那么戏剧性的人生。通常,我们对世界的热望和兴趣,都是给平庸消磨掉的。我们也希望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但经受不住平庸和琐碎的反复冲刷,最后,我们的生活中就只剩下卑微和世故。能抵抗平庸,是内心强大的人拥有的第二项本领。 少年圣地亚哥,因为喜欢旅行,做了牧羊人,因为梦到金字塔附近有宝藏,踏上了寻宝之路,因为盘缠被偷,他为有朝圣之心却总被凡俗纠缠的水晶商人工作了十一个月。他原本可以就此安逸地留在水晶商人那里,但总是有些东西在召唤他,让他上路,获得财富,继而失去,如此反复,直到他懂得该如何与自己的人生相处。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牧羊少年的寻宝之路其实是对自我认知的探寻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爱与意志是少年人生的试金石,九死一生之后,我们才会明白,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需要的宝藏。只有经历过少年的彷徨和探索之后,才能找到这样的人生智慧和内心笃定的信念。 这部书是保罗·科埃略最著名的一本寓言式小说,科埃略说,是博尔赫斯帮他理解了人类的象征性语言,他随即用这种语言将给我一个充满象征性的故事。 小说中,充满了各式象征性的细节。牧羊少年在不停地读书,读完一本书就用手中的书去换另一本,阅读成为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阅读中,他经历了梦想、选择、倾听、心灵的焦灼,以及超越平庸的生活,面对“天命”的召唤,最终坦然面对自己必须面对的未知岁月。 牧羊少年的奇幻漂泊路上,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理解为他成长中必然遭遇的人生困境:在水晶商人的店里,商人心中始终念着朝圣,但平庸的生活不断阻拦他,少年问他,是如何忍受这些琐碎的生活时,他说:是麦加支撑着我活下去的,使我能够忍受平庸的岁月。但他还是畏惧去实现梦想,害怕实现之后,就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人性强韧如斯又矛盾如斯。 牧羊少年的故事,因为大量象征性细节的存在,可以读出不同的故事,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能读得津津有味,而最有价值的还是,在故事的思维中,我们会隐约相信,自由这种看似飘渺无依的东西,是值得追求的,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心中一定有一块被人嘲讽的自由的天地。 03 《人生的枷锁》 【英】毛 姆 著 黄水乞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一个人出生后,马上就面对几个无法逃避的问题:一个是死亡,我们向死而生;一个是焦虑,时间流逝,我们无可奈何;一个是各种必须背负的枷锁,爱情、友情、期待……不能打破这些枷锁,不可能获得强大的内心和自由的精神。 《人生的枷锁》聊的就是如何抛弃人生的枷锁,最终获得精神自由的故事。小说是伟大的毛姆写的,这本书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也能当他的自传来读。 毛姆不满十岁,就遭遇父母去世,由伯父抚养长大,他孤苦无依,加之口吃,整个童年经受了太多苦难,凄楚的童年让他变得敏感、内向、早熟、冷漠,这是生活的苦难和自我期待带给他的枷锁。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自己的人生的。 整本小说,渲染完菲利普的悲惨童年,数清楚他脖子上的重重枷锁,接下来每一章都是在写他怎样一点点打破这些枷锁的。 人性是矛盾而复杂的,面对套在身上的枷锁,有人习惯带着枷锁跳舞,有人愿意经历各种苦难,只为了扔掉枷锁的桎梏。菲利普拥有可贵的品质,他善于自我否定,也愿意为人生负责,他承担自己必须承担的苦难,接受失败,不迁怒他人。 不逃避,才谈得上有一天获得自由,这样的自由,才是扔开枷锁的沉重之后,人生中难得的美好。这才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必须要面对的人生,人生不会是一路顺遂,经历世界,然后能安然面对,才是真正的强者。 04 《超越自卑》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郁 丹 译 凤凰出版社 生活中,我们最容易遇到这样一种人,看似自信,甚至自信溢出变成自负,但一旦遇到打击,瞬间就落到自卑的窝里。强大的内心,首先要摈除的就是自卑和自负,内心强大的人会有自己的笃定,嘲笑优越感,替自负的自卑惋惜。 阿德勒给自卑的定义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归根结底,是因为感觉自己能力不足。 自卑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世界纷繁,总有我们无法应付的事情,自卑感就难免会产生。但也有人会破解,比如学习好,就能粉饰自己,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们会认为不是自己不能解决,是问题本身有问题。这时候,自卑给掩饰起来,就变成智商上的优越感了。智商的优越感是最单薄的一种优越,因为这个世界能够不断进步,智商能起到的作用很有效,靠的还是热情和专注。 阿德勒的《超越自卑》是他的思想最成熟时期的作品,他认为自卑情绪每个人都有,认为自己没有的只是掩饰的好,为了克服自卑情绪,很多人倾向于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补偿性的优越感来弥补,但这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 这本书里,阿德勒告诉我们一个希望,只要建立正确的反馈模式,自卑情绪一定是可以克服的,这就像有医生宣布癌症是可以根治的了。治愈自卑情绪的过程,就是获得自信,建立温和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不必强壮强势,不必假装脆弱。超越自卑的过程,就是走上了内心理性、强大的路。 05 《活着》 余 华 著 作家出版社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在假装从容和淡定,这是一件挺尴尬的事情,从容、温和、内心强大,不是书里读出来的,不是卷子上的分数,一定是从一件件的生活里熬出来的,你的经历决定了你的心态。内心强大的人,没有不是从苦涩里长大的。 郭德纲在《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里痛斥那些给自己使绊子的人,不要用勤工俭学的经历跟我讲黑社会的故事。同样的道理,我们面对《活着》里的福贵老人时,不好跟他讲人生的苦难。 小说《活着》开头,写了福贵老人陪着他唯一的一头耕牛,他吆喝耕牛劳作时,要同时喊很多头牛的名字,不为别的,只为了让这头牛感觉好点,劳作已然苦涩,就不要让它再感受孤独了。 这是经历过人生大悲大喜之后的智慧,这时候,福贵老人可以算的上一个内心从容强大的人了。因为生活已经不可能更加可怖了,再残忍的迫害都不能让他恸哭。 看过《活着》的人,唏嘘完福贵一生的坎坷之后,一定要记得仔细想想,他现在已经是个可以跟牛逗乐,跟人生开玩笑的老人了。他孤苦伶仃,但最终让他熬到刀枪不入。 内心强大的人最后一个法则,就是经历苦难,并且不放弃生命,生命很苦,我就一口一口吃完它,直到我能从苦涩中品出一丝丝甘甜,这才是真正的强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