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网11月27日书讯:近日,余秋雨首部长篇小说《冰河》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君子之道》等。他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 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编辑推荐: 1.余秋雨写作生涯首部长篇小说,讲述一个生命绝境中诞生的爱情传说,通过一对敢爱敢恨而具有反叛精神的年轻男女,塑造对人格理想和自在生命的礼赞。 2.“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我们夫妻俩在绝境中的悲剧性坚持。但故事还是美好的,甚至没有一个坏人、恶人。 真正的艺术,永远不是自卫的剑戟。” “冰河”既是传统的一个符号,把人间喜剧式的生命悲喜浓缩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吐露了作者阅尽世态人情后内心深处的独白。人心更柔软,世界才会更好,对人性美好的呼唤具有普遍的现实共鸣。 3.戏剧性、环环相扣的紧张情节、诙谐的幽默,融合余秋雨典丽精工的语言风格,使小说既通俗易读,又有浓郁的东方美的意韵。 内容提要《冰河》是余秋雨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南方,具备惊人美丽的女子孟河在一次“淑女乡试”中拔得头魁,引来大批追求者,然而她暗中女扮男装,乘船踏上了去京城寻找生父的路途。途中,船只突遇冰雪,不仅被冰封在前后无援的河中,众人也遭遇生死攸关的求生考验。在绝境中,船上的考生金河深夜凿冰救人,却因冻伤无法赶考。孟河为报恩情冒名代考,却中了状元,引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意外和磨难,也让她找到了情之所属,留下一段沉香般的爱情传说。 章节试读地点在中国南方,那里有一条大河,穿越很多密林、峭壁、 险滩,却依然洁净。人们还没有靠近河岸,就能闻到一股强大的生命气息。在中国古代,大家信奉 “父母在,不远游” 的儒家伦理,国家又实行 “重农抑商” 的政策,因此在河流上很少有远行的船只,永远是波阔浪静、人迹杳然。千百年来,朝野推崇的远行,仅是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全国规模的文官选拔制度。这也是中国男子企 求发达的唯一出路。任何男子,只要通过一场文化考试,就能担任各级官员。否则,只能埋首耕稼,老死乡间。这一来,很多男子的毕生精力,就是拼考试,一直拼到人不像人。因此,这三年一度的远行,既是一种全民的梦幻,又是一 种全民的荒诞。这种为考试而发起的远行,也可以走陆路。但陆地上山崖太多,匪贼太多,因此多数选择走水路。那连绵的书生风帆带出过多少故事?实在不能尽数。 今天故事的起点,是两位老太太。 一位是戚太太,一位是胡太太,都因为辅佐丈夫抗击海盗有大功,被先皇颁封为 “诰命夫人”。现在,两位丈夫和颁封的先皇 都已不在人世,她们只在享用来日无多的尊荣。回顾平生,她们只有一件事不痛快,那就是没有机会显示她们的文化等级。“凭什么科举考试只考男子?如果允许女子参试,你我会是什么模样!” 这是她们晚年最常发的抱怨。有一次,胡老太拿到了近几届状元试卷的抄本,看完哈哈大笑,说:“这是九州上下第一名?连天地也要嘲笑华夏无人!”她坐轿换船,找到了戚老太,几经商议,决定举办一次 “淑 女乡试”,范围就在她们所在的两府之内。“淑女乡试”,既违背了男尊女卑的祖训,又冲撞了科举考试 的铁则。但她们的身份使她们有资格这么做。在中国古代,不管 在什么场合,老祖母出来,天摇地动,何况还是 “诰命夫人”。这次 “淑女乡试”,经过三轮筛选,终于让一个叫孟河的女孩脱颖而出。有了这个结果,胡老太又有了新主意。她先让手下的女侍去 看看孟河长相如何,得到的回答是非常出色。于是,她决定要在 闹市区搭台展示,为淑女再争风光。戚老太魄力更大,她通知胡老太,把两人年轻时最喜爱却又不敢穿的服装裙袍各选十套,让孟河一次次穿上现身。由于 “淑女乡试” 本来就牵动远近,再加上这次丽服展示的预告,可以想象,那天的盛况会是多么惊人。这可能是整个中国 历史上少有的选美典仪,而典仪的主角只有一人,那就是孟河。两位老太太很满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她们只觉得台下的一声声欢呼都与自己有关,因此还不时地露出苍老的羞涩。像天下的一切女性一样,一羞涩,就会红着脸偷看旁边的女人。两位老太太在相互偷看中重新想起了自己的年龄,才不再羞涩。台下民众没有注意两位老太太,让大家感到满意的是,今天在台上看到了梦想中的女神。很多妻子都在防范着丈夫灼热的目光,而自己的目光却比丈夫更加灼热。 专业点评“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我们夫妻俩在绝境中的悲剧性坚持。但故事还是美好的,甚至没有一个坏人、恶人。真正的艺术,永远不是自卫的剑戟。”“冰河”既是传统的一个符号,把人间喜剧式的生命悲喜浓缩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吐露了作者阅尽世态人情后内心深处的独白,现实力度同样不同凡响,是余秋雨尘封十五年的一封心灵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