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 《天使望故乡》 《天使望故乡》是一部带有非常浓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主人公尤金是一位非常奇特的人,他出生于一个奇特的家庭,父亲是英国后裔的美国人,母亲所出生的潘兰家族是苏格兰—英格兰后裔。这是一个地方的风物史,是一个奇特的家庭史。尤金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人生轨迹,也是一个男人的奋斗史。 《一位美国小说家的自传》 本书由托马斯·沃尔夫的两篇演说稿《一部小说的故事》、《写作和生活》构成。其内容为作者的写作经验和与其作品有关的一些生活经历。作者在这部自传中认为:要想做一个艺术家就必须在辛劳、悲伤、痛苦以及严峻的生活纠葛中生活,有所作为和工作……他之所以写作,就是因为写作的这条激流挟带着他去,他没有办法不写。因此,他将自己的精神和生命都集中于写作,而且通过这个窗口,看见了整个世界。 《时间与河流》 本书是《天使望故乡》的续集,讲述了主人公尤金·甘特在哈佛大学学习,后回到纽约任教,又去欧洲旅行的经历。 《无处还乡》 1929年,姨妈芒离世,乔治·韦伯回乡奔丧。姨妈的去世,使他与故乡失去最后一丝维系。不久,处女作《群山之冢》出版,乔治一举成名。但这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作品因无意揭示家族真相,乔治陷入亲朋各方责难的洪流,再也不能回家。这期间,他逐渐发现,1929年经济大萧条阴影下,人们隐藏的恐惧、脆弱,以及自我欺骗。才是真正的美国悲剧。1936年3月,第二本书出版后,乔治在德国受到热烈的欢迎,却也察觉到名利的虚妄、希特勒及其纳粹派系的蔓延。在他看来,“希特勒主义”代表着人类向贪婪、强权文化的回归,而它们从来都是人类的敌人,让人们无处还乡,失去自由。 瓦莱里的作品 《嚼着玫瑰花瓣的夜晚:瓦莱里与纪德通信选》 《嚼着玫瑰花瓣的夜晚:瓦莱里与纪德通信选》所涉及的主题内容十分丰富:除友情的倾诉外,有对伦理道德的争论、对文学的见解、对时政的评述、对自我细腻的心理分析,等等。书信集还讲述了当时文坛上一些轶闻趣事,刻画了众多文人作家的精神、性格,更叙述了两位作家对于当时法国文学主流思潮的认识,再现了两位文学大师在投身于文学事业过程中所经历的热忱、希望、犹豫、失落、彷徨、执著的心路历程。 《文艺杂谈》 作为法国现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瓦莱里不仅以《海滨墓园》等不朽的诗篇赢得了永恒的声誉,他在文艺批评和诗歌理论领域同样卓有建树。《文艺杂谈》是他重要的论文集,原为五集,由诗人自己分为“文学研究”、“哲学研究”、“近乎政论”、“诗歌和美学理论”、“教学”和“诗人的回忆”六部分,本书系根据1957年“七星文库”的两卷本译出,所选的24篇文章,分别出自“文学研究”和“诗歌和美学理论”两个部分。在“文学研究”部分,诗人对维庸、魏尔伦、歌德、雨果、波德莱尔、马拉美等诗人、作家进行了独到而令人信服的评述。在“诗歌和美学理论”部分,诗人并没有刻意建立某种新的诗学或美学体系,而是着重对“创造行为本身,而非创造出来的事物”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瓦莱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对于诗歌的独特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