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纸和笔,在你精心写就的2014新年读书计划里补上这张书单,然后给自己一天假期,带着工资卡和新一年的阅读书单奔向离你最近的书店吧。 我们邀请每个人开列一本在去年读过最有意义的一本书,私家推荐给阅读参差计划的你。这份书单由37位有趣分子 + 21位参差主编 + 19位参差读者联合撰写完成,书单领域从社科、诗歌、文学、历史、小说、哲学、科普到命理、法律、考古,为你勾勒出一张2014年新年私人的阅读与学习地图。 ■《企鹅与怪兽》——本克勒推荐人:胡泳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推荐语:在过去20余年里,经济人模型终于显示出了疲态,一批学者开始致力于提出新的解释人类社会的范式。在 这本书中,本克勒列举了来自神经科学、经济学、社会学、进化生物学、政治学等的一系列学科新发现,并且提交了大量真实生活的案例,试图证伪“人是自私的” 这一命题企鹅指的是Linux 的吉祥物企鹅Tux;而怪兽”其实就是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Leviathan)。 虽有“怪兽”着墨甚少之暇,但瑕不掩瑜,过去20年,学者在人类合作上有何发现,这本书是最好的导读。要想了解21世纪,合作会在生活中占据何等地位,这 本书有最好的预测。 ■《半间灶披间》——食家饭推荐人:作业本 / 网络名人 推荐语:一本平常书,普通到像隐匿在十三亿人群中的你我,无人注意,不被重视,“它不是我看过书里最好的一本, 也不是人生非读不可的几本之一” ,它沉默入迷地在书海里沉默如迷,没有名人推荐,没有广告宣传,也没有权贵腰封,只有看过的人才知此书是在锦衣夜行,食家饭的吃饭书:《半间灶披间》。 ■《信号与噪声》——纳特•西尔弗(Nate Silver)推荐人:徐瑾 / 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中国经济怎么了》作者 推荐语:据说一百年前,就有人说统计学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一百年过去了,大家进步多少?所谓“大数据时代”, 意味着每天生成的数据高达数百亿兆亿个字节,而且这一数量级还在不断增加,这一信息百万倍于人脑储存极限。如此之多的信息,是否足以将判断淹没,又将诞生 多少偏见与妄论?根据美国统计学家纳特•西尔弗(Nate Silver)新著《信号与噪声》可以给出一些不同的视角,如何区分预言与预测,如何识别数据之间的逻辑? ■《怀旧的未来》——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推荐人:杨潇 / 《南方人物周刊》主笔、哈佛尼曼学者 推荐语:这其实是十多年前的书了,三年前被译介到国内,但并不过时,因为怀旧仍是这时代的症候。作者斯维特兰娜 •博伊姆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系教授,专业文学,涉猎广泛,本书行文有些缠绕,不要被它吓退,里面信息密度之大、视野之广叫人击节。当然,作为“苏联的孩 子”,博伊姆的书会让我们有别样的熟悉感,但她会帮助你走进这种熟悉,看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让全球化造福全球》——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推荐人:方可成 / 原《南方周末》记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生 推荐语:作者Joseph E. Stiglitz是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界——他曾是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曾担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和首席经济 师,还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职,在经济政策方面有重要贡献。 这本书是他从世界银行卸任之后写作的,记录了他对全球化的许多思考,尤其是对全球化负面后果的揭示,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评,对改革IMF、世界银行 等国际组织的呼吁。 ■《瓦尔登湖》——[美] 亨利•戴维•梭罗推荐人:李继宏 / 翻译家 推荐语:在今天的中国,有太多的人,为了一日三餐或者三房两厅,过着奔波劳碌、忧心如焚的日子;也许还有同样多 的人,他们去澳洲旅游,去西藏朝圣,去欧洲购物,花三千块钱吃一顿饭或者做一次头发,却依然感到空虚和痛苦。但生活其实不必如此。今年我新译了这本名著, 《瓦尔登湖》能够让你明白这个道理。 ■《中国经济史》——钱穆推荐人:杜君立 / 作家、《历史的细节》作者 推荐语:书名为《中国经济史》的书很多,如侯家驹同名书。作为自学成才的历史大家,钱穆有很多原创性的历史洞 见。这本根据他的讲义整理成的著作,以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为主线,涵盖农业、政制、工商业和社会等各方面。此前在香港已经出版多年,影响深 远。黄仁宇也说: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 ■《农民、公民权与国家》——张英洪推荐人:杨俊峰 / 学者,从事土地制度研究 推荐语:这本书去年在九州出版社和香港同时出过,今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又重新推出。英洪的这本书,主题虽不算新,但难得用心去写的,立意高远、视野非常开阔,而且这个主题是中国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时间内都非常重要的重大社会问题。故我愿意推荐此书。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推荐人:李思颖 / 《看电影》编辑 推荐语:听小津安二郎谈论自己、谈论电影、谈论战争……在小津导演多重的纪念背景下,内地影迷必须拥有的一本书。字量不过10万,然而跟他的电影一样,质量,终以余味定输赢。 ■《创业的国度》——[美] 丹•塞诺,[以] 索尔•辛格 著推荐人:龚瀛琦 / 财新传媒整合营销内容经理 推荐语:很难不让人对以色列这个小国心生好奇,在这片仅有710万人口、笼罩着战争阴影、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土 上,为何诞生了如此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产生了如此多的新兴科技公司?Dan Senor和Saul Singer给出了相对周全的答案:扁平化的社会、兵役制度、移民制度、内忧外患的传统以及政府的扶持等……而我觉得,在这些答案里,杜绝偶像崇拜的平等 观念,可能是这一切原因的基石。 ■《数字乌托邦》——弗雷德•特纳(Fred Turner)推荐人:陈朝(量子熊猫)/ 科学松鼠会成员 推荐语:今年还是读了几本书,例如米沃什的《诗的见证》是他诺顿演讲的讲稿整理的,又例如《雪域求法记》,是民 国时一位曾做过汉人喇嘛的老人做的口述史。再加上编程之类的书籍若干。如果只能推荐一本,我会推荐《数字乌托邦》。这本书主要围绕布兰德与全球概览,但并 不是他的传记,而是一组群像和一部历史。 群像是六十年代以来的一批美国人,以布兰德等人为中心,加州反文化运动之中的弄潮儿。历史是他们这些使用迷幻剂,编写自印刊物,组织演讲集会的年轻人,如 何影响了硅谷计算机文化。从人文到科技,如今的互联网文化,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遗产。这么一本书归根溯源,对于充斥道听途说的国内媒体、 科技界,很有启发意义。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推荐人:张卓 / 《人物》杂志主笔 推荐语:2013年,我最重要的变化是开始跑步。推荐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并不是新书,此 前也有很多人推荐,但我还是建议大家有空读读。与我从事的工作相似,跑步是一项孤独、艰苦、需要在自我折磨下实现目标的运动,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自我怀 疑,这包括身体与精神上的,常常让人崩溃。而“为什么要跑步”和“为什么要写作”的答案是相似的:最后的最后,人类永远会面对一个问题:我们与世界的关 系? 跑步让我明白,灵感并非偶得,正如5公里并非一日能跑进30分钟大关,唯有每日提醒自己,不断坚持,坚持,再坚持,与惰性斗争,与自我满足斗争,方能今天 比昨天写得好,明天比今天写得好。更意外的收获是,当你的身体强大了,精神和精力会日益变得无比充沛。读完这本,还可以读读《天生就会跑》和《雨中的三分 二十秒》。 ■《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推荐人:刘海明 / 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专家 推荐语:这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名著,对认识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有很大帮助。在列维-布留尔看来:原始思维服从于互渗律,它对矛盾采取了完全不关心的态度,这是我们的理性所不能容忍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与我们的思维比较之下可以把它叫做原逻辑的思维。 ■《金雀The Goldfinch》——堂娜•塔特(Donna Tartt)(暂无中文版)推荐人:李大卫 / 财新专栏作家、《新世纪周刊》文化评论撰稿人 推荐语:大都会美术馆。2001年一次黄金时代的荷兰画展上,发生了恐怖炸弹袭击。牺牲者当中包括男孩提奥的母 亲。撤离现场时,他趁乱拿走了法布里求斯的小画《金雀》。提奥成了孤儿,被一个富裕人家收养。他打算归还偷来的画,但那已经成了他和亡母间的唯一联系,就 像一件护身符。 刚刚重获稳定的生活,失踪多年的父亲又出现了。他被带到拉斯维加斯。提奥在赌城认识了一个乌克兰移民的孩子,俩人一起酗酒、吸毒、泡妞、小偷小摸。小说由 此进入一个,混合了流浪汉元素的成长故事。至此,你会发现狄更斯和马克吐温暗中和流。《金雀》没有像诸多后现代文学那样,沦为原叙事俗套。在保持风格自觉 的同时,作者没有忘记提供传统小说的阅读快感。 ■《留住手艺》——盐野米松推荐人:王心仪 / 南方周末名牌杂志编辑 推荐语:在工业化浪潮和商业消费冲击的今天,民间手工艺的衰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命题。一夜间涌现的追捧、伴随着 狂热之后的退潮,构成学术界对民艺态度的两面,类似的过程在中国的出版界、媒体界也有迹可循。而《留住手艺》的独特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接近民间的 视角。 盐野米松是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在这本书里,没有高屋建瓴的方法论和“向哪里去”的宏大叙事。只有具体到每一位手艺人的记忆切片,在那些极富现场感的生活经 验里,竹条、椴木、漆料的气味和布匹的触感近在咫尺。即使剔除“留住历史”的浪漫光环,也是十几个有血有肉、沉甸甸的好故事。 ■《1980年代的爱情》——野夫推荐人:秦 青 / 博集天卷“读行者”图书品牌主创编辑 推荐语:在爱情已经物欲化的今天,很难得遇到一本如此纯美的小说。野夫透过这部小说回望80年代,那是一个理想 化的时代,是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清纯年代。野夫笔下的爱情简单而丰富,既奋不顾身又为爱而成全,让我们沉浸在对美好爱情思念的同时,还能思考那段荒诞的历 史留下的时代印记。 ■《我的阿勒泰》——李娟推荐人:Jetty / 知名乐评人 推荐语:李娟《我的阿勒泰》 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当然不是童话,但她笔下散发出的轻盈,却是孩童才有的触感。外人眼中北疆的壮美风光,她却要用日子一点一滴去丈量。哪怕是感情的惆怅,哪 怕是生活的清苦,由她道来,却像是流淌过一滩清水,只留下几滴露珠。 李娟的成长环境游离在体制之外,这让她的语言幸免于意识形态的侵蚀。她用感官的触动,重组着那些我们自以为很熟悉的字、词、句。读完这本书,你未必会亲身 踏上阿勒泰的土壤,却多半想在内心筑个巢,去呵护那一点点残存的鲜活。 ■《改革的逻辑》——周其仁推荐人:张欢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推荐语:周其仁的《改革的逻辑》值得推荐,在当下节点,人们难免要思考中国的走向,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过去清晰理性的总结才能看清未来,周其仁老师这本书对过去三十五年中国的脉络梳理堪称典范。中国记者大多是文科毕业,这本书的方法路意义和思考路径尤为值得学习。 ■《信息简史》——詹姆斯•格雷克推荐人:胡晓东 / 多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推荐语:我认为这是近三年来全球最重要的科技人文著作,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信息”作为人类历史上继宗教 之后超越王朝与政治的强大力量,它的历史却从未系统梳理过,不是因为不需要,而是难度太高,涉及心理、物理、生物、量子物理等几十个学科,横跨人类历史全 程。本书作者格雷克迎接了这一挑战,他成功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信息时代隐藏的所有秘密,我们每一位身处这一时代变革的人都不应该错过。 ■《坦白书》——马良推荐人:何天平 / 作家,著有《七日》、《空港》 推荐语:马良的《坦白书》献给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开始发福的童年,开始抵抗的青春,开始燃烧的所谓梦 想,都承载在这本小小的有关执念的书里。算是一本画册,也像是一本回忆录,作者书写着他的理想主义,却也纳入了千千万万人对于过去和未来的迷茫与困惑。 “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书中一言,持续发热。