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遭禁的书籍不计其数,但原因无非三种:对政治的不满、对宗教的抨击和对性爱的描写,本文关于世界十大禁书之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如何被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看法: 1、性 书中通篇充斥的成人描写片段。书中的很多行为是与人们所谓的道德相悖的,它所声张和表现的不具有社会普遍性。一位作者这样评价小说的男主人公托马斯: “是个处处睡的烂男人,害怕负担拒绝责任……这样一个发掘每个女人不同之处的淫棍,竟然是男一号,真让人觉得沮丧。” 粗暴地讲,外科医生托马斯可以说是一个“淫棍”,而且还是一个有文化的“淫棍”。他最奇葩之处,就是忠于对妻子特蕾莎的爱情的同时,还睡了二百多个女人。这也是被很多重视道德的读者们不屑的地方。
2、真实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本关于真相的书。我们接近真相总是通过否定,而不是肯定的方法。它是一个使人生幻象不断破灭的过程。就好象灵魂必须脱离肉体的束缚,才能破茧成蝶获得最终的自由一样;人生越是破灭,便越接近世界本原的真相。这过程固然令人沮丧,甚至绝望。真相不会以喜剧的形态存在,真理也绝无可能以肯定的方式获得。它不是虚无主义,而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
3、政治原因 在1958年苏俄入侵捷克的历史背景下,作者昆德拉在谴责侵略者的同时,对历史进行了怀疑主义的思考。后来布拉格之春失败,捷克斯洛伐克被苏联监管,一夜之间他们的国家都没自由了,更何况一个流亡国外作家言论出版的自由。
我认为昆德拉语言犀利且真实,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性欲与爱情、灵魂与肉体、个人与社会,很赤裸裸的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就像是跳出了社会这个世俗大熔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轻是认识到生命无意义之后,对世俗生活采取的一种超然态度。这里说的世俗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对,事实上轻的代表人物托马斯,轻的态度使托马斯与两百个情人做爱,却知道自己不会对她们产生爱情,因为性爱不代表任何意义;轻的态度使托马斯漠视历史,既讨厌俄军也不欣赏反对派;轻的态度使萨比娜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一次次背叛,根本不在乎自己将去往何种境地。 重是从世俗道德与价值观出发,对普遍认知中的意义的固守。重的代表人物弗兰茨和特蕾莎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特蕾莎从八岁时开始,就用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入睡,幻想她握着生命中所爱的男人;弗兰茨对一切革命都怀有偏好,乐于参加示威游行,幻想自己能够参加到历史的第一线。 特蕾莎对爱情毫无保留;忠贞不渝,萨比娜对精神生活很是重视,对自己的内心严苛而诚实。弗兰茨工作勤奋,社会责任感强烈,从世俗的眼光看两人都是非常完美的模范式人物。 爱情当然是美好的,但特蕾莎赋予了爱情超过其本身价值的意义,甚至想过把身体打发走,只让灵魂与托马斯在一起,这无疑是让爱成为自己的负担,也让自己对托马斯的爱成为托马斯的负担,这太重了。夜中不停的噩梦,从安定的苏黎世不辞而别返回布拉格,都是生命之重给特蕾莎留下的烙痕。不妨说,人为地赋予事情超过本质的意义就是加重生活。造成特蕾莎痛苦、托马斯妥协的原因是两人的爱情观不同。特蕾莎认为没有了爱情,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当她与托马斯相遇时,恨不得让自己的灵魂冲出肉体让他看一看,她相信肉体和灵魂之间具有统一性。但托马斯认为爱情之轻并承认了肉体和灵魂之间不可调和的两重性,做爱和爱根本就是两回事。但在书的最后部分,特蕾莎逐渐摆脱了这种生命之重而几乎转变为生命之轻,托马斯承受了爱情之重,因为他发现他无法承受的是自己给特蕾莎带来的痛苦,特蕾莎的所有情绪都牵动着他,令他无法起飞,同时,他也找到了心灵的归属,特蕾莎紧紧牵着他,让他的心免于无家可归。最后同特蕾莎一起移居乡下,颇有些长相厮守的意味。两个人终于确信了自己的爱情,达到了一种牧歌式的幸福。 昆德拉,到底倾向于轻还是重呢?其实,他是保持中立的。因为他看到轻无恒轻,重无恒重,轻与重会因不断的累积而相互转换。“轻”恰到好处,因为有些我们以为的“轻”的自由或许是生命不能承受的,社会在承“重”中规律的运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则,考虑道德的评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承受压力去生活,在承“重”中去奋斗,可能很世俗,但是这也是生命我们赋予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