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本文学经典书籍陪伴你春夏秋冬! 犹记得读大学时,我的古代文学老师手拿一本游国恩、王季思、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诸先生(对古代文学研究略“跪”门径的谁未听说过这几位学术大牛的名字?)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对台下新生谆谆告诫:“不要读文学史,要读文学作品!”老师身为费振刚先生的弟子,做出如此“欺师”的行径,我等小子自当欣然叛逆。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成了我的古代文学教材。伟大作家的人格和不朽作品的魅力,在心中鲜活起来。我和阮步兵、陶渊明、李义山、曹雪芹交起了朋友。 两年之后,方知老师用心良(xian)苦(e),读了一堆作品,谁不希望在心中给大师序个座次,看看他们在文学天国中各自的位置?于是,除了游国恩版,各种文学史也纷纷读了一通,钱钟书参与的中国社科院版,考研必备的袁行霈版,时发小论的章培恒、骆玉明版,越改越看不下去的刘大杰版。最有趣味的,还是林庚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撰写的《中国文学史》。 林庚先生将古代文学史分为四个时代:启蒙时代、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夜时代,而以新文学为新的黎明,大开读者脑洞。让人不时想起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布鲁姆借用维柯的理论,将西方文学史分为四个时代:神权时代、贵族时代、民主时代、混乱时代,并列出他心目中的26位伟大作家与不朽作品。他说,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关于读书与四季的关系,《幽梦影》说得最经典: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这个书单是关于文学经典的四季阅读,并非撰写文学史,但我煞有介事地搞出一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类文学史模式,一是不愿落《幽梦影》的窠臼(我实在受这本书影响太大了),二是对林庚先生和布鲁姆先生的致敬和戏仿。 本书单所列,是自晚周到二十世纪,近两千五百年的中国文学史中,我最常阅读的12位作家及其作品。木心说:“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在这里,重要的则是他们是否“有趣”。我喜欢庄周这样胡说八道些正经事(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或是韩愈这样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前者带给人慰藉,后者带给人乐子。身为一个普通读者,在寻慰藉和找乐子之外,我暂不作别的追求。 {春◆鸿蒙} 庄子 当你看多了狗屁文章和马屁文章,面对妙不可言的《庄子》,当有苏东坡之叹:“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对大放狗屁的正人君子,庄子一句“回去歇着吧您哪(归休乎君)”,让对方顿时下不来台;对拍马屁上位的暴发老乡,庄子更是痛快讥讽:“你莫非正是那舔菊党?为何得到这么多打赏?去你的吧!(子岂舐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学而优则仕?庄子才“不说这样混帐话”(宝玉语),他只教我们如何避免成为时代牺牲品,如何过上“好生活”。他教我们如何做菜,如何养猴,如何牧马放羊,如何钓鱼斗鸡,如何捕蝉选狗,如何游泳开船,如何驾车,如何种树,如何赏乐,如何画画,如何射箭,如何练剑,如何看相,如何读书。《庄子》是每一个想过好生活的普通人的文化圣经。半部《论语》治天下?回去歇着吧您哪,吾友曰:“一部《庄子》过日子!”【推荐版本】陈鼓应先生是庄子和尼采的信徒,他的《庄子今注今译》是大多数读者的首选版本,毋需多言。今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真是业界良心!如果读《庄子》而不懂,推荐张远山先生的《庄子奥义》一书。 楚辞 这大概是天下颜值最高、段位最强的祥林嫂。孔老夫子说得对,不学诗无以言。谁说修辞不重要?连窦娥都知道用对偶句这一“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祥林嫂诉说衷曲翻来覆去就只这“五言绝句”:“我真傻,真的”。“多么痛的领悟”!可惜谁在乎?人生悲剧成了他人笑柄,这都是“不学诗”的缘故。这份感情若用屈原的方式表达,那真是“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萧红语)。两千多字的一篇《离骚》到底说了什么?碎碎念对方如何冷酷、如何无情、如何无理取闹,自己如何委屈、如何清白,如何离家出走,如何用花花草草给自己做新衣服、化妆品(是的,古代就这点好,没有超市信用卡疯狂shopping),还找了一巫婆(古代的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最后回到现实,打算不哭不闹只上吊(呃,是投水)。但你无法不爱他,因为他是那么美。木心先生说得好:“《离骚》若深读,就爱国、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好得很。”你家漂亮媳妇再怎么跟你冷酷无情无理取闹,你可以批评他,但你仍然会爱他。为什么读《离骚》?因为每一个和老公(or媳妇)吵架的夜晚你都会成为屈原。因为我们心里还有爱。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出版《楚辞补注》。另有《屈原集校注》,可资参考。 