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书,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那些事 本期书单推荐人:马力,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在读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宫殿建筑。之后经过历朝历代不间断的发展,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亭台楼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勾心斗角……都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描述。不过很显然,这些都是冰山一角,中国传统建筑中蕴藏着先民建筑知识、构造经验、文化艺术乃至哲学思想。 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营造学社大佬们的书不能不看。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更是中国传统建筑史的奠基人。 壹 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 对于之前没有什么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的人,我首推的是刘敦桢先生的这本《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的专制统治历史十分漫长,周围又被沙漠、高山、海洋、冻土平原所阻隔,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系统。这本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刘敦桢带领着一批专家学者编纂的,是对中国营造学社发起调研我国古代建筑史以来工作的全面总结。 这本书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毕竟时代比较早。但是从系统性和完整性上来看,这本书都是无可挑剔的。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量也分属中等,叙述比较简洁,十分适合新手上路。 贰 《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梁思成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建筑史的开山鼻祖,他写过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著作,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这本《图像中国建筑史》的手绘稿。 喜欢这本书没有其他的理由,就是太好看了!图真的太好看了! 想象一下,在战火遍地的抗战时期,梁思成带着他的妻子林徽因乘着牛车在人迹罕至的荒山沟谷寻找保存下来的中国古建筑。赶上大半个月的车,又步行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一座因为罕有人知而得以保存的唐代小庙。于是决定花上半个月一个月把这处小庙画下来,让后人记得中国古代璀璨的文化。工具简陋、条件艰苦,这些都无所谓,我们从这些保存下来的手稿中,能看到的只有宗师气度。 我不太经常买书,这年头书太贵了。但是这本书我是买下来的,这本书采用了传统的线装,书页泛着微黄,古风古气,值得珍藏。 叁 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 傅熹年等 这个系列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套五卷,乃是承述上文中刘敦桢先生主编的那本《中国古代建筑史》而作。 第一卷由刘叙杰主编,讲的是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时期的建筑;第二卷由傅熹年主编,讲的是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第三卷由郭黛姮主编,讲的是宋、辽、金、西夏时期的建筑;第四卷由潘谷西主编,讲的是元、明时期建筑;第三卷由孙大章主编,讲的是清代建筑。 这个系列的五卷可以看成是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补充和完善,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历朝历代建筑特点的人来说,这个系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过看这个系列之前最好还是以刘敦桢的书作为先导,先抓住主要脉络,再深入了解。 肆 清式营造则例 梁思成 最后的两本也都是梁思成先生的书,这两本书都比较偏向技术。 《清式营造则例》主要解释清代官式建筑的做法及各部分构材名称。之前有同事向我抱怨对于古代建筑中的各种亭子、各种柱子、各种斗拱、各种梁架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称呼,知道怎么称呼也总是会混淆。我向她推荐了这本书。 读这本书不能干着读,不然看着看着就不知所云了。平身科斗拱、柱头科斗拱、角科斗拱,这些类似的名词很多很复杂。读这本书需要到故宫去,一边捧着书,一边对照着屋面、梁架、斗拱、台基。 伍 《营造法式》注释 梁思成 讲真,我一开始并不准备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太专业了,不过考虑到关注这个公众号的都是高水平、有深度的学者或者从业者,我就还是把它放了上来。因为想要切实了解唐宋时期人们怎么建造房子,这本书是最专业的。 宋代有个叫李诫的匠人,编了一部“工作手册”叫做《营造法式》,当时的匠人做建筑“预算”、估计用料多少就以这本手册为准。《营造法式》对于建筑的每个部件该怎么做、用什么标准都有详细的描述。因此这本书对于我们研究宋代的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梁思成先生也认为这本书太重要了,于是就花费大量精力给这本书做了注释。不注之前是非常晦涩难读的,当然注释之后依然不好读,毕竟是古文。 这本书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模数思想,材分制度是中国古代匠人设计房屋、制作零件时所遵循的原则。所谓“材分八等”,不同等级的建筑使用不同等级的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