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问一个问题,目前你看过的哪本书让你刷新三观? 如果你说是「拆掉思维里的墙」 那么,你可能还是个容易被励志学和成功学洗脑的入门级读者。 如果你说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那么,你其实极易被逻辑严密的神经病洗脑,当心被骗子传销! 如果你说是「三体」 那么,一你可能是个文科生,二你入了科幻坑且会常常浮想联翩,指望着还跨个界一本正经地胡思乱想个什么道道来。 如果你说是「失控」 那么,你要么就是互联网从业者,要么就是脑子早被干互联网这帮人洗了个一干二净。 今天推荐的这个书单里,并没有以上几本你心目中的“神作”。但这六本书,会既让你干涸的知识库涨姿势,又让你飘摇的三观再振动一把。 申明:本书单谨代表热得快观点与品位,以上「如果」请勿对号入座,毕。 《人类简史》是一本试图写清人类历史的书,关注着人类是怎样从一种普通的动物走向生物链的顶端,未来又将去向何方。 因此,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土,而是类似于外天空史学家,正在对人类的演化进行复盘。这样的视角,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以及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而这些,正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它让人拿起就不想放下并非因为史料翔实,而是它松动了你看世界的眼光。 人类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历史另创新局。而这本书的内容,讲述的就是这三大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 “历史不像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而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其实,不也正是我们之所以阅读的原因吗? 在上一本书《人类简史》中就有提到,人之所以能走向生物链的顶端,是因为人类掌握语言后能够通过故事讲述虚构的现实,比如国家、公司、钱、权力、正义、宗教等等,才上成千上百乃至数以万亿计的人口得以连接和团结在一起。当你看到《巨人的陨落》,你就能明白什么叫讲故事。 《巨人的陨落》雄心万丈,要用好看得让人一口气读完的故事说明白过去的20世纪100年,选取的角度很讨巧,选取了五个家族的故事。这五个家族的命运交错交缠,有仇杀,有爱情,永远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历史。 让人动容的,是个人的命运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的颠簸,我们可以从局外第三者的角度来清晰地看待一个人命运的起伏流转——他或者她,在改变自己命运过程中所做的种种选择,究竟在历史滚滚洪流中,是站稳了,还是被冲得支离破碎。 时间会洗刷一切爱恨哀愁,我们的选择,究竟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大潮中,会给我们自己造成怎样翻天覆地的影响?《巨人的陨落》是用过山车的速度感,用喘不上气的精彩故事,把这个演示得非常透彻了。 有些作家写东西,会追求深刻,写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比如卡夫卡、伍尔夫、昆德拉,巴拉巴拉。他们最不好的一点就是,不带着我们一起玩,每次都是追着他们的屁股跑,好累。 金庸不会这样,他很和善,明明博古通今,创造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侠世界,但凡是识字的人都能在书里看出滋味来,还可以与人分享那一点心得感悟,所以很多人爱金庸。 肯大叔也是如此。写作前翻阅的资料堆得比山高,可写出来的东西却是通俗小说。明明写的是虚构文学,可每次都会找历史专家来审阅书稿,确保没有史实错误。 有一种好东西叫深入浅出。这个标准应该多多用来衡量我们现在的文学读物。 书是需要被阅读的,只有被越多人阅读,才越有可能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正如鞋子必须得穿上脚才有价值,一双打脚的鞋子当然还是鞋子,但你愿意承认这是一双好鞋吗? 最后,关于这本书,你什么都可以不记得,就请记得一句话: “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属于我的。” 自从我们开始怀疑生活,探索生命的意义,我们就开始了一场没有尽头的反抗。而当我们开始反抗,生命本身就已然变得不再一样。在《局外人》里,在灵魂面前,肉体的输赢显得毫无意义。 “你们可以把我的肉体杀死,可是你们无法强奸我的灵魂。” 亲情,友情,爱情,支撑普通人的三大支柱在主人公默尔索心中显得一文不名。他做得有悖常理,所有人都要判他的罪,但如果他只不过是一直想要顺从自己的内心过活,如若这是一种罪恶,那我们呢?我们这些未从顺从自己的内心,甚至迎合他人,遵守世界规则生活着的人,是否一切都如愿以偿了呢? 或者有些时候,我们连正视自己的感受都做不到,更别说面对生命结束时仍然坚持自我的决绝。 我们可能早就知道,如果想要过一个正常的生活,就必须具备过人的勇气。可是,我们也许未曾料到,生活不曾告诉我们要具备多大的勇气、有没有做好准备。除了面对生老病死、爱憎别离,生活要我们要背负的,明明还有很多,如何选择、如何反抗、如何奋斗、如何消亡…… 就在加缪塑造了一个无情、冷漠、麻木、极端的局外人之外,他也认真地说过,“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 ” 就算世界荒诞而绝望,也从不颓丧这此时此刻的每分每秒。但愿,我们都能——在孤独的时候回眸记忆,在畏惧的时候邂逅勇气,而在最恰当的时候——活在此刻,为生命无声沸腾! 往昔恰如陌生的过度:那里人们的行为与我们全然不同。——L·P·哈特雷 研究人性,必然关注暴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阅读了血腥的战争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之后,不由得掩卷发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很少问:“过去的世界究竟有多糟糕?”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人震撼的新著中告诉我们,过去的世界更加糟糕,事实上,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 我们身边导出都是血腥历史的证据:《旧约》中的大屠杀,《新约》中的十字架;英国王室对家眷的处斩,美国建国者之间的决斗;还有对殴打妇女、虐待儿童、灭绝原住民的司空见惯和冷漠接受。 