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友情提示:前方有一大波怪胎,正在火热上线中!非战斗人员也请不要离开,请好好感受他们的奇特世界,那是一种非凡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之手。 全书由17个短篇组成,它们彼此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共同勾勒出米格尔街的生活全貌。 米格尔街是一条贫困的街道,也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街上住着各种各样的神奇人物: 有要做一样叫不出名字的东西的哲学家;有要写一首全世界最伟大的诗的诗人;有屡屡参加议员竞选的疯子;也有百折不挠地改造一辆辆进口汽车的机械天才…… 然而生活似乎从未善待过他们,他们所作的一切努力和奋斗,往往都成了徒劳无功的挣扎。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用力地活着,他们仍以各种方式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呐喊,他们依旧执着而又真诚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小编看着书里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热泪盈眶。在这群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小编看到了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即使知道生活绝望,也依然满怀希望地活下去。 这是一种值得每个人学习的人生智慧。 小编刚看到本书书名时,以为它是一本关于宗教,关于耶稣的书。 直到开始阅读后,我才发现了书名的真相,原来它来源于一首歌曲: 快感冲击我的身体, 我顿觉自己是耶稣之子…… ——地下丝绒乐团《海洛因》 所以这本书有的是颓废和堕落。11个火爆的故事,经由同一个角色“我”叙述而出,毒品、暴力、性、肮脏、盗窃……这些元素一次次地冲击着小编的感官和想象。 其中最让小编印象深刻的是《咚咚》这一篇,由于同伴麦金尼斯说他感觉不太好,于是另一个同伴咚咚就给了他一枪,在“我”送麦金尼斯去医院的路上,他死了,而“我”却很高兴,因为引得所有人叫我蠢头的就是他。 在这群瘾君子眼中,似乎一切事情,哪怕是生命,对于他们来说都无所谓的样子。 他们沉浸在毒瘾的虚幻之中,让毒品控制着自己与现实隔离,最终却毁灭了自己。 小编本以为这种颓废的气息会贯穿全书,然而在小说的最后,当“我”在疗养院中试图戒毒,开始学习过清醒的生活的时候,小编看到了一种与现实的和解。 这种和解,是一个人自我救赎的完美开局。 这是一部伪造的美洲作家辞典,脑洞大开,天马行空。 里面没有一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而他们的那些经历,却会让人觉得在现实世界里是真实发生过的。 作者波拉尼奥以人名作为词条,虚构了一批纳粹作家的生平和他们的作品。 其中不乏恶棍、骗子、疯子与杀手,有狡诈的政府密探,也有混世的足球流氓,他们际遇交织,关系错综复杂,但都以文学作为栖身之所。 然而,在这群文坛恶人手上,语言与文学都遭到了亵渎和玩弄,文学传统的尊严被无情践踏。 就像书里面说的:“文学是一种隐秘的暴力,是获得名望的通行证,在某些新兴国家和敏感地区,它还是那些一心往上爬的人用来伪装出身的画皮。” 在他们身上,文学成了获取权力与名誉、粉饰历史的手段。 波拉尼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伟岸,其实卑劣的文学界。 但在小编看来,这种“隐秘的暴力”,又何尝只存在于文学界呢? 无论是搬家,还是去外地求学,亦或是去别的城市工作。 小编相信,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从一个熟悉的环境离开,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 在那里,你不认识路,也没有什么朋友,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它以作者自身为原型,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俄裔犹太人、贵族贝尔曼一家移民到多伦多的经历。 全书以家里的这位男孩为视角,记录了他在这种“被流放”之中,从孩童到青年七个主题各异的成长故事——关于身份认同、关于移民社区、关于文化适应…… 在这个过程中,男孩经历了童年的偶像破灭,旧日的信仰崩塌,也遭遇了喜欢的女孩的反复戏弄——他踉踉跄跄,一次次跌倒,但又一次次爬起。 小编认为,在新生活的边缘上,在模糊不清的漆黑未来前,这个男孩的每一次摸索,他的每一次挣扎,都隐藏着光亮,虽然微弱,但足以指引他前行。 1912年的某一天,一个生活安逸的商人突然放弃了家庭、事业、生活,独自一人离家出走,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这个人便是舍伍德·安德森,一个影响了福克纳和海明威的传奇作家。 《小城畸人》是他的代表作品,讲述的是生活在温斯堡这个小城里的居民的人生。 关于“畸人”,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套独特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特立独行、不同流俗的“怪胎”,比如小编这种。 书里记述了25个这样的“畸人”:这里面有通过爱抚来表达关怀,却被怀疑为性骚扰而被辞退,从而藏起双手的小学教师;有为了等待年轻时的恋人而拒绝一切求爱,最后因为寂寞,在雨中裸奔的女店员…… 他们各怀心事,各有坚持,每个人在命运里浮沉,却又无比勇敢,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孤独。 《小城畸人》让很多人意识到,文学并不一定要去关注那些英雄。那些“畸人”,有时更令人动容。 小编认为,人人皆曾畸零,那是寻求自我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