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小编今天为大家推荐几本游记:18 部小说家走出家门后完成的最好游记。 作家往往给人枯坐书斋、皓首穷经的刻板印象,然而,作家们其实常常旅行,并且热衷于记录自己的心路旅程。他们需要搜集素材开阔眼界,也往往迷恋寻根之旅,或者就做普通的观光与疗养,偶尔也兼差搞搞时事报道。以下 18 部游记,来自最出色的小说家,同样是最出色的非虚构游记。 1. 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作者: [俄] 契诃夫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译者: 刁邵华 、姜长斌 1890 年,契诃夫拖着虚弱病躯,考察俄罗斯的孤岛萨哈林——这是一座天然监狱,羁押着成千上万的政治犯、刑事犯。契诃夫历尽艰苦抵达岛屿,目击种种酷刑,尝试与政治犯对话。他放弃了对自身结核病症的关注,转而思考困扰人类的终极困境。回到莫斯科后,契诃夫历时三年,把这些震动、感悟与噩梦写出,集成一部沉淀深重苦难的传奇游记,由此获得超越。 2. V. S. 奈保尔《幽暗国度》作者: [英] V.S.奈保尔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 李永平 孤傲愤世大师奈保尔的首次印度之旅。从孟买上岸,一路经过德里、加尔各答、克什米尔,最后来到他外祖父的故里。一场理应充满寻根意味的旅行,却无处不涌现丑陋与贫苦。大师震怒了,用语尖刻,充满绝望。 3. 夏多布里昂《从巴黎到耶路撒冷》作者: [法] 夏多布里昂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曹德、徐波 “在所有的情感中最令人愉快的并不是那刚涌起的激情。当我走向雅典时,体会到了一种使我不再会思索的极大的欢乐;这与我见到斯巴达时的情感毫不相同。”夏多布里昂既是浪漫主义的代表,又担任过内政大臣、驻外使节等职务,其美学与身份之间构成一种表面的反差,支撑其后的则是他纯净、优美、节制的语言与准确判断。 4. 陈舜臣《敦煌之旅》作者: [日] 陈舜臣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余晓潮 日籍华裔作家笔下的西域魅惑,边塞诗词串连起塞外风光与古寺残影。擅长一手遣词造句一手揉捏打磨史料的陈舜臣,他所形容的长河落日同样栩栩有神。 5. 帕斯《印度札记》作者: [墨西哥] 奥克塔维奥·帕斯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蔡悯生 帕斯曾担任驻印度大使六年,他在札记中诗意地洞察了印度的传说与宇宙,声与光,美与力量,艺术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注: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荐 书 堂, 给我们这群爱好读书且愿意分享的书友一些支持,将推荐书单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持续进行下去) 6.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出版社: 新世界 译者: 陈豪 1921 年 3 月至 7 月,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社委托,前往中国游览,他从上海、南京,一路行至长沙、洛阳。旅途中芥川拜访了章炳麟、辜鸿铭、胡适等人,并记录下往来对谈、游览见闻、世风民情以及种种政经、文化问题,是中日交流的一手资料。 7. 《卡夫卡游记》作者: [奥地利] 卡夫卡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译者: 孙龙生 卡夫卡一生并未走过太多地方。比之风景与人事,他更关注内心的历程。这颗封闭又敏感的心无论到哪儿,最纠结最挣扎的不是自我,而是自己还不够勤奋、写得还不够格不够好。普通人并没有他血淋淋自我剖析自我要求的凶狠和深度,倒是擅长给天才盖棺定论。 8. 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作者: [日] 村上春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林少华 1986—1989 年村上春树的欧洲纪行,聚焦希腊与意大利。村上的游记关注日常,却富有深度,幽默流畅的叙述间,形塑出一部立体的文明写真录。 9. 勒克莱齐奥《看不见的大陆》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袁筱一 勒克莱齐奥的拉迦岛之旅,记录了一度未被航海者发现的大洋洲上被遗忘的文明。那些生活在文明和传统冲撞中的人,“对过去无法忘却,对未来却忐忑不安”。200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博学强记,文字缜密,情感客观。 10. 