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读后感 查看内容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2017-5-5 10:18|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2811| 评论: 0

摘要: 【篇一: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书中,编选者别出心裁地将内容分为“我生之初尚无为”、“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六个篇章,将林语堂生命中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呈现出来,线条式地刻录出其不平常的人生轨迹与思想历 ...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篇一: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书中,编选者别出心裁地将内容分为“我生之初尚无为”、“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六个篇章,将林语堂生命中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呈现出来,线条式地刻录出其不平常的人生轨迹与思想历程,读来令人眼前一亮。

开始读他的这书的时候,还当真不怎么认真,不过后来才感觉到他的心思,他的闲适、周作人的冲淡,当对官场商场职场情场人场冲突厌倦了,读到他的文章,恰如喧嚣急驰的列车上偶遇久违的儿时故旧,不能不心生感怀与亲切。

林语堂主张:“文章者,个人性灵之体现”。他的散文皆讲究冲淡,讲究自然,无华章丽句,亦无官样道德,多有怡情拾趣之功。读他的书,感觉进了另外一种境界;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尘。

这书表现了林语堂先生处世的超然和豁达,以及研究学问时的敏锐与才思。你恍惚看到了,一位温润如玉的君子,一位谦虚谨慎的学者,于无人处悄悄立在你的面前,与你辩论该如何逍遥自在地做人、心无芥蒂地处世,“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

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读林语堂的散文,另一个如天外飞仙般的享受就是无孔不入的幽默与机智。他的幽默不像时下流行的搞笑方式,肤浅而夸张地讲些笑话或段子来吸引人,而是于日常生活中捕捉一些可爱可乐的事物加以揶揄。

在网站上浏览林语堂他一生;精通中、英文,学贯中西,博闻广见。丰富的文化底蕴,渊博的学识,使他的幽默充满与众不同的智慧,是骨子里的冷幽默,轻灵,通透。

读林语堂,与其说是在读他的出世与入世,不如说是在读一部社会人生。尤其令你感喟不已的是,书中所选的诸多篇目,我们在今日读来,仍如当时所写,一点也没过时;书中所透露的诸多世相,我们在今日看来,仍如当初时代,一刻也未改变。

历史的车轮碾过,逝者如斯,而蓬草犹在。比如,他把应试教育称作“恶性读书”,并指出“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他说“西洋人讨论女子服装,亦只认为审美上问题,到中国便成了伦理世道什么夷夏问题。”

他描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愿早晨听喔喔公鸡叫。我要邻近有老大的乔木数株。”……如斯种种,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日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激赏,使人油然而生今夕何夕之叹。这,或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吧。

《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林语堂总结道:“当我写这本书时,有一群和蔼可亲的天才和我合作;我希望我们互相亲热。在真实的意义上说来,这些灵魂是与我同在的,我们之间精神上的相通,即我所认为是惟恐一真实的相通方式——两个时代不同的人有着同样的思想,具有着同样的感觉,彼此之间完全了解。”每个人读林语堂,都会“彼此默契。

【篇二: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作为一个九零后的人来说,在生活学习中会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些资深作家用自己的经验和感触写出来的东西,体味不同的人生,在我来说还早。总是觉得自己作为年轻人又是九零后来说,看这些“老古董”就会觉得太深沉了。初看到《人生不过如此》这个名字,以为它的内容会是以嘲讽或者类似这种情绪的产物,但是看了以后才知道林语堂先生从头到尾都在阐述,阐述林先生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它只是那样好像和你在聊天说故事一样,静静的阐述着,让我想到了“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尘”。

我不敢说我在读了部作品后有什么观点,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粗见,我这样觉得。因为这部作品就像一杯茶,你品位的越久越多才能品出它的味道;只有多看几遍,你才能了解林语堂先生想要表达的人生的态度,才能把这部作品笑话变成自己的东西。

书中,编选者将内容分为“我生之初尚无为”、“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六个篇章,将林语堂先生生命中不同时期的经典呈现出来。

