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部电影告诉你日本人对战争到底怎么看
[复制链接]
|
查看: 5243|回复: 0
|
14 部电影告诉你日本人对战争到底怎么看
昨天东京有 12 万人参加了反安保法案的游行,抗议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安保法案,呼吁和平,要求安倍下台。有人主战有人反战,一边有人跪地谢罪,一边有人参拜着靖国神社……所以日本人对待战争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1. 冷静反思:《东京审判》
导演是小林正树,一直致力于拍二战时期日本的黑暗面,还好几次被日本广电总局禁掉。这部电影说是剧情片,但叙述手法却十分写实。讲述东京审判的过程,期间穿插了战争的画面和纽伦堡审判的一些信息。平静的旁白没有感情色彩地叙述着日军的暴行,不辩解不抵赖不歇斯底里,并没有痛哭流涕的忏悔,但已经表达出对战争的承担与反思。
2. 辩解洗白:《命运的审判》
这像是一个日本右翼版的《东京审判》,如果说小林正树没有忍住在《东京审判》里为自己的国家稍作辩解,这个就是堂而皇之的给自己洗白美化了。但抛开立场不谈,电影的拍摄技法本身倒是很厉害。本片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尊严》,看了这个后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打死也不承认自己犯了错的日本人也是大有人在的。
3. 反对军国主义:《人间的条件》
小林正树的另一部作品,一共 6 部, 9 个小时,讲的是日本人在中国东北(满洲)的故事。男主角梶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一直在为自己的立场与军国主义抗争,最后成为逃兵死去。本片不同于好莱坞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它主要以反战为主,气氛压抑沉闷,刻画的是一个人间地狱,以及英雄的灭亡。
4. 尊毛贬蒋:《战争与人》
山本萨夫拍的红色经典,他通过讲述五代一家人的故事,侧面完成了对日本侵华史的整体描述,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杀。导演是日本共产党员,所以电影里的意识形态自然也是偏向左翼,不管是描述日军的残忍暴行还是中共的光辉形象,甚至都超过了中国大陆的主旋律。
5. 直面历史:《南京·被割裂的记忆》
这是日本导演视角的“南京大虐杀”,风格更近似纪录片。里面并没有对大屠杀进行悲情的渲染,而是客观地记录下了人们的暴行和荒诞。里面每一个人,不管是毫无罪恶感的侃侃而谈,还是满怀痛苦的忏悔,都尽可能真实地描摹下来,把评价与审判都留给了观众。
6. 自我舔伤:《萤火虫之墓》
这是高畑勋的动画作品,讲述美日战争爆发期间,一对兄妹相依为命逃难的经历。不管是在哪个国家,普通民众永远都是受害者的一方。虽然影片里充满了对战争的痛恨和控诉,但是导演高畑勋明确表示,他拍这部影片并不带有反战意识,只是一部典型的自我舔伤之作。
7. 悲悯天下:《战争与青春》
同样是讲述东京空袭的故事,这一部实际上比《萤火虫之墓》的水准更高,反思力度也更强。故事以一个战后高中女生的视角,通过和家里人的交流,再现了美日战争期间普通民众所遭受的苦难。比较难能可贵的是,导演把这种战争带来的灾难扩展到全人类的高度,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民族的伤痛,里面有一句台词是:“孩子们,当你们在记住日本自身的灾难时,也别忘了日军在世界各地干过同样的事,制造着无数个‘早季子’,战争的残酷就是如此……”
8. 独立、民主、反战:《我对青春无悔》
这是二战结束后,黑泽明的第一部作品。讲述反法西斯的女主在同样反战的丈夫被弄死之后的种种遭遇,最后成长为一个新时代独立女性。虽然通过主人公传达出了反战情绪,但影片主要还是以战争和时代政治为背景,折射人性之美。
9. 歌颂牺牲:《吾为君亡》
这是一部典型的日本右翼战争片,讲的是二战接近尾声时,日本组织的自杀式恐怖袭击组织“神风敢死队”里的青年们如何用一腔热血去报效国家。影片里用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渲染出悲壮凄美的情绪,并没有对战争的反思与悔过。影片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可以帮助你理解,那个年代里日本青年们狂热的军国主义从何而来。
10. 承认事实:《虎!虎!虎!》
在众多描绘珍珠港事件的电影里,这部应该算得上是“正史”。作为一部美日合拍的历史片,整部电影保持了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细节精益求精,平铺直叙没有煽情。电影里既不需要日本人磕头谢罪,也没有刻意丑化敌对势力,这种客观冷静也是难能可贵的。
11. 追寻真相:《前进,神军!》
奥崎谦三是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他在二战期间是驻扎在新几内亚的日本士兵,战争结束后他却并不愿意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回到日常生活。先是打死无良地产商,然后用弹弓打天皇,又散布辱骂天皇的言论,接着去追查战后士兵被吃的真相,最后又策划刺杀行动……他的一辈子就在牢狱间出出进进,最后也在牢狱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影片并没有就侵略战争的道德做评判,而是孜孜不倦地去追查战争中细节处的真相,反倒从细微处见人性。
12. 质疑人性:《野火》
两个逃亡的伤兵在战火纷飞、物资紧缺的现实下,一次次突破人的底线,偷盗抢劫甚至人吃人。这个作品除了赤裸裸的地描写战争的惨祸与人的悲哀外,探讨了一个形而上的问题:死亡面前,人性和尊严到底算什么。
13. 人伦矛盾:《大地之子》
日本战败后,一个日本小男孩被留在了满洲并被一对中国夫妇收养,他的生父在机缘巧合下也来到了中国,开始了一段纠结的相认过程。影片从在华日本孤儿的视角思考一个人的国度是取决于“血缘”还是“文化”,撇开了国家层面上的是与非,着手于个体的情感世界,在亲情和血缘、祖国和故乡、爱与仇恨的种种矛盾之间寻找答案。
14. 亲中友好:《遥远的羁绊》
也是一个讲述在华日本遗孤的故事,但在反思中日恩怨方面,比同类型片都走的更远。作为日本单独投拍的作品,对中国后来的社会发展,以及中日关系都有着比较亲中的认识,你甚至可以把这当做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