史记 上古的太史公做的是天文学研究,《史记•太史公自序》言,“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司马迁之爹司马谈的学问主要来自三门课:天文历法学,象数易学,道家学说。作为世袭的史官,这三门学说是父传子的家庭必修课。司马迁的内心一定极其矛盾痛苦,他出生在一个“不懂几何学的家伙禁止入内”的道术世家,却浑身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强烈的诗人气质。于是小小年纪就改宗儒学,离家出走,到处旅游(你孔老师说了“父母在不远游”)。他老爹怕这“不肖子”断了家学,临死前召他到身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地用儒家孝亲之道让他继承老爹的遗志,是为《史记》。他的叛逆心理、诗人气质,使个性鲜明的话语代替了历史的经验总结,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写法,甚至走向。西方由莎士比亚戏剧奠定的文化背景,在中国是由司马迁的《史记》做到的,以至于百代之后的中国人,仍像是从《史记》中走出来的一样。引用一句现代广告语:“在这里,读懂中国。”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最好地球人都知道。 {夏◆诗国} 杜甫诗 想想这个家伙二十多岁时写的诗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此狂傲的年轻人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忧郁症患者的?他年轻时也曾跟着“大唐古惑仔”李白大哥混过江湖,然而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却仿佛比大他十一岁的李白还大十一岁。所以他被称为“老杜”,而李白永远是我们的“小白”。为什么?因为“杜甫很忙”,现代新青年们如是说。余华说鲁迅是他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读中学时,又有几个人受得了语文老师用来折磨我们的“三吏三别”呢?直至我某一天读到《赠卫八处士》,才突然发现这个忙碌的老头子在这个世界上忙着去“看”的到底是什么。读其律诗,才明白他把那份年少轻狂偷偷藏在了何处。“是笔在绝望中开花”,是低沉的“歌诗”让人在痛苦中反抗倒下,即便是牢骚,他的声音也如此雄强浑厚从而给听到的后来者以尊严。 【推荐版本】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出版。若觉繁琐,可读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或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 韩愈文 这个人的头脑是灵活的,强词夺理的功夫能气死所有与他辩论的人,但有时又糊涂得可爱。大概因为那时人们在写文章时太过中规中距,就像现代学术会议职称论文一样枯燥乏味,所以来了这么一个用极尽夸张之能事的话语说些普通常识的人,就像罐装可口可乐,自然大受欢迎。他认为自己用文章接通了孔孟道统,的确,他与孟子很像,都属于说着说着自己都信了的那种人。木心趣评:“韩愈文章好,他的浅薄的功利主义无时不发乎膏肓间。”他的确也是古文文体的奠定者,古文所能使用的范围和可能表现的形式,他都实践了一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苏东坡的评语,不算恭维。《进学解》《送穷文》《毛颖传》《获麟解》,奇崛险怪的语言新风格和章法技巧,将人们带入了语言的狂欢。我尤其喜欢看他如何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他最不擅长的议论文。 【推荐版本】《韩愈文集汇校笺注》,中华书局出版。初读可选韩嘉祥《韩愈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或童第德《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煜词 王国维说:后主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诗歌写到这种程度,一切赞美都失去意义,只需感受。这可能是这份书单最少“乐子”的一本,但却是最能给人情感以慰藉的书。是流血人写给流泪者的爱的遗书。是失败者的美学的最高成就。 【推荐版本】《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出版。另有《南唐二主词笺注》,可资参考。 {秋◆大成} 关汉卿杂剧 宋元更迭后,文学史的大事件,莫过于元杂剧兴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关汉卿对中国文学主流的决定性影响,不亚于屈原。要说讲故事,还有什么比发生离奇案件(《窦娥冤》),追求漂亮美眉(《救风尘》),戏说历史大V(《单刀会》)更能吸引粉丝眼球的呢?肥皂剧情节到了关汉卿手上就能随随便便拿个奥斯卡金像奖,这位“中国好编剧”在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题材上为后人制造出一个个可资借(chao)鉴(xi)的范本。我尤爱《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一剧,如陈寅恪先生所说,“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赵盼儿搭救小伙伴的大团圆结局,是关汉卿对悲惨世界中芸芸众生的一个祝福:“祷尔于上下神祗”终是幻想,唯有智慧能带给我们幸福。 【推荐版本】《汇校详注关汉卿集》,中华书局出版。初读可用《关汉卿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岱《陶庵梦忆》 大部分史书其实都是“政治斗争史”,“成则王侯败则贼”,无论作为哪一方,其个人作为政治风云的置身其中者,政治是他们无可消除的烙印。在对风云的描摹下,芸芸众生的普通生活往往被忽略掉了。