毛姆《在中国屏风上》作者: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唐建清 毛姆曾假设,如果困在一个港口无法出航,他可以天天待在船上读侦探小说,或者干脆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气读完。1919 至 1920 年冬季,时年 45 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行了 1500 英里,不知道他读了些什么,只知道他饱览中国风土与人情,连缀著成 58 篇长短文,尽显中国人形象与个性。 11. 卡赞扎基斯《中国纪行》作者: [希腊]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李成贵 1935 年的中国,满是贫穷恶臭,却也开满鲜花,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是“不朽的”。20 年后,卡赞扎基斯再次游历,红色中国已经喜气洋洋。面对一个古老民族,卡赞扎基斯感到不可思议地兴奋,也有不可避免的遗憾。中国跟希腊一样,丢弃传统毫不犹豫,但传统的魔力并不受一时一地人的掌控。 12. 狄更斯《游美札记》作者: [英] 查尔斯·狄更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张若谷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涉猎范围之广简直超越想象,炮制格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之外,讲英国史也不在话下。写小说所需的共情、怜悯和想象力,加上对历史的掌握理解,这些本事都用来写游记时就更厉害了。1842 年,30 岁的狄更斯接受华盛顿·欧文等朋友的邀请赴美游历,从波士顿、纽约、费城、里奇芒德、圣路易,一直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历时半载状写出 19 世纪中叶北美大陆各阶层的社会状况、人情风物。 13. 诺特博姆《流浪者旅店》作者: [荷兰] 塞斯·诺特博姆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郭国良 旅行者身处暴风眼中,风暴就是世界。诺特博姆这位荷兰作家,其文笔继承的是祖国悠久坚固的绘画传统,所到之处不是摄录,而是兼容了知识、情结、感悟等多层次处理的绘画。20 年后他重写了一遍《我的旅馆》,都收在这书里,好比确认自己当年从银行辞职后建立的“旅行+写作=人生”的公式。 14. 阿城《威尼斯日记》作者: 阿城 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作家出版社 饱读经典、历经沧桑的中国作家阿城,在威尼斯的三个月游历中,“冷静得不像个观光客,却又热情得像个孩子”。他从运河写到小巷,从广场写到音乐厅,用充满智慧的练达笔触,信手写出凡人从未得见的威尼斯风情与光芒。有趣的是, 20 年前本书初版时恰是**作家唐诺担任阿城的编辑。 15.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作者: [美] 约翰·斯坦贝克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译者: 杜默 1947 年冬天,冷战开始,美国作家斯坦贝克和 20 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卡帕,一同踏上了俄罗斯大地,他们在苏联一共待了 40天,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乌克兰田园到格鲁吉亚海滨,记录了铁幕下的日常。 16. 苗炜《让我去那花花世界》作者: 苗炜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京城著名文化人苗师傅,在出第三本书的时候就过上了有产文青殷实的文艺生活。用脚部丈量世界,跟穷文青只能意淫的丰富多彩与浪漫之美亲密接触。并且——去了,看了,服了。 17. W. H. 奥登、衣修伍德《战地行纪》作者: [英] W.H.奥登 / [英] 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马鸣谦 奥登年轻时第一本畅销书就是一本游记——《冰岛书简》,后来出版社预付旅费,请他再出一本,他选择奔赴战火中的中国,不断深入战争前线,记录下真实空间里发生的一切残酷。在沉湎于私人情怀和勇于干预现实之间,奥登选择后者,真正具备行动的力量。 18. 于坚《印度记》作者: 于坚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诗人于坚行走印度、尼泊尔、不丹的随笔集。细腻、个性而漫游自如的笔触,内嵌详实不冗余的资料梳理,记录下他对印度精神世界物质性和物质世界精神性的独特感知。 诗人 160 幅摄影照片珍藏,因而纸特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