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行为万里路:葛剑雄旅行自选集》 葛剑雄著 著名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的文化跋涉,行与思。 一个去西藏旅行回来的女文青,除了行万里路,变得面目全非,无比接地气,路上约见几个驴友,做个沙发客,几场艳遇之外,有没有感受到西藏的风土人情,人文之美,乃至灵魂升华,不得而知。 所以,我们可能更改知道大家,如何旅行,如何超凡脱俗,感受旅行之美之后,依然可以活得更加潇洒,更加入世。人文,地理,自然,文化苦旅,形形思思。 10、《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王蒙 著 人有一个很大的矛盾,生命是有限的,而你渴望了解和体验的东西又是无限的。著名作家王蒙,畅谈人生与读书。 王蒙,一个30年代的老大叔,一个做过文化部长的文人墨客,带你沉思“是就趁年华”。 一个在2017年12月,《奇葩奇葩处处哀》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王蒙。带我们如何写作。也许那精彩的思辨,才是最精彩的部分。 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或许这本书里有答案。抑或,你不够深沉的原因,这里也有答案。 11、《从清华园到史语所--李济治学生涯琐记》 李光谟 著 李济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科学考古思想的人,也是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考古学者。 在一个遍布《盗墓笔记》这类假考古的年代,科学的态度让人敬仰。古文物的魅力,揭示古代的人物和生活,如何治学,如何在漫漫人生路,取得治学成果,在碎片的时间的今天,如何好好利用,真正的大家告诉你! 12、《俞平伯的后半生》 王湜华 著 俞平伯(1900年1月8日—1990年10月15日),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人,出生于江苏苏州。 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 红学,在中国已经很久了,许多的依靠红学来养活自己的人,其实更应该感激俞平伯。没有俞平伯,就没有真正的红学。 本书以俞平伯世侄之视角,俞平伯后半生见证者的身份,准确捕捉俞平伯后半生经历重要事件的心境。 13、《林纾家书》 林纾 著 作者身处中西文化之间,既为当世所种的翻译,大家又是后人称道的古文殿军。 林纾儿女众多,也许是因为林纾将主要的希望寄托在三子林璐以及四子林琮身上,家书收集的主要写给这两个孩子的。不论父亲的爱,是不是有条件,我相信天底下的父母之爱,都是真挚的。 书中收录的给林璐的家书有六十五通。林璐到青岛求学,父子不断有书信来往,只言片语间透着老父亲关心儿子学业生活的殷切之情:“须知心一闲散,后此不可收拾” “凡物不可贪,惟学问一道,不厌‘贪’字;凡事不必争,惟学问一道,必要‘争’字。”“尔母亲谕尔,微寒即换呢袍,每日牛乳、牛肉汤万万不可间断。此际春暖不时,不可贪凉,使寒气侵入,生出毛病。亦不可出游,闲时只在操场散步可也。” 对于保重身体,林纾格外操心,甚至担心体育活动过度损害身体:“体操一节,德人尚武精神。跳竿缘撞,汝身体非健,宁可为人笑其无能,不可勉所不能。学问果优,跳竿等事即落人后,无妨也,身体保守为上。” 但是,无论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不好,都不要对父母太多埋怨。因为,无论自己和父母的怨恨多深,请记住,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做个合格的父母,不要骄纵,不要过度溺爱,一切都会更好。 14、《往事偶记》 陈岱孙 著 中国经济学一代大师陈岱孙的人生自述,一个学者的眼光记录下了自己所亲历的大时代。 陈岱孙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学家。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他的大时代,是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从大清朝到新中国,如何在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成为一个把握时代命脉的人。 15、《岳飞传》 邓广铭 著 邓广铭,是中国20世纪宋代诗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为中国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树立了标杆。 无论作者是谁,岳飞这个民族英雄的本身也能够给后人许多的精神食粮。在一个诸如《红海行动》,《战狼2》,呼唤男人血性的电影可以火起来的时代。岳飞亦文亦武的一腔热血,依然可以给我们内心根植许多的不一样的激情澎湃。 情欲给人的短暂激情,让人一时的开心,一时的释放和心跳,精神的燃烧,可以升华灵魂,让人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16、《诗侣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 朱尚刚 著 正义凛然,贡献巨大,一生为翻译莎剧,功绩决绝——曹禺。曹禺对于朱生豪,宋清如夫妇的评价。这个绝对不是附庸之词,而是真正的对于两个人极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对于莎士比亚精神内在卓越理解的赞誉。 莎士比亚给介绍到中国,两位功不可没。能够更好的抓住莎翁的内在精神世界,他们的故事不可不读。这不是附庸风雅,这是真正的品味。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