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典名著的第一句话就让你欲罢不能。有没有发现,我们在挑选书籍的时候,总是会习惯去翻看第一页的内容,而那些第一句话就打动我们的书,总是能顺利的纳入我们的书单,并且有足够的兴趣继续阅读下去。 开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些第一句总打动你的好书! 1 《局外人》 加缪 “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冷峻——这就是《局外人》开头营造的情感震撼: 一般人获知至亲的死讯,情理之中都会为之伤心,甚至会大为震惊,失去理智,但加缪笔下的主人公对此却显得迟钝,连基本的好奇心也没有——这个开头使读者冒起冷汗之余,又忍不住往下阅读,去接近冷峻的主人公。 情感共鸣太过泛滥,何不唱唱反调,适当地刺激下他人的神经? 2 《麦田里的守望者》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你要是真的想听我聊,首先想知道的,大概就是我在哪儿出生,我糟糕的童年是怎么过来的,我爸妈在我出生前是干嘛的,还有什么大卫·科波菲尔故事式的屁话,可是说实话,那些我都不想说。” 大多数人眼中的文学是阳春白雪,但《麦田里的守望者》却选择了“下里巴人”。 不像传统文学中的角色,《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懒得介绍自己的出生地、家庭之类的信息,还唰了“大卫·科波菲尔”一把——几句措辞随便、态度无谓的调侃便以随意的口气开始了他的自述,让读者忍俊不禁,倍感新鲜。 如果大家讲故事的套路太过相似,反传统能让你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3 《洛丽塔》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谁让“萝莉”这个词广泛流传?正是这位精通多种语言、热爱扑蝶的纳博科夫。 来看看他在《洛丽塔》中,如何用词汇和音调雕琢了一个诗一般的开头:“生命之光”和“灵魂”充满浓浓的情愫,“欲望之火”和“罪恶”又透出些许暧昧和微妙,整个句子读起来轻盈又沉重。往下读,作者详细地描述了“洛丽塔”的发音步骤,为这个词汇添上了神秘的色彩,使人好奇“洛丽塔”究竟是谁。 如果你想兜售一件美好的商品,不仅需要用精雕细琢的语言,更需要为其添上适当的迷雾。 4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本魔幻现实主义巨作的开头便具有某种蛊惑人心、扰乱时空的魔力。 在这样短短一句话中,读者能读到三种不同的时态:指向未来的”多年以后”、代表现在的“面对行刑队”及回溯过去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三个个时态似乎都潜伏着不同的故事: “多年以后”——其间他经历了什么? “面对行刑队”——他干了什么坏事才会被判刑? “那个遥远的下午”——为什么会去“见识”冰块这种寻常的事物? 将所有悬念浓缩在故事的第一句,可以激发起听众的最大好奇心。 5 《伟大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的条件。’” 亲情、爱情类的题材永远不会过时,但要求你的表达足够真诚。 在《伟大的盖茨比》中,作者菲茨杰拉德选择以一个儿子的自述和一个父亲的劝告为始——虽是虚构,但足够真挚。 如果你不知故事从何说起,就走走心,说初心。 6 《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 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 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 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 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早在一百多年前,狄更斯就在《双城记》的开头写下了这些“宣言”,时至今日仍是被人不断引用的金句。 这几个内容矛盾但语气肯定的句子,既是一段断然的宣言,又是七个矛盾的对比。狄更斯貌似为我们揭示了时代起伏不定、矛盾不一的特点,但是替人解惑之余又增添了几分迷惑... 宣言式开头能为你的故事增添上厚重的仪式感,将故事的意义最大化。 7 《变形记》 卡夫卡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在耸人听闻的玄幻小说中,一般作者会用极为浮夸的文字来营造气氛,衬托这类“人变虫”的离奇情节。 但卡夫卡没有。几乎没有任何铺垫或预告,卡夫卡就用正常口吻把一个奇异荒诞的事件披露给了我们——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似乎只是一件发生在寻常早晨的小事。 如果你的故事足够离奇,不妨去掉那一套老生常谈的铺垫,把最离奇的核心放在初始。这样做能让你避免掉进叙事上的俗套,更营造了一股“高冷”的淡定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