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看哪些书?推荐几本不错的汽修技能书。 今天这个小短文,背后花的时间非常多,约等于我过去三年的自学时间的总和。花的钞票也不少,因为为了凸显“鲜花”,我买了很多“绿叶”。花费虽然不是“不计其数”,但的确感觉身体被掏空。 这份《自学书单》,适合刚入行的汽车维修技师提升知识储备用。这些书都是我读过、学习过的资料,很多都是大部头,所以我还在继续学习。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按照购买价值划分的。 适用人群:具有一定汽车基础,能够认出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的入门级维修技师、汽车爱好者。 看完之后:如果真能认真读完这个书单,你最大的变化就是年龄长了好几岁……但技能水平肯定提升很多,以我对维修行业的了解,估计能达到国内顶级、国际一流的水平吧。 书籍介绍:子曰:光列书单不讲原由就是耍流氓。 《博世汽车工程手册》 这个是圣经一样的book,内容质量和翻译质量领先同行N年。尽管对新能源、新兴电子技术关注不够(可能是因为bosch产业链还不够长),但对于维修行业来说,已经非常大而全了,非常适合平时自学+工具书。日本的那套《汽车工程手册》更加平易近人,也更全面,但实在太贵了。而且太长,看着累。 所以我只搞了日本版的PDF—— 《博世汽车工程手册》最NB的有两处: 领先行业:对很多新鲜玩意儿,都予以关注、介绍,其前瞻性甚至超过媒体和很多汽车公司。 适用性:每个知识点的篇幅都不大,也没太多数学公式(相比国内教材而言),但讲的知识足够工程实践应用了,更别提汽车维修了。不过在节约篇幅上,下面这个蓝宝书更神奇。 《GT特典书》 这是GT6豪华版赠送的小册子,但却是我见过最好的汽车教材之一。所有的知识点,只用两页纸就能讲明白,看不懂只能怨自己智商低,或者不认识繁体字(推荐借口)。它有很多赛用技术的讲解,这方面在国内还是比较匮乏的。有个在德国工作很多年的上海人,曾立志要写一本中文的赛车大部头,结果写了一本神书之后自己创业去了(该神书会介绍到,但不在书单之中),这事儿就太监了。 另外,由这本书可见,即便是港台腔翻译的科技文献,其术语和严谨性和大陆差距并不大。“波箱”、“芭蕉”那些词汇还是民间自创的吧,不够专业啊! 最重要的是——也是我强力推荐的最大原因——便宜啊! 赶紧买,买一本少一本,行情价已经比去年涨了很多了(编辑发现,现在这货已经涨到35元了)。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 很正点的杂志哦!行业影响力非常强!以下的两本大部头,也只是其合编增订版本而已。我本来会买很多别的杂志,但看了两年下来,只要有这一本杂志就行了。 因为都是奇葩故障,能直接应用的案例并不多。但是通过这些案例,你能知道中国最厉害的技师是如何总结思路的。思路对了,也就不存在难搞的故障了。 它还有很多新技术、新软件的介绍,但写的水平不是很高,很多东西都是直接抄原厂维修系统。不过因为只有它们还在坚持组织专家撰写这些内容,所以咱们也没得挑啊! 《最新宝马汽车电控系统维修精华与经典实例》&《宝马汽车维修实例》 2017是诺诺的宝马年,我们技术团队要死磕宝马。这就是我们祭出的第一个杀招! 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是把Rheingold(土名“瑞金”)的FTD都复制下来了。不过用瑞金看文献实在痛苦,这个用户体验更好! 看完这本书,我们可以对宝马各大系统、总成的工作原理、电路图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如果能贯彻封面上的那句话,那基本上天下无敌了。 不过呢,宝马官方文献的翻译质量实在捉急。大公司都找翻译公司来做这翻译,而这翻译质量应该算是“商业欺诈”。 而《维修实例》则什么都讲一点,更多的篇幅交给了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不仅可以积累经验,更能体验维修技师的心路历程——糟心的心路历程。 《汽车工程专业英语》 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 《汽车电子学》 这是德国人理解的《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实际上,它讲的是汽车各系统、总成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是对结构理解的升华,也是对特性特征的应用。对于修车来说,搞定疑难杂症,很多时候只能建立在理解控制的基础之上。 虽然这本书的知识高深,但写的通俗易懂,风(zuo)格(zhe)和《博世汽车工程手册》一脉相承。 《日本经典技能系列丛书》 这是夯基本功的一套丛书,也是培养匠人精神的一套丛书。各个技工行业都有对应的小册子,但适合汽修的只有其中几本而已。不过可以多买一些,扩充一下知识面,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呢! 我买了其中两本,作为厕所读物了,而此图正摄于蹲坑。 还有一本神book,因为不太适合维修技师,所以我没有列在《书单》之中。但的确是本高水平的好书,非常适合工程研究人员刷三观。 因为这书在公司太抢手,我都把它锁家里了。 通过这本书,你就明白德国汽车工业强大之所在了——并非是因为德国人聪明,而是因为德国人能用简单的方法,让复杂的知识被更多普通人理解。 说人话的版本就是:高中数学就能搞定汽车理论。 而作者耿彤先生,就是我说的那个德国生活多年的上海人,他的故事可以百度一下。他的丛书太监掉了,是对中国工程教育事业的巨大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