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里尔克《秋日》 冯至/译 01 《十一种孤独》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作者:(美)理查德·耶茨/著 陈新宇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02 《孤独者的秋天》 《孤独者的秋天》集合特拉克尔仅有的两部经典诗集《诗作》(1913)和《塞巴斯蒂安在梦中》(1915)。内容包括诗集、梦中的塞巴斯蒂安、孤独者的秋天、死亡七唱、逝者之歌、《勃伦纳》诗篇、遗作、散文选八个部分。在其短暂的一生里,特拉克尔塑造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晦涩而优美的语言、神秘的节奏、深重的死亡与毁灭的意象,传达出那个黑暗时代的表象与本质。作者:(奥)特拉克尔/著 林克/译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03 《生与死的故事》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在弗洛伊德看来,生与死,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本能。生与死,是生命史诗冲突激荡的两个主题,是命运交响曲贯穿交织的两个主旋律。世上所有的真理,历史全部的哲学,都隐藏于生与死的更替中;生命所有的情感,你我全部的悲欢,讲述的也都是生与死的故事。在《生与死的故事》一书中,希梅内斯除了延续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艺术追求与思想境界之外,更以一种新的形式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丑陋,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与认知。作者:(西)胡安·拉蒙·希梅内斯/著 陈仓多/译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04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三十多年前,已经完成非洲之行的保罗·索鲁,开始探访仍显神秘与封闭的拉丁美洲。这趟旅途由一班通勤地铁开始,之后便是各色火车的接力。从美国马萨诸塞州紧邻波士顿大城的梅德福,辗转来到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埃斯克尔小镇。一季之间,寒暑和天地已在车轮与轨道上隆隆转过。安第斯山脉,印加故地,素未谋面的远亲,垂暮之年的博尔赫斯……那是没有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码相机的年代,街谈巷议、乡土人情、风物景观,都在旅行者的眼中与笔端。作者:(美)保罗·索鲁/著 陈朵思 胡洲贤/译 出版社:黄山书社 05 《神话的力量》 我们生活的时代很神奇也很伟大,然而没有哪个时代像当前这样分裂,分裂的原型带给我们无比强烈的撕裂感与无助感。不管世界各地的神话有何不同,其实都在呼唤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深度觉醒和整合。当代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与美国知名电视人比尔·莫耶斯通过对话的形式,就神话、婚姻与爱、人格成长、生命意义、自我发现、心灵探索、宗教等多种主题,引导我们进入内心世界,完整呈现关于心灵真理的精辟分析。
作者:(美)约瑟夫·坎贝尔 比尔·莫耶斯/著 朱侃如/译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