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白媛媛 编著 出 版 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 编辑推荐 孩子比大人能忍,并不是他们不气愤,而是他们深知自己的无能为力。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说教和指责只会让孩子心里更难过,在孩子的感情被说教和指责否定时,那么他就会用行动表达他(她)的不满。 帮你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帮你唤起孩子的热情,助你与孩子和谐相处,助你陪伴孩子的成长! 本书立足于细微的生活细节,从对孩子的沟通、赞美、惩罚、指导等方面出发,指出与孩子相处的简单方法,成功地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情况,协助父母维护孩子乐观积极、善解人意、聪明幽默、勇敢豁达、坚强独立、富有责任心的品质。 内容简介 父母到底该怎么办?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和孩子相处?本书采用最新的亲子教育方法,让所有的父母亲眼所“见”非同一般的教育方法和相处之道,以期 为各位家长朋友带去更为有效的教子技能。众所周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与孩子相处,在父子、母子相处过程中运用本书潜移默化的方法,既可以省时,又可以将教 育化繁为简。另外,通过书中的方法,让亲子教育变得感性,而不是知识性和系统性,父母可以脱掉“长辈”的外套,换上“轻松”的锦衣,充分感受身为父母的幸 福。 目录 第一篇 家长如何“听” PART ONE 如何面对孩子的感情宣泄 NO.1 听听自己的声音,听听孩子的声音 NO.2 做个“镜子” NO.3 孩子,我怎么听你说话 NO.4 不难堪和真诚 PART TWO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感情 NO.1 肯定孩子的感受 NO.2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战争 NO.3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失落和记忆 NO.4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内疚 NO.5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嫉妒 NO.6 情绪测试 PART THREE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情绪化 NO.1 积极主动化解矛盾 NO.2 遵守时间 NO.3 不做任性的小孩 NO.4 改掉缠人的毛病 NO.5 过于情绪化要不得 NO.6 与情绪化孩子的沟通 第二篇 家长如何“说” PART ONE 如何鼓励孩子 NO.1 赞美之度 NO.2 赞美之用 NO.3 赞美是相互作用的 NO.4 赞美作用 PART TWO 如何让孩子知道怎么做 NO.1 最常听到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NO.2 语言虐待 NO.3 批评、威胁和恐吓一点用处都没有 NO.4 提示 NO.5 如何帮助孩子不撒谎 NO.6 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NO.7 我们不是侦探 NO.8 日常用“语” PART THREE 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 NO.1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NO.2 不说谎的孩子招人爱 NO.3 怎么说不听话的宝宝 NO.4 怎么说粘人的宝宝 NO.5 简单、有效的“话” NO.6 练练怎么说 第三篇 家长如何“做" PART ONE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敏感 NO.1 敏感宝宝爱哭鼻子 NO.2 害怕的宝宝爱哭 NO.3 任性宝宝爱哭 NO.4 助害羞的宝宝面对害羞 NO.5 帮助害羞宝宝克服胆怯 PART TWO 如何维护孩子的自尊 NO.1 如何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同时引导孩子 NO.2 如何体谅孩子的自尊 PART THREE 综上所述 NO.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NO.2 不浪费一分钱 NO.3 丢掉“粗心大意” NO.4 注意力是孩子的财富 NO.5 保留责任心 NO.6 测试 第四篇 父母的时间+孩子的时间=一天日常生活 NO.1 幼儿园门前大战 NO.2 工作日父母与孩子接触的几个小时 NO.3 电视机开关之争 NO.4 蔬果大战 NO.5 孩子情感的第一次转折点 NO.6 孩子的友谊 NO.7 先用语言“收买”孩子 NO.8 亲子游戏 NO.9 会玩的孩子 附录:教育新旧观点大比拼 书摘插图 PART ONE 如何面对孩子的感情宣泄 NO.1 听听自己的声音,听听孩子的声音 有没有觉得孩子与自己之间的“争吵”越来越频繁。“争吵”的导火索大到学习、小到吃饭。最后多数会演变成“冷战”。孩子们对此满心的委屈,父母对此满腹伤心,“争吵”要到何时结束…… 先听听自己的声音: “我命令你……” “我警告你……” “你最好赶快……” “你太让我失望了。” 被争吵掩盖的孩子们的声音: “我的父母,从来不知道我的感受,只知道大道理。” “我觉得父母太霸道了,他们说:‘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这话也叫讲理吗?” “成天老叫人学习,我觉得他们除了学习,好像一点也不关心我。” “他们给我的压力太大了,而且还总是对我大喊大叫。” “他们对我不信任,从来也看不到我的进步,就知道打击我。” “我每次跟父母争吵完,心里都挺后悔的,不过我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他们不需要管的。” 你想不想让孩子对你说出心里话呢?想不想倾听孩子的心声呢?做到这些首先要让孩子认为你理解、肯定他(她)的感受。 NO.2做个“镜子 世界是一面有形的镜子,能照出每个人自己的样子。有了 这种途径,我们可以从他人的反应中看到自己。 ——英国小说家威廉·撒克里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周围的环境(“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像,感觉越强烈,“镜子”的功能就越大——我们看到的,正是我们自身还没被认可的某种 品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我们归于别人身上的品质。所以我们会发现自己经常为某个认识我们的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生气,甚至勃然大怒。或者某人对我们产生 了强烈的吸引力,因为我们从他身上发现了令人钦佩的品质。我们是希望通过“镜子”看到美丽的自己,还是疲惫不堪的自己?同理,孩子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这面 “镜子”看到自己。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是这样? 孩子:“妈妈,小爱向我借过一本书,没有还,可是当我提醒时她竟然说还了,我真讨厌她。” 妈妈:“你好好想想,她是不是真的还了?你是不是忘了?” 孩子:“她没有还,我说过她没有还,为什么你们一再让我重复这句话?” 妈妈:“那为什么小爱说她还了?你再去好好找找,你的东西太乱了,你记得上次你就因为东西太乱而找不到作业。” 孩子:“这是两码事。” 妈妈:“不管怎么说你应该管好自己的东西。” 孩子:“以后有什么事情我也不和你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