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谍影》 (又名《寒风孤谍》《受冷漠的人》) 约翰·勒卡雷(1963) 作者勒卡雷的原名叫大卫•康威尔,原本就是一位间谍,这是他匿名发表的第三本小说,被称赞为第一本如实再现间谍活动的虚构作品。 他曾这样说:“我所在的部门审查并通过这本书,是因为它没有反映任何事实,也没有泄露任何秘密。”因此,将之视为丰富想象力的伟大杰作更为合适。尽管勒卡雷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写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但他再也没有从来创造出一个像书中那位利马斯一样喜欢冷嘲热讽、令人惊心动魄的反英雄角色了,这个角色曾把情报部门的其他人描述为“一群通过扮演牛仔和印第安人来照亮他们腐化生活的人”。 《死亡的味道》 彼得·奥唐奈(1969) 这本书是作者《女谍玉娇龙》系列小说中最最精彩的一部。 女谍玉娇龙曾当过黑社会头目,后来变为一名自由的雇佣兵,受雇于英国特工部的杰拉德•塔兰特爵士。 玉娇龙在伦敦《标准晚报》的连环漫画中活跃了38年,给人们称为“女邦德”,但实际上她是年轻的巴尔干难民奥唐奈在波斯服兵役时突发灵感创造的一个更为有趣的人物。 在《死亡的味道》中,玉娇龙和她的搭档威利来到了巴拿马和阿尔及利亚,故事最终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个废弃的堡垒中结束。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尤里安·谢苗诺夫(1969)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是史上最具悬疑性的惊悚作品之一。 作者谢苗诺夫是在克格勃首脑尤里•安德罗波夫的鼓动下写这部小说的,而安德罗波夫的目的是要挽回苏联情报局惨淡的名誉。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周,俄国特工马克西姆•伊萨耶夫乔装打扮成纳粹官员,试图阻止德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和平协议。由这部小说所改编的电视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苏联成了热播剧,而伊萨耶夫也由此成为俄罗斯的民间英雄。这可算得上一次最具娱乐性的政治宣传了。 《荣耀之路》 安东尼·普莱斯(1974) 有人正在谋杀索姆河战役中的幸存者,以及那些和幸存者们交谈过的历史学家;而这些犯罪与核大国峰会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这本小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不情愿但才华横溢的间谍大卫·奥德利,揭开了一个即使以普莱斯的标准来看也算是极为错综复杂的阴谋。 《伯恩的身份》 罗伯特·陆德伦(1980)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作者陆德伦创作了一个名为杰森·伯恩、没有记忆但生存技能超强的人物。 为了弄清自己的身份,也为了弄明白中央情报局和一个叫“豺狼”卡洛斯的人为何都想杀他,杰森·伯恩开始他的穿越世界,而他那超强的生存技能在这趟旅途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虽然陆德伦始终拒绝承认故事的真实性,但读者相信如此强大细致的叙述能力,一定不是来自凭空想象。 《柏林游戏》 连·戴顿(1983) 有人认为是弗莱明让间谍小说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他的007系列让很多人沉迷了半个多世纪。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让让间谍小说变得时髦的是戴顿和他的《柏林游戏》这样的小说。 这本小说是戴顿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述觉悟的军情六处特工伯纳德·萨姆森的三部曲之一(由《柏林游戏》《墨西哥陷阱》(MexicoSet)《伦敦比赛》(LondonMatch)组成)。 《洛斯阿拉莫斯》 约瑟夫·卡侬(1997) 这是本架空历史背景的间谍小说,跟以往优秀的间谍小说有很大不同。 曾经最优秀的间谍小说都是基于对现实事件的关注而创作的,但历史小说兴起后有了不少架空历史的作品。这部小说是作者卡侬的第一部小说,讲述的是1945年的故事。当时,情报官员康纳利被派往现实中并不存在、名为洛斯阿拉莫斯的地方,去那里调查对曼哈顿项目安全人员的谋杀是否只是情杀,还是与泄密有关。 《合伙人》 罗伯特·利特尔(2002) 《合伙人》讲述了四名中情局特工的故事。故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人,从金·菲尔比和肯尼迪兄弟到里根和普京,最终成为了阿富汗的一个本·拉登式的恶棍(这真是具有预见性,因为利特尔是在9·11事件之前完成这部作品的)。 《狂热与矛枪》 哈维尔·马里亚斯(2002) 找最伟大的西班牙当代小说家,马里亚斯当之无愧。他以翻译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因此他的许多小说也聚焦所谓的翻译者们,即“放弃自己声音的人”,这和间谍的处境如出一辙。 他创作了伟大的三部曲《你明日的容颜》,本书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介绍了受雇于军情六处机密部门的西班牙语翻译者德扎通过分析人们的面部和行为方式来获知对方接下来的行动。 《慢马》 米克·赫伦(2010) “绝望屋”是英国版的西伯利亚,这是“绝望屋”小说系列的第一本。这个系列的小说为那些搞砸了的军情六处特工们而设,后者们往往会因为酗酒、滥交或上传机密文件到YouTube而被惩罚去做苦工。在恶霸上级杰克逊·兰布的统治下,这些臭名昭著的特工们一边试图挽回名誉,一边又在肆无忌惮互相贬低。 针对这个推崇战电视剧《军情五处》的超级英雄时代,赫伦的这本优秀小说做出了一次有效的矫正,它告诉我们,间谍们最要的秘密就是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常人。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