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宋方金书单 宋方金,导演、编剧、作家。 《老头儿汪曾祺》 作者:汪朗、汪明、汪朝 版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年1月 推荐理由:汪曾祺的文本温润圆通,长满人间草木。他跟写作的关系,他自己有一句定语:“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而在我看来,他的写作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样一位作家,值得我们去阅读、回味;这样一位作家的人生,也值得我们去关注、探索。 目前还没有汪曾祺的传记,而这本《老头儿汪曾祺》则可以带我们走近他。这是汪曾祺的孩子们对父亲的追忆与纪念,生动,活泼。看了这本书,就知道汪曾祺为什么是汪曾祺,就知道,世上还有如此简单美好的父子、父女、爷孙关系。 《致女儿书》 版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年3月 推荐理由:此书是王朔在世上的自报家门,是向女儿敞开内心的一次无边际谈话。王朔的小说、散文、随笔都有着隐秘的自传式经历,而当他的笔触完全以自传式展开的时候,其语言和态度又拥有了惊人飞跃。 他是当代最坦诚裸露的作家。最早的时候,他装载了戏谑和调侃来保护自己,现在,他因为跟女儿的关系,剥落了所有身外的掩护,以一个父亲的姿态,向女儿倾诉了内心最深处的风景。 6、夏榆书单 夏榆,作家、资深媒体人。 《傅雷家书》 作者: 傅雷 推荐理由:2006年6月,我去波兰访问,时间仓促,我还是看到院方应约准备好的音乐家傅聪当年在华沙音乐学院就读的学生档案。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中国,傅雷夫妇以死抗争自缢而亡,至今震撼国人。 1981年出版的《傅雷家书》成为当年重要的文化事件,公众籍此重新认识这位杰出学人,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合集,典雅的行文中,一位父亲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一代大家的品格修养尽显无遗。 推荐王朔《致女儿书》理由:王朔是有慈父情结的人,据说他的女儿出嫁时他是缺席的。老友陈丹青解释说,王朔是不舍女儿出嫁。此书最初是王朔作为给女儿的“遗书”来写的,具有极强的私人性。 与王朔叛逆不羁的公共形象不同,也与他的小说嬉皮式顽主风格相异,《致女儿书》写得诚挚深切,他回忆家族历史,回忆个人成长,真实而坦诚面对自己精神的困境和疑难,语词之间展现出深切的父爱,也展现出一个叛逆不羁者对人世的洞察和领悟。此书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另类父亲读本。 7、叶匡政书单 叶匡政,诗人、文化批评家。 《致父亲》 作者:卡夫卡 推荐理由:说起给父亲的书单,我首先想到的,是卡夫卡写给父亲的这封3万多字的长信。信最终并未送达收信者手中,却成为世人解开作者内心之谜的钥匙。读这封信,再读作者《变形记》《判决》等小说,就会明白父亲暴戾形象的来源与寓意。 在一个盛行家长制的国度,人们对卡夫卡的指控再熟悉不过了。专制的父亲与惊恐的孩子,就这么一代代在冲突、质疑、逃避中成长起来。如卡夫卡信中说的:“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抚育儿女,甚至还加以引导,我坚信这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乍一看,许多人似乎轻而易举地做到了,真正做到的人为数并不多。” 《李尔王》 作者:莎士比亚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11月 推荐理由:这部古老的悲剧表现了一个父亲的失败,由于他对权力与爱、亲情与政治的错误理解,如何一步步陷入了绝境。这位退位的暴君,仍幻想着放弃王位后,照旧享有权力和尊荣,哪知连栖身之地都无法保住,竟流落荒野。 这痛苦的经历,唤醒了李尔曾经麻木的心灵,使他开始怜悯民众的苦难,理解了小女儿的爱。最终救父的小女儿被杀死,李尔抱着爱女尸体悲愤而死。其实,这出悲剧在他强迫女儿把亲情当作换取政治利益的筹码时,就已埋下祸根。儿女背叛父亲,根源仍在父亲,这样的悲剧其实今天也常常发生。所有成为父亲的人,都有必要读读莎士比亚这部最伟大的悲剧。 8、羽戈书单 羽戈,青年学者,时评人。 《父子大学》 作者:范福潮 推荐理由:当年,范福潮先生在《南方周末》开设专栏“书海泛舟记”,我曾追读一年,所得多为碎片,后来成书,才知其中自有脉络。其明线是父亲教儿子读书、作文,暗线则是父子之情,以及父亲周旋于乱世的一生。 范老先生是老辈人物,教子法偏于古典,然而因其通达与慈爱,他的教育方式并无传统的暴戾,反而在正大与厚重之中通往现代的自由。要言之,《父子大学》的主题,从小处看关乎读写之道,从大处看关乎安身立命。故此,读者可视之为作文书或育儿经,更可视之为20世纪知识人史。 《认得几个字》 作者:张大春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 推荐理由:张大春先生以小说名世,不过若由我这样的外行为其作品排序,最低一档恰是小说,他谈怎么写小说,如那本《小说稗类》,反而胜其小说一筹。这在西方有一参照,即米兰·昆德拉。最高一档,我愿投给《聆听父亲》和《认得几个字》。前者写他的父亲及家族史,后者写他怎么做父亲,这正应了北岛的诗歌:“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 这两本书,最难得那一份无言的亲情,如其给儿女解释“震”字,写到最后:震,天地以此提醒人们:我们还活着,而且世界也还在不息地动着。两个孩子问我:“地震会不会来?”我说:“当然会,但是地震来时我会趴在你们的身上。”他们于是沉沉睡去。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