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知道,民国大师辈出, 可对于他们在烽火与动荡中的人生经历,却并一定了解。 这一次,小编为大家带来五本民国文化大师的传记。 这些贴近生命的文字,能让你了解大师们的一代风骨。 01《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陆键东 豆瓣评分:8.7(3348人评价) 在大师辈出的民国,陈寅恪也是当仁不让的顶尖人物。 可谓大师中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 不过,读过他著作的人却很少,大部分人对他的生平更是语焉不详。 陈寅恪到底多厉害?小编举一个例子吧, 为了考证《长恨歌》里“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字,陈寅恪就讲了四节课的功夫。 这当然是他性格犟、想问题一丝不苟的表现, 但也只有极深极广的学识积累,才能让他在一个字上,引出这么多的思考! 而这本书,是从陈寅恪年近六十的时候开始写的,还原了陈寅恪人生最后20年的遭遇。 他晚年因为太过用功,几乎失明。但纵然如此,他仍要助手与家人为他读书,保持着勤奋的学术研究。 如果你想了解,什么叫做大师,什么叫做风骨, 那你一定要读这本《陈寅恪的最后20年》。 02《笑谈大先生》 陈丹青 豆瓣评分:8.3(5348人评价) 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第一人,他的传记与评述材料之多,简直汗牛充栋。 而小编推荐这一本的原因,就在于它还原了一个亲切有趣的鲁迅。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大先生”是鲁迅家人对他的称呼,而且还是笑谈! 而陈丹青喜欢鲁迅的原因,也很奇妙,竟然是因为觉得鲁迅好看! 他说鲁迅先生的模样非常配他,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他还聊了鲁迅的美术天赋,鲁迅与美术的渊源比大多数人想得要深; 甚至鲁迅平时爱读什么书、爱收集什么画,陈丹青也通过鲁迅的日记一一还原。 这些私人的小癖好远比雕像一般的鲁迅形象更为亲切。 他笔下的鲁迅也再不是令人头大的痛苦沉思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名士。 03《沈从文的前半生》 张新颖 豆瓣评分:9.0(285人评价) 这本书,和小编推荐过的《沈从文的后半生》, 都出自复旦教授张新颖的手笔,共同拼出了沈从文的完整一生。 早年,沈从文只是湖南凤凰出来的野孩子,顽野而内向,误闯入大千世界。 他见识到了乱世、革命、牺牲,内心却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 很多前辈大师劝他,要把才华和精力放在他的天赋,也就是写作上。 但青年沈从文就是一个真实、自然的直性子, 他凭着一支笔,闯入西南联大的讲台,在描绘故土青翠的山水时,还不忘时不时地嘲讽一下身边那些装腔作势的读书人。 小编觉得,这八个字能概括沈从文的前半生——“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不会低头不会折腰,但对于善美柔弱,又极尽谦和慈悲。 04《我的姐姐张爱玲》 张子静 / 季季 豆瓣评分:7.3(402人评价) 张爱玲是公认的民国第一才女。 她对人性的洞察、传奇的家世、令人伤感的爱情经历,都为这个女子涂抹上了一层“奇”的色彩。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奇女子还有一个亲弟弟:张子静。 从弟弟的视角写张爱玲,和小编以往的印象,似乎又不太一样。 在姐弟俩居住的大宅里,他们度过了并不愉快的童年,父母婚变、战争摧残…… 乱世里长大的两个孩子,人生注定残缺。可是往后的人生,两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张爱玲把童年的残缺写进了小说里,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张爱玲形象。 而在弟弟张子静看来,张爱玲的文字、爱情,都带着童年的印迹,是张爱玲试图与过去划清界限的证明。 这种视角,让小编从张爱玲“奇”的华丽外衣下,读到了她“苦”的人生底色。 05《四十自述》 胡适 豆瓣评分:8.2(637人评价) 小编推荐过胡适弟子记录的《胡适口述自传》。 这一次,胡适亲自下笔,来写过往的生平,没有过度的解读和猜想,只有真真切切的往事。 普通人的四十年人生能做什么?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结婚? 对比一下胡适的自述,看上去他也在按着这个路子走,可每走一步都深远地影响了他的人生。 幼年丧父的胡适,从小在母亲身边接受了9年严厉的教育,养成了他一生的性格。 初到美国求学,胡适也有过迷茫期,成天打牌。是因为回想起了母亲的教诲,他才重新找回了自己治学的方向。 回国后的胡适,开挂一般地迅速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从此和中国的文化变革绑定在了一起…… 都说四十不惑,而胡适的四十岁自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大师的精神成长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