佛洛伊德说,幼年的记忆,会进入你的潜意识里。从文中可以看出童年的生活环境对林语堂先生是难忘及尤为重要的,从“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种感染力中,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身受者为最大。我对于人生、文学与平民的观念,皆在此时期得受最深刻的感染力”、“究而言之,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的爱情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童年时这种与自然接近的经验,足为我一生知识的和道德的至为强有力的后盾;一与社会中的伪善和人情之势利互相比较,至足令我鄙视之。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为我相信我仍然是用一个简朴的农家子的眼睛来观看人生。”、“童年时这种与自然接近的经验,足为我一生知识的和道德的至为强有力的后盾;一与社会中的伪善和人情之势利互相比较,至足令我鄙视之。”就可看出。而致使童年让他记忆深刻并且对他的一生带来重要影响的是童年的青山,“在我一生,直迄今日,我从前所常见的青山和儿时常在那里捡拾石子的河边,种种意象仍然依附在我的脑中。它们令我看见文明生活、文艺生活,和学院生活中的种种骗子而发笑。”、“那些青山,如果没有其他影响,至少曾令我远离政治,这已经是其功不小了。”、“如果我会爱真、爱美,那就是因为我爱那些青山的缘故了。如果我能够向着社会上一般士绅阶级之孤立无助、依赖成性和不诚不实而微笑,也是因为那些青山。如果我能够窃笑踞居高位之愚妄和学院讨论之笨拙,都是因为那些青山。如果我自觉我自己能与我的祖先同信农村生活之美满和简朴,又如果我读中国诗歌而得有本能的感应,又如果我憎恶各种形式的骗子,而相信简朴的生活与高尚的思想,总是因为那些青山的缘故”。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对自己后来的生活或多或少带来影响,因为从一开始学会接收东西的时候,那些东西就存在了,它开始融入到你的血液中已经根深蒂固。后来的我们一路成长,那些东西跟着你开始长大。

【篇三:《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作文】

每每漫步于书海之中,都会感到身心愉悦舒适自在的快乐。因此,图书馆是我在大学校园里最中意的去处之一。读书,在读书之前当然得借书或是买书,我很享受这两者的过程。尤其是借书,每个人的偏好都不同,所以会有常光顾的书架。而我呢,其实我是很想博览群书的,各方面的书籍都想看些,多学点东西,多了解这个世界,多看清楚些人。然而,任何人终究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籍,其实完全也没有必要。现在的我,在图书馆借阅的书大多是很合我的口味,有时也会因为专业的缘故找些英语相关书籍,但始终不会违背“快乐阅读”的原则。说了这么多,似乎还没入正题;但我说的并非废话,全然是我的所感所悟。

选书,我已经说了我选择阅读书籍的大概思路,现在更具体的介绍下。我像很多人的经验该和我相似,书名往往是吸引我们眼球的第一要素。如果看了书名后一点兴趣都没,也就不会去翻阅看其内容了。再者,就是作者,当我们喜爱某个作家的时候,会更多的关注他(她)的作品,因此,选书就更有指向性了。就个人而言,还有些因素影响到我选书,出版社、导言、后记等。

《人生不过如此》,单书名就让我有即刻从书架上拿来看的冲动。林语堂,对于作者,在读之前我对这个人并不知道多少,只知晓是近代较著名的学者,教育学家。看完对作者的生平简介之后,我便决心借下这本书慢慢品读。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清华任教,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学习,取得硕士学位后转德国路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获博士学位后归国在北大任教。他的学习经历可以说让很多外语学习者都十分向往而又难以企及的。获取这些信息之后,我认定读完这本书,必然会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不少新的认识。

首先,对于本书的编排我并不甚懂,例如在第一章“我生之初尚无为”编录了《我的信仰》一文,从内容来看,文章的编排应该不是按写作时间的顺序。因此,对此有些许疑惑。不过,这还不足以影响到我对于这本书的热衷程度。“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赞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根据个人对于宇宙之了解所生的对于人生之态度,是谓哲学。”这句话摘录于《我的信仰》一文,言简意赅道破了科学、宗教、文学和哲学与人之间的联系。我对于这篇文章尤其钟爱还有一个原因,当他迈路大学之后,在文理科中选其一,选了文学;然而他素认为自己是偏爱理科的。这样的经历和我颇为相似,我自小学以来理科一向都要优越于文科;高三的分科也选了物理,然则在考大学的时候填报的科目尽是经管类和语言类,皆为文科。现在我所读的英语系,至今仍不明当初的选择。或许我和林语堂属一类人吧,因此,我分析下他当初所作的抉择的原因。因为对科学素有相性,所以即便学一门新的学问也不会废弃对于科学的追求和探索;再者,对于人生态度极度的积极乐观,对他(我)来说,一样陌生新奇的学问摆在眼前,没理由不去尝试,哪怕错误的选择会让自己跌的头破血流也不会后悔。