与君共勉。诚意推荐。 ■《城市的胜利》——爱德华•格莱泽推荐人:方澍晨 / 《Vista看天下》记者 推荐语:《城市的胜利》——2013年的中国,“鬼城”仍在各地不断产生,“城镇化”仍然被等同于“盖更高更密 集的房子”。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城市本来该是什么样,以及一些典型城市的故事:它们怎样吸引大量人前来,怎样保持和增加活力,为什么有的会衰退。而城市的根 本,始终是人的集聚。 ■《单恋》——东野圭吾推荐人:丁天 / 《时尚芭莎》资深编辑 推荐语:不要相信书名,也不要相信类型——在旧金山回上海的漫漫飞行长途中毫无倦怠地看完从朋友处偷带出来的此 书,我也只能再次这样说——每本书,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埃及记。虽然名为“单恋”,但书中段落寥寥,且无关单或暗恋,“男人和女人就像麦比乌斯环的 正面和反面的关系”。 我是福尔摩斯迷,不是东野圭吾的——但后者的魅力在于:与其说这是一出推理小说,不如说这是一则少数派人群的社会报告,后者要做到前者的环环相扣,实属不 易。在2014年再次离家来到北京工作的我准备阅读的下一本他的书是《从前我死去的家》。东野自评说这是他遭到冷遇的自信之作,但吸引我的是书封上的那句 “我是个不会笑的孩子,仿佛被孤零零丢弃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于人于事,于情于城,我们都是在寻找一种似曾相识又宛若初见吧。 ■《纯真博物馆》——奥尔罕•帕慕克推荐人:季星 / 《南方周末》记者 推荐语:前三分之一的《纯真博物馆》满是汗津津的咸湿味儿,一点儿也不“纯真”——可能这样写小说才有人看。富 家公子哥儿凯末尔和他的穷表妹芙颂,在一幢闲置别墅里,听着窗外小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吵闹声,连续滚了一个多月床单后,凯末尔订了婚,新娘不是芙颂。在床上 他们总是不停地“走到最后”;可在阶级偏见巨大、清规戒律巨多的土耳其,他们没法举行一场仪式,像别人那样“走到最后”。 故事于是因此“纯真”起来:凯末尔推掉婚约,再次见到芙颂,她已是别人的妻子。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凯末尔整日跑到这个有夫之妇家里——据统计是1593 次,不干别的,就是偷瞄女主人公。一千多次的痴情偷瞄终于在今生修成正果:芙颂离婚了。富家公子哥儿凯末尔终于如愿以偿,和穷表妹芙颂再次滚上了床单—— 结果,芙颂却出车祸死了。 整个故事终于“纯真”得一塌糊涂:男主人公后半生在痛苦的回忆中度过,为了让大家和他一起痛苦,他建了一座纯真博物馆,收入所有能让他想起芙颂的东 西。凯末尔无比心思细密——这从他收集的那些细如发丝的藏品就能知道——在这一点上连女人也不能胜过他;心理活动也总是无比漫长,却又总能拉你入戏——那 些纠结、牵绊、犹豫、苦恼,哪一样不是似曾相识? 小说的作者奥尔罕•帕慕克像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以第一人称详细地记下了这一切,他本人也出现在了小说里。凯末尔在订婚礼上心不在焉,一面和未婚妻周 旋、一边心心念着芙颂,还能被他想起的座上宾客里,帕慕克算是一个。凯末尔对帕慕克的评价是“无趣”。 2012年,帕慕克真的在土耳其找了处旧宅,建了座纯真博物馆。就像这个博物馆曾经不存在一样,这个故事也曾经不存在。但是博物馆建起来,它也就真的存在 了——相信曾经真有这么一个“纯真”的故事,也不是什么坏事。 似乎,去馆里参观的人还真不少。 ■《茶之书》——冈仓天心推荐人:黄小星 / 都市快报中国新闻部记者 推荐语:这是本年度看到的最精巧的书。作者冈仓天心,是日本知名的思想家、美术家和批评家。用英文写作的茶之 书,文笔清雅流丽,是他的“东方三部曲”中最知名的一本。 在有精神洁癖的冈仓天心笔下,日本茶道和静清寂、唯美有序,也避不开繁文缛节的禁忌——例如,已经摆上实体的花卉,挂画中就不能再出现。在天心看来,茶道 即禅道,系念寂静、正审思虑,茶道正是为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成就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宋人有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从这本书中,你也可以看到,与中华古典文化盘根错节的日式审美。只是,天心毫不客气地批评茶叶的发源地中国: 人们已失去唐宋幽思情怀,变得苍老… ■《为小弟请安》——庞余亮推荐人:易扬 / 书评人、《文汇读书周报》撰稿人 推荐语:这些讲述“痛”的故事,并非都是一团团不见光亮的漆黑,那些失魂和不安的游离者们,也并非因为行为的怪异、言语的突兀就一无是处,庞余亮以文字之间“悄然的温暖”,展示着游离者们内在的精神困境和涌动的生命力量。 ■《向前一步》——谢丽尔•桑德伯格推荐人:潘茜 / 康泰纳仕中国新媒体总经理 推荐语:这本书的作者是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杨澜在书里的序言里说,“不求完美,只求完整。无论男女,都值得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实现,这是生理的、生理的、事业的、情感的、物质 的、精神的积累过程,需要慢慢的成长起来。就如一颗树…一年四季中它有不同的姿态,岁月里它有不同的承载,不能要求它同时拥有花朵和果实,但成长是它永恒 的追求”。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史景迁推荐人:杨猛 / 资深媒体人、纪实作家,开发亚洲新闻奖得主 推荐语:张岱是明代散文大家,清兵入关,49岁的张岱带着家人隐于绍兴龙山,务农之余,修明史,八十八岁方成《石匮书》。史景迁不可思议地捕捉到了 中国文人真正的魂魄,我认为这就是在个人命运和道德信仰的选择。张岱选了后者。史景迁通过书写张岱的一生,层层揭示出张岱知识分子节操的养成,描摹出一幅 动人心魄的心灵画卷。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推荐人:易粉寒 / 作家、图书出版总监 推荐语:这一年,最打动我心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漫长的等待、无止境的思念、一次又一 次的遭到拒绝、衰老重逢时的无奈与尴尬――整部小说洋溢着马尔克斯式的孤独和绝望,以及难以言传的迟暮感伤。如书中所述“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 为爱而死”,亦如谈到自身爱情时,马尔克斯所说的:所有我喜欢的女人都使我产生同样的感觉。只要看到她,认识她,即使她不漂亮,而只是由于某种缘故打动我 的心,她都会使我很害怕。 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我的心中出现了恐惧。这是一本给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的爱情书。所有爱过的人,都明白:爱必夹杂着恐惧,因为我们的 灵魂悄无声息地被人从内部打开了一个缺口。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推荐人:张丽萍 /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推荐语: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是国人作品中少有的一部以孤独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它不写时代剧变和人世沧桑,不以社会和人生为关注重点。它语言寡 淡得像白开水,也看不出情节方面的任何波澜。但它是读完放不下的作品,是让你沉重得难以释怀的著作。孤独是庸常纷扰日子里的怅然若失,是不信神的灵魂的焦 虑与饥渴。在极端现实的中国文化里,心灵怎样才能得到温暖,浮生怎样才能不孤独寂寞,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一句顶一万句》,一部在《论语》与《圣经》间思考徘徊的著作,一部有关人性和灵魂的作品,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道出了这一难题。 ■《欧元的悲剧》——巴格斯推荐人:熊越 / 巴别塔自由主义研究社创始人 推荐语:这本书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巴格斯对欧元体系的分析和评论,作者运用了“公地悲剧”理论作为分析框架, 分析了欧元的历史成因和欧元货币体系的运作机制,展示了干预主义带来的危害。本书简短、流畅、清晰,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了解货币和欧元的相关知识的最佳读 物。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译者是一位在剑桥大学读硕士的90后,可谓英雄出少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推荐人:王浩臣 / 华尔街英语课程顾问经理 推荐语:这是在美国销量仅次圣经的读物,在同类书籍里属于顶尖之作,教你如何在职场更好成长。 ■《现代世界的诞生》——麦克法兰推荐人:洪滔 / 《中国图书评论》编辑 推荐语:认知现代性的努力犹如拼出一副七巧板的过程,不仅要弄清楚各个零件,而且更重要的是摆正每一个零件和其 余零件的关系。麦克法兰深谙此道。在分析英格兰现代性转变的起因时,他展示了经济、社会、宗教和政治领域的各项“表征”,它们在某一时间点同时出现,并迅 速发酵。