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网书讯:近日,沈嘉柯作品《沉心十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沈嘉柯,著名作家,已出版28本作品。其作品进入中国各大畅销排行榜与好书榜。当过记者、杂志主编等,在中国最早的心理咨询刊物工作,主持晚间心理热线,积累丰富的职业经验,信奉“理性与感性”应当兼顾。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十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沉心十年,不急躁,静下心,只要努力,你终会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懂得规划,懂得爱,懂得自己。让心灵得到成长,青春不再迷茫。以十年为界,沉下心来,让自己强大。去做喜欢的事,去过更好的人生。 章节试读大学时,我有个最为欣赏的学长:心比天高,文笔洋溢,辩才无碍。毕业前夕,他怀揣着理想上路,去了一家省级青年报做编辑。当时的他,已经是校园名人,拿过全校第一辩手,风华正茂的时刻,赶上那家报社创业初期,信心饱满,信誓旦旦。那份报纸的大幅广告贴满城市的角落,一切都让人激情澎湃。他学习多年的法律知识,长久积累的新闻敏感,还有那一笔好文章,一口好辩才,就等待着东风吹起。不料,报纸没办出生路之前,就抛弃了他们。中间辛苦几个月,做版、坐班、采访、写稿、编辑,全部成了“实习”。没有签订正式的协议,也没有正式的洽谈福利待遇。当时最好的解释是,为理想和事业开始,那么,必定要做出牺牲。报纸等待资本注入,等待咸鱼翻身。最后,刊号变成了另外一家传媒集团所有,这些年轻人,梦想破灭。于是他在毕业时,回了家乡,一个位置在中部却算西部的山区自治州,混迹一年,困顿万分。再也想不到,他会有这样的生活状态。他是我的师兄,也是一个参考个案。对于还没毕业的我,是第一次近距离看见一个人的挫败和失意潦倒。哦,原来那些跟你猛谈理想和未来,看起来很牛的单位,说垮就垮啊,什么正规的保障、待遇都没有。这对我堪称社会第一课。没有什么比这种打击,更加让年轻人压抑和痛苦。功成名就成为泡影。该怎么办?这个学长经过一整年的沉淀与反思,重新开始寻找理想,给自己重新做人生规划。他言之凿凿,跟我说,他要选择自己可以读的专业,选择自己学得好的学科,上北京,拜会导师。他情绪高昂,表示要回来和师弟们在一所普通大学上晚自习,读书。他想选的专业是国际航空法方面,国内研究不成熟,尚在起步,导师是这个领域的权威。若能够读上,跟对方向,大有可为。但是,他半途放弃了考研,又去了某个热门大型网站。我很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是因为那个网站许诺高管位置,还有不菲薪水。去了之后,他发现好多红红火火的事件都是策划炒作,很低级庸俗,又觉得跟自己的理想差距太多。于是他又回去家乡的法院,做了两年,觉得气闷,跟周围格格不入,放眼望去都是混日子的庸俗。他又辞职,去了某个响当当的大电视台,在外包机构做片子。他常常深更半夜打电话给我,给我们当年玩得好的其他同学,倾诉,又倾诉。眨眼,十年过去。他混不下去,辞掉工作,离开北京,想在我们的母校所在的城市重新开始。但是那个城市已经日新月异,没有他的位置了。去高校,他学历不够。去媒体,他嫌弃省市媒体低就。重新考研,他已经没有了耐心。他在北京混过,首都这样的地方,掉一片树叶,都能砸中一批大官和名人。他出入结交的是哈佛学者,采访的是北大、清华最牛的学者,目睹的是身家亿万的国际企业家。可是,这跟我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呢?刚好我在职业生涯的中途,兼职做过一份报纸的通讯员。他所能看见的赫赫人物,我也见识过。今天飞北京采访部长,明天飞南方参加商业会议。但我很明白,这些经历,只是因为背后的平台是金字招牌。离开了平台,你自身有多少价值才显现出来。很多人就迷失在了这样的浪潮中,依靠大平台,左右逢源,离开平台,就什么都不是了。一个清醒的人,应该在平台里学习到的,不是谈资吹牛,我跟谁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而应该提高自己的本事,打出自己的名号,拿出自己真正的作品。 专业点评《沉心十年》:沉潜十年。“沉”就是沉静下来,“潜”就是潜入进去,潜到最深处,潜入生命的最深处。要沉潜,而且要十年,就是说要从长远的发展着眼,不要被一时一地的东西诱惑。——北大教授钱理群致青年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