在明末清初,有一位城市诗人,以其“文中之乌获、后来之斗杓”的伟力,将最真实的一个普通人生用最梦幻的文笔写出。风云,在诗人的眼里不过是其“上下一白”的远景。张岱之志,本在继踵屈原、司马迁,因“哀郢”而作“史记”(其所著明史体例全仿《史记》)。清兵入关后,张岱一心著史,花去五十年时间,也许正是料定《明史》必将遭到外族统治者删改(清廷三改《明史》)而想为后世留存一份“心史”,故名之《石匮书》。其小品文成就乃是意外的收获。因为志在追随司马迁,其文字功底之高,可称一代之雄。不落窠臼,任意挥洒,张岱的《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文章。 【推荐版本】《陶庵梦忆》,中华书局出版。栾保群注本(紫禁城出版社)可资参考。 曹雪芹《红楼梦》 中国之四大小说,应是《水浒》《西游》《金瓶》《红楼》。《水浒》诲盗,故《水浒》之后,我们有了《西游》。作者一直言一反讽。我们可以把《西游》视为这样的一部书:它是对于《水浒》的重写,用可以被普遍接受的虚构世界,解决那些令社会不安的问题:从梁山好汉的杀人放火到齐天大圣的惊天动地,胡闹只能在虚构的天宫、西域。《金瓶》诲淫,故《金瓶》之后,我们有了《红楼》。作者一慈悲一谦卑。我们可以把《红楼》视为这样的一部书:它是对于《金瓶》的重写,用可以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解决那些令男女不安的问题:从西门庆的沉湎俗世到贾宝玉的悬崖撒手,灵与肉之间,到底相距了多远。自色悟空的传奇总是如梦如寐,诲淫诲盗的故事总是有血有肉。这是“太虚幻境”《西游》《红楼》洁身自爱的地方,也是“地狱变相”《水浒》《金瓶》浮世真实的原因。与《水浒》对人性杀人放火之喜好的描绘相比,《金瓶》对人性热衷钱财美色的刻画更令世人难堪。杀人放火,毕竟只是江湖而已,而钱财美色,则是人生日日之功课,故《金瓶》更让人无法直面。与《西游》对社会交际人情之纠结的反讽相比,《红楼》对人类因爱而互相伤害的揭露更为铭心刻骨。交际人情,毕竟可以逃开去,但亲人因爱而互相伤害,却无法逃避,长夜漫漫,至死方休。如果只选一本,当然是刻骨铭心的半部《红楼》。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出版启功先生主持的《红楼梦》(底本为程乙本),是注释极其详尽的版本,值得拥有。蔡义江先生以抄本为底本的校注本(龙门书局),极便初读。《红楼梦脂评汇校本》(万卷出版公司),是较好的带脂评整理本。李劼先生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精彩而有趣。 {冬◆夜歌} 王国维:经典批评家 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中,萨缪尔•约翰逊是唯一入选的文学批评家。这位经典批评家的传记都已成为文学经典,只因他光彩夺目的才华能对任何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语点铁成金。可惜非英语人口无福享受这份阅读的乐趣。我们时代的经典批评家王国维先生,似乎太过苦大仇深了些,但这份悲苦,能与一切人的苦难相通,与伟大的悲剧相通。其著述精洁显朗,时有胜义,在诗歌、小说、戏剧的批评上,定下了此后百年基调。你也许不同意他的见解,但你难以绕过他的见解——这是关于伟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推荐版本】《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人间词话疏证》《宋元戏曲史》,中华书局出版。 鲁迅《呐喊》《彷徨》 鲁迅的两本小说集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中国更为真实的缩影。闰土,阿Q,祥林嫂,孔乙己,吕纬甫,魏连殳,你经常在身边,甚至在自己身上,见到他们的鬼影。当然,这听起来不像是好事。在中国,泛政治的意识形态深深控制着人们的灵魂。除非你“成为”一个中毒者,否则你将永远站在他们的世界之外,无法靠近他们的心灵。而一旦你成为中毒者,又是否能够自救?鲁迅的小说没有给出答案,一如他曾经告诉我们的:“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的小说,是中国人的病历。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典藏对照本《呐喊》《彷徨》,止庵编订,辑录有周作人先生的解说文字,独具匠心。 沈从文《从文自传》 沈从文是我们时代的庄子。张新颖先生说,“《从文自传》是一部文学自传,但是今天回看沈从文的一生,如果仅仅把这本书的意义局限在文学,就可能把这本自传看‘小’。对于更加漫长的人生来说,自我确立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学上的;这个确立的自我,要去应对各种各样的挫折、苦难和挑战,要去经历多重的困惑、痛苦的毁灭和艰难的重生,而且要在生命的终结处,获得圆满。……我们后知后觉,站在今天回望,能够知道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潮流做了什么,时代潮流之外的沈从文做了什么。而且我们还应该反思,潮流是由多数人造成的,潮流里的人,经过了那些年代,他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20世纪以来的多数中国人,争先恐后,生怕落伍,生怕离群。其中的知识分子,本该是比较有理性的,有独立精神的,有自主能力的,但多数却只养成了与时俱进的意识和本领。落潮之后,能够看得比较清楚了,多数人又把一切责任推给时代,不去追问自己在时代里选择了什么位置,做了什么事情。”既然这段话是说服我读《沈从文全集》的理由,我愿意抄引于此,不赞一词。 【推荐版本】张新颖先生的《沈从文九讲》(中华书局)是深入理解沈从文一生的方便之门。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从文的全部作品看作他的“自传”,我尤其愿意向您推荐的,还有《从文家书》与《七色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