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鸟》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归鸟不遇“和风”归而求与心相合之同调者,表现出对“遐路诚悠,性爱无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心志。诗分四章,第一章去林,第二章见林,第三章相林,第四章止林。全诗采用《诗经》中“比”的艺术手法,以归鸟喻诗人的归隐之志。本文介绍的是陶渊明归鸟其一,写鸟的去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八表云岑,鸟儿总是想飞出去见一见世面,翱翔乎于地之间,不安于故林之地。当时的陶渊明,本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1、陶渊明归鸟其一古诗带拼音版guī niǎo · qí yī 归鸟·其一 wèi jìn:táo yuān míng 魏晋:陶渊明 yì yì guī niǎo , chén qù yú lín 。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yuǎn zhī bā biǎo , jìn qì yún cén 。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hé fēng bù qià , fān hé qiú xīn 。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gù chóu xiāng míng , jǐng bì qīng yīn 。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2、陶渊明归鸟其一翻译译文 归鸟翩翩自在飞,清晨离巢出树林。 天空辽阔任飞翔,就近歇息在云岑。 和暖春风迎面吹,掉转翅膀求遂心。 且看同伴相鸣叫,身影藏在清树荫。 注释 翼翼:形容鸟飞翔的样子,具有一种闲适从容之态。去:离开。 之:到,往。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憩(qì):休息。云岑(cén):高耸入云的山峰。 洽:融合,这里是“顺”的意思。翻翮(hé):掉转翅膀。求心:追求所向往的。 俦(chóu):同伴。景:同“影”,身影,指归鸟。庇(bì):隐藏。清阴:指清凉树荫。
3、陶渊明归鸟其一赏析赏析 此诗分四章,第一章去林;第二章见林;第三章相林;第四章止林。借鸟儿的眷恋林木,倦飞知还,道出诗人归隐的心事。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人照样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家乡。落叶归根,诗人总是要归还故乡的。 首章写鸟的去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八表云岑,鸟儿总是想飞出去见一见世面,翱翔乎于地之间,不安于故林之地。当时的陶渊明,本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他说:“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看不惯政治上的卑劣庸俗,因此就像鸟儿飞回故林以求适志那样托身“清阴”,“拂衣归田里”了。此章畅写高洁而自由的心志。 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漂泊无依。“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不慕青云直上,而以飞回旧窠为最大的安慰。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翼翼归鸟”其实就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田园。就如《饮酒二十首》其七中所写,那只“日暮犹独飞”的“失群鸟”,终于找到了一株“孤生松”,所喜“劲风无荣木,次荫独不衰”。在“世极”的东晋这一孤生的松荫也足以避风雨,托身家了。至此,诗人甚至把纲上到最高处:“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陶渊明与鸟恍如一物,鸟之于山林,恰如陶渊明之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归宿之处。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意象。陶渊明因追求进取而迷惘,而又在迷惘中追求光明。他笔下的“翼翼归鸟”也最具有深度及人格力量。它既非祢衡笔下的名贵之鸟,恃殊世之才;也不同于阮籍笔下的云间玄鹄,抱超尘之志。陶渊明诗中的鸟是“见林情依”,“欣及旧栖”,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飞回旧巢栖宿的归鸟。“翼翼归鸟”,乃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对当代人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人生启示。陶渊明的人生转换及生存方式,从形式上,不一定值得效仿,而从其精神实质上看,他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6)陶渊明四十二岁时所作。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此诗当作于彭泽归田的次年,是与《归园田居》组诗同时期的作品。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