平克在书中展示了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资料,量化暴力减少的趋势:部落间战事的死亡率比20世纪的战争和大屠杀要高出9倍;中世纪欧洲的凶杀率比今天要高出30倍;奴隶制、残酷刑罚和滥用死刑曾经是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但如今被废除了;发达国家之间已经不再发生战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死亡人数也只是几十年前的一个零头;强奸、家暴、仇恨犯罪、严重骚乱、虐待儿童、虐待动物——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减少。 如果人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切又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让人们停止儿童献祭,不再在晚餐的餐桌旁互相捅刀子,或者不再公开行刑,将犯人大卸八块来娱乐大众?是否是因为人们开始阅读小说、培养餐桌礼仪,开始敬畏警察或者将精力转向发家致富?原子弹是否应该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因为它防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摇滚乐是否要对20世纪60年代的犯罪高潮负责?堕胎合法化是否促成了犯罪率在90年代的回落? 平克认为,答案并非如此。解释暴力下降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善良天使。政府组织、识字率、商业和都市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日益有能力控制我们的冲动,对他人怀有同情,宁愿讨价还价做交易而不是抢劫,我们也开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识形态,发挥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诱惑。 平克汪洋恣意的才华和知识,启发我们更进一步地反思我们对进步、现代性和人性的观念。本书的结论必然会引起争论,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它将引导我们用全新的角度看人性、看历史、看世界,让我们深思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作者罗杰•彭罗斯为牛津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对引力物理有过许多重要的贡献,曾和霍金一道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点不可避免性,提出了黑洞捕获面及克尔黑洞能层等概念。 与其他物理学家的科普著作相比,身为数学物理学家的彭罗斯的这本《皇帝的新脑》有了更多数学的实质性内容。这本洋洋大观地贯穿了电脑科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精神科学和哲学的巨著涵盖了现代物理学中对人类观念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如人工智能、哥德尔定理、复杂性理论、相对论因果性和决定论、时空弯曲、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场论、熵和时间箭头、宇宙论和大爆炸、精神与意识的本质、动物意识、宿命论、人择原理等等。同时,书中还有许多能激发想象力的奇妙的数学物理模型,如图灵机、孟德勒伯洛特集、希尔伯特空间、爱因斯坦-玻多尔斯基-罗逊“矛盾”、薛定谔猫等等。 这本书中包罗万象,充满了许多深远有趣的猜想。当然,它们之中,一些会存活,另一些会被淘汰。但是不管它们的命运如何,这些都是当代哲学家和科学家必须面对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作者以熟练的文笔领航于这些猜想和定律之间,在字里行间充满了探索真理的灵感和激情。他不但告诉了读者当今的物理学理论,更提供了未来物理学发展的蓝图。 这是一本只有在美国文化背景下才会写出的一本书。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打通了生活经验和审美活动的联系,于是,将艺术经验用于生活实践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看了这本书,能让人明白艺术并非只能存活在象牙塔中,领悟者完全能将从艺术中获得的经验用于现代生活,艺术和生活之间并不相隔着万里长城。 作者认为,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掌握六种右脑能力: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以及对于意义的探求能力。这些能力往往只能在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可获得。 其中的“故事感”一说尤其让人有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的确如此,无论古今,也无论在今日的商业活动,还是人际交往之中,我们何曾停止过絮絮叨叨地讲故事呢? 现在,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对美观、情感和精神性的追求将越来越强烈: 1、物质财富已经极大充裕 物质不再短缺,人们在关注实用性之外,更加关注产品的设计感、体验,以及意义价值; 2、亚洲的崛起 大量的左脑思维工作被亚洲工作者承担,他们的报酬更低(这里是相对于美国,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未来的趋势); 3、自动化 左脑思维注重逻辑顺序、分析和文字处理,这正是计算机的所长,自动化的速度更快,效果更佳,越来越多左脑思维工作将被自动化代替。 总结起来,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是: 工业时代(工人:体力和个人毅力) 信息时代(知识工作者:左脑思维) 概念时代(创造者和共情着:右脑思维) 在“概念时代”,我们必须从事:外包人员不能以低成本完成的、电脑不能快速实现的,或者能够满足新时代审美、情感及精神需求的工作。才具有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