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553

主题

5769

帖子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6864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秋雨《山居笔记》经典语录

[复制链接]
查看: 4075|回复: 0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9:47: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余秋雨《山居笔记》经典语录

一、生逢乱世,他们用自己的嶙峋傲骨支撑起了全社会的人格坐标。——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这些流放者却在艰难困苦之中齐心协力地克了这种弊端,写下了中国学术史上让人惊喜的一页。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反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到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契丹人占领渤海国首都之后,先是尽情地抢掠了一番,后来发现一座城市是一种无形的情绪的集中,一种文化默契的定型,哪怕是无声的砖石檐墙、大街通衢也会构成一种强大的故国之思和复仇意念,要去捕捉却又不知去向,以为没有了却又弥漫四周。——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像岳麓书院,又不完全是,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很久很久了,我们一直在那里,做着一场文化传代的游戏。至于游戏的结局,我们都不要问。——余秋雨《山居笔记》

五、你是逗比吗,不是。——余秋雨《山居笔记》

六、一路上我在想,区区如我,毕生能做的,至多也是一枚带有某种文明光泽的碎片罢了,没有资格跻身某个遗址等待挖掘,没有资格装点某种碑亭承受供奉,只是在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碎得于心无愧。无法躲藏于家乡的湖底,无法奔跑于家乡的湖面,那就陈之于异乡的街市吧,即便被人踢来踢去,也能锵然有声。偶尔有哪个路人注意到这种声音了,那就顺便让他看看一片淡青色的明亮。——余秋雨《山居笔记》

七、这山林便是避暑山庄北部最后的屏障,就像一张罗圈椅的椅背,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余秋雨《山居笔记》

八、灾难,对常人来说也就是灾难而已,但对知识分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当灾难初临之时,他们比一般人更紧张,更痛苦,更缺少应付的能耐;但是当这一个关口渡过之后,他们中部分人的文化意识又会重新苏醒,开始与灾难周旋,在灾难中洗刷掉那些只有走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底蕴。——余秋雨《山居笔记》

九、历史,曾经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做过一个有关城市的梦。梦很快就碎了,醒来一片荒凉。——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比之于山川湖泊、大漠荒原,都市是非常脆弱的。——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一、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二、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这一步之差境地的则是一群小人。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三、灾难确实能净化人,而且,能净化好多人。——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四、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五、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前行。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六、我踏着青苔和蔓草辨识和解读着一切能找到的文字,连藏在山间树林中的石碑都不放过,读完一篇,遍舒松开筋骨,四周看看。——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七、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递交。——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八、“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同代的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余秋雨《山居笔记》

十九、且看历来流离失所的灾民,又几个问清过台风形成的原因和山洪爆发的理由?算啦,低头干活吧,能这样不错啦。——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十、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十一、这么潦草的告别,总以为会有一次隆重的弥补,事实上世间的一切都无法弥补,我就潦草地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长途。——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十二、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十三、一切无序的行为至多得利一时,不能立业于长久。——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十四、打交道的结果可能是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余秋雨《山居笔记》

余秋雨《山居笔记》经典语录

二十五、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脸。——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十六、我在高楼间想着废墟,在昔日荒凉的渔村想着昔日喧腾的华都,在一百多年后的热闹中想着一千多年前的热闹,在波光浩淼的吐露港海湾想着荒草丛中的那口八宝琉璃井。——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十七、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十八、许多更强烈的漂泊感受和思乡情绪是难于言表的,只能靠一颗小小的心脏去慢慢地体验,当这颗心脏停止跳动,这一切也就杳不可寻,也许失落在海涛间,也许掩埋在丛林里,也许凝练于异国他乡一栋陈旧楼房的窗户中。——余秋雨《山居笔记》

二十九、不带书,不带笔,也不带钱,一身轻松又一身虚浮,如离枝的叶、离花的瓣,在狂风中满天转悠,极端洒脱又极端低贱,低贱到谁也认不出谁,低贱到在一平方米中拥塞着多少个都无法估计。——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好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一、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中国世俗社会的机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轰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却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斥他、糟践他、毁坏他。——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二、千万不要为万众瞻仰而高兴,看看瞻仰者的眼神吧,最严重的危机已在那里埋伏。——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三、蓝天白云下面全是植物,有庄稼,也有自生自灭的花草。与大西北相比,这里一点也不荒瘠,但与江南相比,这里似乎又缺少了那些温馨而精致的弯弯曲曲,透着点荒凉和浩茫。——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四、“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五、他们为了文化和文明,可以不顾物欲利益,不顾功利得失,义无反顾,一代又一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高贵者确实是愚蠢的,而聪明的却是那些卑贱者。——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六、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七、许多叛逆者往往比卫道着更忠于层层外部规范背后的内核——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八、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余秋雨《山居笔记》

三十九、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更麻烦的是任何一座像样的城市都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心理规范,言语举止、步履节奏、人情世故,都与此密不可分,说的好听一点,也可以说是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难道,这种渗透到每一条街、每一间房、每一个人浑身上下的风情也会在某一天突然烟消云散?——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一、他成熟了,眼前几乎找不到什么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骑着马,在中国北方的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在,他在寻找着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二、美好的食物可以埋没于荒草黑夜间,可以展露于江湖莽汉前,却断断不能让小人染指或过眼。——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三、那是另一个心灵世界和人格天地,即便仅仅是仰望一下,也会对比出我们所习惯的一切平庸——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四、园林是用来休闲的,何况是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有的也会堆几座小山装点一下,哪有像这儿的,硬是圈进莽莽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五、这是中国文化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从大狱押到刑场。——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六、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朝廷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片表面上看起来碧绿葱茏的死林,“株连”的目的正在这里。——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七、我站在这块古代成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而终究又低下头来,我向一些远年的灵魂祭奠。为他们大多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那些我很熟悉的地方,更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八、废墟是以往功业的遗留,镜泊湖完全离开了功业,因此也没有废墟,永远是一派青春、一派妩媚,妩媚了上万年也不见老,被它妩媚过的建功立业者都一一化作了尘土,而它还是妩媚着。像镜泊湖一样清冷和漠然,多好。——余秋雨《山居笔记》

四十九、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联在一起的,须知中国历史上多的是有气无力病恹恹的皇帝,他们即便再“内秀”,也何以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余秋雨《山居笔记》

五十、这些在生命的边界线上艰难跋涉的人物,似乎为整部中国文化史做了某种悲剧性的人格奠基。他们追慕宁静而浑身焦灼,他们力求圆通而处处分裂,他们以昂贵的生命为代价,第一次标志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在他们的血统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传代者,但中国的审美文化从他们的精神酷刑中开始屹然自立。——余秋雨《山居笔记》

五十一、浓阴落尽有高柯,昨曰流莺在何处?——余秋雨《山居笔记》

五十二、推窗而去,一半是绿树织成的山壁,一半是迷迷蒙蒙的海湾,于是日夜只与鸟鸣和涛声相伴。——余秋雨《山居笔记》

五十三、辽阔的华夏大地从根子上所浸润的是一种散落的农业文明,城市的出现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非农业社会运动,因此是这块土地的反叛物。这种本质对立,使城市命中注定会遇到很多麻烦。从一时一地看,城市远比农村优越;但从更广阔的视野上看,中国的农村要强大得多。——余秋雨《山居笔记》

五十四、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山居笔记》

五十五、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1 16:36 , Processed in 0.07762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