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文学常识 查看内容

杨炯从军行古诗带拼音版 意思及赏析

2022-5-12 16:37|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1058| 评论: 0

摘要: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杨炯的诗作。此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第三四句描写了军队辞京后的出战;第五六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 ...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杨炯的诗作。此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第三四句描写了军队辞京后的出战;第五六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激烈的战斗场面;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全诗虽仅四十字,但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同时对仗工整,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杨炯从军行古诗带拼音版

1、杨炯从军行古诗带拼音版

cóng jūn xíng

从军行

táng dài:yáng jiǒng

唐代:杨炯

fēng huǒ zhào xī jīng,xīn zhōng zì bù píng。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yá zhāng cí fèng què,tiě jì rào lóng chéng。

牙璋辞凤阙,铁绕龙城。

xuě àn diāo qí huà,fēng duō zá gǔ shēng。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nìng wéi bǎi fū zhǎng,shèng zuò yī shū shēng。

宁为百夫,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2、杨炯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白话译文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朝廷的将帅刚出了宫门,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据点。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词句注释

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宫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百夫长(zhǎng]):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杨炯从军行古诗赏析

3、杨炯从军行古诗赏析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整首诗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三四两句写军队辞京后的出战。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创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作者简介

杨炯(650-约695),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出为婺州盈川县令,死于任所,故亦称“杨盈川”。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明人辑有《盈川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如何学会倾听 如何学会倾听

倾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听事实、听感受、听需求。倾听的过程向对方传递…[详细]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溶胶颗粒和烟尘,以及太阳活动的波…[详细]

精卫填海的意思和寓意 精卫填海的意思和寓意

“精卫填海”意思是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详细]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3 04:51 , Processed in 0.07349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