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书单 | 2016年值得你读的10本设计书 总会有一本书让反复咀嚼;总会有一本书让你爱不释手;总会有一本书让你灵光乍现;如果你有没有这样的一本书,都希望以下的书能够丰富你的创意。这本书出自一位世界级设计师之手。复杂的设计原理在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 个基本原则。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将优秀设计所必须遵循的这4 个基本原则及其背后的原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包含大量的示例,让你了解怎样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出美观且内容丰富的产品。 本书适用于各行各业需要从事设计工作的读者,也适用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 出自国际知名的设计心理学博士Susanm.Weinschenk之手,内容实用,示例清晰,以创造美观实用的设计为宗旨,讨论了设计师必须了解的100个心理学问题,每个问题都配以权威经典的示例,并给出即学即用的设计建议,篇幅简短,让你轻松理解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动机,拓展视野,创新思维,为你的设计打造全新用户体验。 本书适合平面、网页、交互、移动应用等各类设计人员阅读学习。 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逐条讲解了绝对不可背离的配色理论;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了如何才能使配色更具效果和表现力;根据希望达到的不同表现效果和目的,展现了设计师必须要了解的配色技巧;介绍了在理论无法适用时应对的配色设计方法;讲解了基本的色彩知识和易用的PhotoShop技法。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在本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设计到底是什么?先生从“re-design”21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出发,分析了日本设计的方方面面。并提及了关于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设计领域的再配置等等。原研哉先生认为,“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负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队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声”?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设计的觉醒》作者田中一光说:二十一世纪无法回避对上世纪的反省和挽救之责任。设计也无法脱离“环境的再生”、“消费-使用-丢弃的文明怪圈”以及“人情的复苏”这三重考量而存在。当理想的蓝图在近代都市的延长线上慢慢消失,某种怪诞的宗教就开始在人们荒芜的心灵中悄悄潜入。 松果、鲑鱼和人体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有各种自然比例规律,这些规律为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 、甚至全部作品,提供了基本出发点。《设计几何学——关于比例与构成 的研究》作者金伯利·伊拉姆揭示了这些具有启迪作用的自然系统中数学 与美的神秘关系。她带我们进入了神奇的几何领域——黄金分割、完美的 比例和斐波纳契数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晦涩难懂的数学。自此,从扬· 奇科尔德的海报到巴塞罗那椅到大众公司新款甲壳虫汽车,通过这些作品 ,伊拉姆向我们展示了设计背后是多么的对称、有序和视觉平衡。 本书介绍交互式设计的技术与技巧,讲述如何从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出发,结合人类本身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用最简单的方法创建易用、有效而且让用户愉悦的设计。书中阐释了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四个令交互式设计成果最大程度简单易用的策略。 本书适合Web应用、互联网产品、移动应用及其他交互设计人员阅读。 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这部涉猎广泛、富有洞察力的著作,纵览了18世纪至今的实用艺术和工业设计,不仅从纵向阐述了各个设计流派、各种设计风格的演变过程及其代表作品,而且从横向探讨了设计和生产、消费、科技、商业之间盘根错节又变动不居的关系,甫一出版,便受到颇多赞誉。对设计师、设计系学生和那些认为设计理念很重要的人来说,这本书应该在他们的书架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现代设计史(第2版)》为设计专业的师生及对设计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而形象的历史角度的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