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百里者半九十

[复制链接]
查看: 4522|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7:1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百里者半九十”语出《战国策》卷七《秦策五》,不是如网上有些人所说《秦策二》。章节是“谓秦王曰章”(以该章首句为章节名,与《诗经》、《论语》、《孟子》等同例)。内容是有人对秦王提出了他的一些主张,其中两次讲到善始善终的问题。该句原文为一段的开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今大王、[楚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网上有的解释称西汉刘向《战国策》不准确。该书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这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人一时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定名为《战国策》。至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成为今本《战国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战国策》所引“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为逸诗,今《诗经》中未见。东汉涿郡人高诱《战国策注》(现已是残本)解释: “诗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适为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强弩,至牙上,甫为上弩之半耳,终之尤难。故曰末路之难也。”网上引文普遍误为“书若强弩”,可能是繁体的“书”字形近之误。高诱解释说:“百里的路程,已经走了九十里,那也只能算走完了百里的一半而已。比如拉强弩,你把弩拉开,拉到棘齿那儿了,才算拉弦上弩的一半罢了,要最终把弩机扣上特别难。所以说最后那段路程尤为艰难。”

     网上引宋代诗人黄庭坚《赠元发弟》:“功亏一匮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解释“行百里者半九十”,但是看到有好些引文都误作“小狐泡济濡其尾”,“泡”为“汔”形近之误,可见引用者未解其意。黄庭坚《赠元发弟》“小狐汔济濡其尾” 是八卦的卦辞,语出《易》:“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汔:接近、庶几,差不多。濡:沾湿。也就是相濡以沫的濡。济:渡河。说的是小狐狸渡河,几乎就要渡过了,结果还是颠簸挣扎起来,险象环生,尾巴都弄湿了,前途仍然凶险未卜。“无攸利”,注解:“不续终也”。

    宋代学者陈亮《酌古论·邓禹》:“诗曰:‘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故夫古之智者,尝尽心于垂成之际也。”尝,通“常”。梁启超《过渡时代论》:“行百里者半九十,掘井九仞,尤为弃井。”也是一样的意思,强调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否则就会功亏一匮,功败垂成。

    《战国策》原文说“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行百里者”为主语,“半”是谓语,“于九十”为补语(英语中不管在谓语的前后都称状语)。意思是走一百里路,在九十里的阶段,只是一半。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

     1.Ninety li is only half of a hundred-li journey.
     2.The going is toughest towards the end of a journey.
     3.One must sustain one's effort when a task is nearing completion.
     4.The last part of an endeavor is the hardest to finis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1 16:59 , Processed in 0.0607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