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朵轶作品《还似锦年》出版上市,关于爱情,关于时光,关于艺术,关于国学,关于小说、散文和诗歌,关于一切美好的事物.回忆里往事共鸣,探索中不忘初心,轻眉微语,不诉离殇. 好书推荐网书讯:近日,杨朵轶作品《还似锦年》由鹭江出版社出版。据图书试用网编辑部得到的相关资料显示,杨朵轶,自恋情绪收集者,金融界非典型时尚文艺男,好文喜摄,性纯真,B型血,金牛座,居北京,已出版多部畅销文学作品。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本书是文字、图片结合的诗歌散文集,作者将一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写在这些文字里,勇敢地剖析自我,力求与读者实现共鸣,并带给读者一些感动。全书由两部分组成,以清新的现代风和典雅的中国风为两个方向,涵盖作者的诗歌、散文、小说,文字空灵,气氛唯美。 章节试读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在北京已生活了十几年,青春的大半,奉献给了这座迷人的城市。我始终喜欢她的丰盈、繁华以及偶尔的寂静。记得那时我留长长的头发,心怀叛逆,在漫长的夜晚痴迷于书写,常常忘记白昼的存在。良辰苦短,情感纠缠,有梦依稀,心向远方。顺着时间的印记和线索,我仿佛还能看到那个少年的侧影。白衬衫在风中轻轻舞动,帆布鞋踩出不规则的脚步,耳机里循环着老狼的那首《虎口脱险》——“说着付出生命的誓言,回头看看这繁华的世界,爱你的每个瞬间,像飞驰而过的地铁。”爱和时间一样,缓慢地消失。记忆里的北京夏夜,混合着什刹海酒吧的嘈杂声,混合着中关村小贩的吆喝声,一点一点,越来越远。很多,都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模样,时光把每一个人雕琢得更加生动。有人不忘初心,有人拥抱了沉沦。那些所谓的青春梦想,仍旧在途中,被遥望,被欣赏。而我们,则在现实中逐渐成熟,甚至老去。这个城市的沙尘暴越来越少,雾霾却越来越多,被PM2.5笼罩的世界,灰色蔓延。很多人戴着有呼吸器阀门的口罩在城市里穿行,看不到他们的表情,只有匆匆的背影。高大的建筑物若隐若现,如同一场虚空的幻觉。忽然很渴望一缕阳光,能穿过厚厚的灰尘,笔直地落在地面上。仿佛在黑暗中点燃烛火,可以照亮眼睛,可以温暖灵魂。曾经过了一年多的双城生活,在北京和深圳之间往返,两周一次,不断循环。干燥和湿润,晴朗和阴霾,流转的情怀,不变的执念。特区纵有万种妖艳,我却始终未能融入。想念北京,那里有家,有梦想,有朋友。感恩友谊,十数年过去了,许多东西不在了,但你们仍在。也有新的朋友出现,依然是真性情的同类。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烤鸭,喝二锅头,抽中南海。谈的不再是梦想,不再是姑娘,而是现实。现实是眼中的冷漠,现实是心底的温情,现实是脚下的长路,现实是头顶的银河。所谓梦想,所谓现实,都被岁月钉上了一枚枚标签,在过程中被展览,在憧憬中被遗忘。这好像是一件忧伤的事情,我已经胖了整整五公斤。不知道你是否经过冬日凌晨时的北京,霓虹寥落的街口,万籁俱寂,唯有凌厉的北风,席卷诱惑穿行。孤独的城,真实的生活。我喜欢这种真实。好似残酷的浪漫,和一种微光共存,即使是虚假的美好,已足以抵抗生命的荒芜和清凉。开始喜欢喝咖啡,用厚厚的白瓷杯,不加糖。我发现咖啡可以让人产生幻觉。幻觉过后,会更珍惜此刻生活的美好。有时我会捧着一杯泛着热气的拿铁,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街角的咖啡屋独坐一整个下午。看一本杂志,写一首诗,听一首歌,或者什么都不做,透过玻璃,看着窗外走过的人潮,获得暂时的平静。自从公司搬到燕莎桥,已经习惯了在朝阳未起的时候出发,南二环转东三环一路行来,经历穿透黑暗拥抱黎明的过程。拥挤的车流中,感受天色一点点亮起来,感受光,感受存在,感受万物生长。我喜欢这样一种过程,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更多的是沐浴阳光后的欣喜。依循着怀旧的惯性,十几年过去了,自己的爱好仍然没有改变。摄影、写作,能够带来美好的东西,我选择继续。想起当年的自己,扛着沉重的单反相机和镜头,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循着光,按动快门,凝固住的物,流转的心情,都在我半眯缝的眼睛里存在,以独特的姿态,记录岁月浮光。 杨朵轶作品点评《还似锦年》:这是一本让人怦然心动的书,作者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诗、每一个故事,都敲击在人的心尖上,化为灵动的舞蹈,和着青春的旋律,提醒人们记起那段纯白美好的青春时光。感谢杨朵轶,让我再一次找回那段美好的青春记忆,更重要的是,这段记忆,我更加勇敢更加开心地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