但是其他国家又如何能够重现这一场景呢?麦克法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显然,他是要避免某些恣肆强硬的决定论。中国和英格兰的差别如此巨大,是否将 要、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当沿着西方“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的文明道路走下去,中国又应当将自己的“关联性”文明保留多少为宜。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菲利普•津巴多推荐人:李怀颖 / 《北京晚报》旅游周刊编辑 推荐语:社会学心理佳作,语言平实,很好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把握自己的态度也许比想象的难多了。阅读这本书一定可以改变你。很好地阅读这本书,你可能会成为有效的影响者,而且能更好地抵制生活中不需要的影响。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胡平推荐人:遗失的加菲猫 / 原《晶报》记者 推荐语:本书是1957年反右运动的长篇纪实。其中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不同的是,有大量被整治的知识分子, 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知识分子,也有毛泽东周恩来等权力中心的知识分子。他们纠缠在一起,各种阴谋阳谋各种背叛屈辱,各种信仰,各种伟大和渺小,各种荒谬, 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书中大量细节大量人物,描写细腻却又有自己独特的逻辑。看这段历史,可以充分认识到:文革不是偶然发生,而几乎是必然发生。 ■《反杜林论》——恩格斯推荐人:枫林仙 / 伯特利评论撰稿人 推荐语:我要推荐的书会让人大吃一惊。因为现在已经很少人,甚或几乎没有人会去阅读它了。这本书诞生于一百三十 五年之前,火力全开,批评了一位声噪一时的德国知识分子。此人声称,所谓市场关系的实质不过是以暴制暴。这个社会中的劳工阶层受到了残酷压榨,这意味着他 们受到了暴力的控制和压迫。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得依靠提高劳工们以暴制暴的能力,即以一种不明显的、隐含的暴力方式——组织工会,大搞罢工等等来改变工资 低下的处境。而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不过是暴力控制下对劳工们压榨的结果。 这位在德国最高学府教书的德国佬的观点,恰与在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教书的秦晖如出一辙。他的那一套俨然就是十九世纪德国版本的“低人权”学说。我相 信,你看罢此书后会发现,为什么秦晖虽然一直宣称自己是铁杆的自由主义者,但却常常对社会主义大发赞辞,爱不释手。原来啊,他的一整套说辞都不过是这位德 国佬的思想的中国翻版。而这位德国佬炮制出上述学说的年代,也正是德国迅速工业化的阶段。 那么这位德国人到底是谁呢?其实上了点儿岁数的中国读书人都毫不陌生——欧根?杜林(Eugen Dühring)先生。他洋洋洒洒的冗言赘语被一位所有中国人都如雷贯耳的人物批判了一个底儿朝天。这位亮瞎双眼的人物就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的 亲密战友和思想家。我在此推荐的就是恩格斯的名著——《反杜林论》。 如果你有兴趣对中国当代流行的各种庸俗见解作知识考古学式的解剖,那么我郑重建议你,一定沉下心来认真啃完这颗恩格斯自认倒了八辈子血楣,为消灭杜林先生 的酸果而不得不生出的酸果。 我相信,这颗酸果比话酸梅更能提神醒脑。 ■《30岁前别结婚》——陈愉(JOY CHEN)推荐人:宋青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 推荐语:“大龄剩女”是中国独有的概念,本书作者是一位华裔,展示了美国成熟的婚假心理与女性的独立生活能力。 ■《彼年此时》——闫红推荐人:陈艳涛 / 《新周刊》杂志编务总监 推荐语:不知道是不是还来得及。我推荐一本闫红的书《彼年此时》。闫红的文笔一向细腻、真诚、犀利。此前她写张 爱玲,写胡适,写秦淮八艳,一直都在讲别人的故事。而这次,她用细腻的笔触写她曾经的小城生活,不曾温柔的妈妈,独居多年的姥姥,跟命运死磕的发小,私奔 的伶人,出家的乡村医生……如绿妖所言:“闫红用文学之光照亮小城镇旧塌塌灰蒙蒙的生活,定睛一看,我们分明都是这样长大的。不过是九十年代,却已经像古 代了,因而泛出古代生活所独具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