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不错的英文小说推荐 在一个新闻看起来无奇不有的时代,为什么还要读小说呢?这或许是因为:有时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好的、可能的世界;而在另一些时候,只有在小说里——因为一切皆为虚构的预设——人们才能说出更真实的话语,袒露自己的感情。这里选择的10部英文小说大多属于后者。《猫的摇篮》(库尔特·冯内古特著,刘珠还译)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冯内古特的第四部小说。叙事者为撰写一本有关广岛原子弹爆炸当日发生事件的书,寻访了原子弹之父霍尼克尔博士的同事和亲戚。小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了这个荒诞、离奇又可怕的故事,反思科学技术的滥用如何反过来毁灭了人类自己。 《纽约三部曲》(保罗·奥斯特著,文敏译)是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处女作。寻找一个失踪的人,跟踪、解开一段往昔岁月的谜题——三个彼此关联、非传统的形而上的侦探小说,其主角真正要面对的是存在主义式的、关于自身身份的难解之谜。 《盲刺客》(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韩忠华译)获2000年布克奖,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最精彩的小说,展现了她构建多重叙事和多重时间的卓越能力。 《九故事》(J. D. 塞林格著,李文俊、何上峰译)以兼具天真和荒诞的少年视角探讨婚姻生活、少年成长、母子关系、战争、艺术、天才甚至小说创作本身等诸多主题。极少对人物、事物或其因果逻辑进行评断,而只呈现故事本身。 《自由国度》(V.S.奈保尔著,吴正译)获1971年布克奖,由三个短篇小说和两篇“旅行日记”组成,围绕“自由”这个主题,在殖民/后殖民的语境中,对“何为真正的自由、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探讨了远离故土的异乡人的身份迷思。 《关于美》(扎迪·史密斯著,杨佩桦、聂清风译)作者是英国文坛新秀,她擅于融合不同人的叙事声音,以经常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或堪称尖刻的讽刺赋予了小说一种现代的韵味。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莫欣·哈米德著,吴刚译)是后“9·11”小说中最精彩的一部。这本仅有178页的小说是一篇独白,唯一的叙事声音来自一位在美国上学、工作、后来又返回故乡的巴基斯坦人。通过他的眼光,小说审视了一个不愿对痛苦进行反思的社会,并以镜像式的爱情故事,杂糅两性关系与身份、历史、记忆、宗教,以轻盈的叙事寓言般诉说着沉重的主题。 《终结的感觉》(朱利安·巴恩斯著,郭国良译)获2011年布克奖,是对时间(主观的时间及客观的时间)、历史(尤其是个人史)、死亡(以及加缪所说的、唯一真正的哲学问题:自杀)和叙事本身的一次沉思。它更是一本记忆之书,对于人如何记忆、时间如何影响记忆、记忆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时间,记忆的不可靠性以及历史、尤其是个人史如何书写作了有力的反思。 《慢人》(J.M.库切著)是库切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关于年老、残缺、身份、死亡和羞耻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中段嬗变为一本后现代小说,作者与其笔下的人物在其中对决。而作者介入小说的元小说模式也延续了库切在《耻》中探讨的“越界”问题:《耻》里写的是对政治、社会和个人界限的超越;而《慢人》则是对“作者式殖民”的一种反抗。 《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内森·英格兰德著,李天奇译)避开了惯常的欧美视角,从犹太人内部出发,用爆笑的幽默感——有时甚至不合时宜、但恰恰又因为不合时宜反而带来一种令读者不安的奇效——和极具洞察力的道德故事探讨宗教、身份、伦理、历史等诸多严肃、基本又略显宏大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