“我读一个人的作品,绝不因有尽责的感觉,我只是读心悦诚服的东西。他们吸引我的力量在于他们的作风,或相近的观念。”这一席话取自他的文章,然而却很确切地表达了我对于林语堂作品的想法。虽说观念相近,但是他所有的人生阅历是我目前所叹为观止的,远远超乎我目前年龄所能体悟的。比如在《树与石》、《论花与花的布置》、《谈海外钓鱼之乐》等文章,这些内容都是我很想尝试写成文章,然则又愧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难以实现。尽管我不能保证当我活到六七十岁的时候是否能具备足够的知识来完成类似的文章,可以确定的是,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素养以文字的表现形式来描述绝非是一件易事。这就是我为何会如此认同,理解,赞赏他的作品。

人生不过如此。这是何等的境界啊!倘若不是经历了跌宕起伏、潇洒精彩的一生,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悟。充实美好人生在于每个人对于人生的态度,淡薄名利,享受快乐,笑容常在,乃是积极乐观的态度。

【篇四:《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我被他处世为人态度所吸引。看他的文字,觉得他是一个很潇洒的人。很多句子,会让你不禁佩服他的处世气度。“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终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达观的人。这种达观产生了宽怀,使人能够带着宽容的嘲讽度其一生,逃开功名利禄的诱惑,而且终于使他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东西。这种达观也使他产生了自由的意识,放浪的爱好,与他的傲骨和淡漠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具着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结果才能深切地热烈地享受人生的乐趣。”

他可以把生活的目的描述的如此实在,让人不会迷惑,更让人觉得爽快。“人生于世。所碰到的问题不是他应该以什么做目的,应该怎样实现这个目的,而是要怎么利用此生,利用天赋给他的五六十年的光阴。他应该调整他的生活,使他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种答案跟如何度周末的答案一样地实际,不像形而上的问题,如人生在宇宙的计划中有什么神秘的目的之类,那么只可以作抽象而渺茫的答案。”

“印度故事中的亚当是快活的,他和他的妻子在美丽的大地上漫游着。过了几天,亚当跑来对上帝说:“把这女人领开去吧,因为我不能和她共同生活。”上帝答应他的请求,把夏娃领开去了。于是亚当觉得孤独,依然不快活;过了几天,他又跑来对上帝说:"把我的女人还给我吧,因为我没有她不能生活。"上帝又答应他的请求,把夏娃还给他。再过了几天,亚当跑来请求上帝说:"请你把你所造的这个夏娃领回去吧,因为我绝对不能和她共同生活。"智慧无限的上帝又答应了。后来亚当第四次跑来找上帝,诉苦说:他没有他的女伴是不能生活的。在这个时候,上帝要他立下诺言,说他不要再改变主张,说他要和她同尝甘苦,尽他们的能力所及,在这世上过着共同的生活。我想甚至在今日,这幅图根本还没有什么改变。”,最后一句话是点睛之笔,我想大家读完这个故事,不管是已经身陷故事之中的人,还是还未进入故事的人,都会会心的一笑。

他对于多读书的好处,评论的十分生动。“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早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后,看其相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可以获得益处和乐趣。”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的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相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读这段话有种顿悟的感觉,认为本来就是如此的,只是没有人告诉我,现在有人把这个很清楚的使用文字展现在我面前。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最大的帮助是让自己试着去轻松地、快乐地生活。做事情不能只注重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要让过程变得“愉快”,这样即便结局不好,也没有关系。亦即便结局是好的,也不至于过于轻狂。况且,按常理来说,要做成功一件事情是很难的,十之八九是失败的,即便成功,其过程也已经耗尽心力。所以只注重结果,势必是会不快乐的,长此下去,那人生肯定是苦难的。与其这样,何不寻求快乐的过程呢?

下一页更精彩: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读后感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3 07:42 , Processed in 0.07598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