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铭作品《美好人生诊断书》出版上市,现代人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结对号入座(找准心理症结,对号入座,扫除负面情绪,脱离心智的束缚,找回面对困难的勇气!) 好书推荐网书讯:近日,雷铭作品《美好人生诊断书》由台海出版社出版。据图书试用网编辑部得到的相关资料显示,雷铭,心理学咨询师,微博知名博主,畅销书作家,热衷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一直致力于心理、励志类图书写作。其文笔细腻,观点独到,语言精炼,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许多年前,当城市还不拥挤,当生活节奏还没有那么快,当雾霾还不足以让每个人提心吊胆时,我们都以最纯真的笑脸来面对生活。而如今,我们在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患上了各种“都市病”,拖延症、手机癌、选择障碍症、婚姻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被迫害妄想症……这些病症让我们背负着沉重的枷锁,严重危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本书深入分析了各种心理病症,并有针对性地为读者送去调理这些心理病症最有效的解药,抚慰一颗颗被病痛折磨的心。浮躁与迷茫的你,如能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坦然接受,找准症结,对号入座,扫除负面情绪,脱离心智的束缚,即可找回面对困难的勇气,重获新生! 章节试读“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光是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也改变了曾经以为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贺拉斯说:“青春时光转眼即逝。”青春是短暂的,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所以才弥显珍贵。拖延症:无目的游走,任凭时间流去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光是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也改变了我们曾经以为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贺拉斯说:“青春时光转眼即逝。”青春是短暂的,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所以才弥足珍贵。但试着看看我们,才发现,许多时候,自己并没有好好利用时间。比如,明天就要交策划方案或工作报告了,明明已经心急如焚,打算吃完晚饭开始做;但是,总忘不了先查一下邮箱、刷刷微博,然后打开冰箱倒一杯酸奶,接着再看看开心网,造访一下微信朋友圈,接着再听听歌,最后才坐在电脑前,准备工作。可是刚坐下来,又觉得干脆去洗个澡好了,于是就去洗澡,洗完澡后涂润肤霜……然后再坐回电脑前,打开一个个令头脑发胀的文件。这时,微信上一个朋友又和你说话了。等真正开始敲字,已经晚上11点钟了。如果这些你全都中招,那么很不幸地告诉你,你已经染上了拖延的习惯。在工作上拖延,顶多会让你失去这份工作,假如在自己的身体健康上拖延呢?对不起,那可能会让你毁掉你自己。拖延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它来势汹汹,覆盖范围极广,所到之处几乎无人幸免。如果只是单纯地做事拖拉或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它只是一种坏习惯,并无大碍;但当“拖延”已经影响到你的情绪,使你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甚至有强烈的负罪感,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时,它就会变成“拖延症”,令你苦闷不已。于是,许多人都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导致自己在拖延的路上越走越远?病理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时,他在工作中就容易放松自己,这样,一份需要10天完成的工作,他会给自己定5天完成的目标。临近前5天时,他内心的紧迫感和焦虑感会给他施加压力,促使他完成目标。如果最后的成绩还不差,他就会认为,自己比较适合在短期高压状态下工作,并且在以后的行为中不断给自己进行暗示。所以,如果你看到身边的某位同事平时总是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有一天却变得分外勤奋,要注意,那有可能是拖延症的征兆。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将拖延症归结到懒的范畴,因为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能力不足或不够努力,而是对方有某种完美主义情结。什么?完美主义情结也会导致拖延症?不错,有着完美主义情结的人通常会有这种心声——“求求你,再多给我一些时间吧,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当一份方案做得不够完美时,他们不会轻易地将其交到领导手中,本着对结果负责的态度,他会先存档,继续去寻找他认为的“绝对完美”的新方案。这就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因为凡事力求完美,所以折磨了自己,拖延了时间。除了心理暗示和完美情结外,还有一种原因是难以抵抗打击,容易颓废,比如领导或老师给你安排了任务,你认为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便心生恨意:“凭什么不安排给别人,偏偏给老子安排这样的活儿,老子不做了!”索性破罐子破摔,甩手不干,暂时丢置一边。还有人对拖延症的生理学根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脑的执行功能源自一个叫前额叶皮层的东西,人所做的一切计划,人的注意力是否集中都和它有关。当你犯了拖延症后,你处理任务的组织能力降低了,这说明,你的前额叶皮层发生了损伤。 雷铭作品点评《美好人生诊断书》:拖延症、手机癌、选择障碍症、强迫症、抑郁症、狂躁症、偏执症、被迫害妄想症……可怕吗?你有吗?怎么来的?有救吗?帮你找准症结,对号入座,扫除负面情绪,脱离心智的束缚,找回面对困难的勇气。本书对“症”下“药”,专治各种“心理疑难杂症”,并可有效预防各种屏幕脸、加班眼、鼠标手、微信指、电脑椎、玻璃胃、污染肺……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其实在于“忙”,因为“忙”,我们被诱惑蛊惑了心灵,被利欲和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