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直译为非政府组织,我国官方文件里一直称之为民间组织,与之类似的概念还有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s,直译为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第三部门、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等。 代表性的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肩负着什么神圣使命?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看了下面这些书,也许你就明白了。美国资深研究者Marion R.Fremont-Smith的力作。全书从联邦法律和各州法律两个层面论述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法,在尊重现实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规则发展。翔实的学术论述、大量的案例和实践操作都被作者信手拈来,貌似枯燥的法律问题得以活灵活现地逐一呈现;非营利组织的设立、变更和终止,非营利组织的税法规制,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信赖义务,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规制……涉猎甚广,却始终保持专业水准。 作者在非营利机构有近十年的接触和工作经验,特将这些独特而宝贵的经验分享给中国的读者。她对此类非营利机构的运作情况有着切实的了解,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关键人物圈也十分熟悉。本书将基于大量的背景研究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以生动形象、清新平实的文笔,记录下在美学习和工作生涯的亲身经历。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期着重研究了公益金融尤其是公益金融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对日本社会企业、**地区志愿服务立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不仅全面展示了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还详细介绍了其法律制度、登记管理体制、税收优惠制度、国际合作、志愿组织发展、商业和慈善活动监管等重要内容,并特别列举了美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典型案例、在中国的项目运作情况,兼顾理论和实践,凸显了时代性和现实性,对于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系统介绍了英国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体制,重点阐述了英国独具特色的政府与非营利部门伙伴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创新实践。英国慈善传统悠远,非营利组织治理和运作机制较为成熟,本书所展示的相关经验,必将有力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体制创新。 受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香港非营利组织既有浓郁的基督教文明、宗教慈善和自由结社等西方文化因素,又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本书系统介绍了香港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史及管理现状,突出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信息,有助于读者较为系统、全面、客观地了解香港非营利组织,并为目前我国社会领域深化改革的展开和中国公益新体制的建构提供借鉴。 中国NGO的创业者们,是一群用梦想改变社会、用行动书写历史的公民。如今他们中的许多已届高龄,有的甚至已不幸仙逝。他们曾拥有的梦想、曾采取的行动,是中国公民社会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先驱性的历史,是以公民个人为主体展现的中国NGO的创业史。如何记下和展示这一段留在当事人记忆中的历史?这是口述史研究的真正价值和使命之所在。 本书研究了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出现在中国大陆的民间组织,进而揭示由民间组织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革。作者从历史进程、公民权力、制度变迁、治理结构、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等几个不同的视角测度、把握和总结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变化,并得出改革开放30年来民间组织的发展正推动着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结论。 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国内开展公益项目的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教材。书中首先陈述了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然后沿着项目管理的周期脉络,详细阐述了项目的前期评估、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监测与督导、终期评估与收尾,同时穿插项目案例以及逻辑框架、问题树、目标树、一页纸项目管理、甘特图等具体实用的项目管理工具,兼具实用性和工具性,为非营利组织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本书对境外在华NGO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政府对这类组织的有效管理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与探究,书中采用的社会统计、深度个案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为其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结论有一定说服力。在NGO领域,这是第一本以此为论题的专著,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书分为五编二十三章,内容包括:公民社会的比较观、法国:从雅各宾传统走向分权、荷兰非营利部门的主要特色、以色列:对其主要经济变量的综述、捷克共和国等。 本书是2011年以来对于水环保领域NGO调研收集的一个案例汇编,其核心部分是对于数百家水环保NGO的重要的项目案例介绍。以此为基础,作者从理论高度,进一步探讨了水环保NGO的功能、定位、相应的行动策略等。对中国当前水环保NGO的经验和教训作了概括和提炼。 通过对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的规律性认识,用声誉交换理论解析了两者在合作中容易出现的负面不良状况,并提出对策建议;分报告中对明星与公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听证会公民参与进行了研究分析;典型案例中选取了**桃米生态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援建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青爱工程、“饥饿24小时”、广谱法师、李彦家暴事件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全书多角度展示了2015年我国公益发展的全貌。 本书是继《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后,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的又一力作,在理论架构、思想创新方面又有进展。本书对政府、企业、海外力量、本土文化等环境因子对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公益领域的问责问题。 当前,建构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体系迫在眉睫,而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厘清业已成为当下要务:无论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体制、治理结构、财产关系、税收制度,还是公益信托、社会企业的法律规制。本书以论文集的方式,采用法解释学、比较法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于上述问题作出了梳理和回答,以期对于正在建构中的中国非营利组织法律体系有所裨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营利组织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历时多年,征求各方意见,终成此稿。书中以保护公民结社自由、规范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范政府的监管活动为出发点,对各种非营利组织的设立、变更、组织结构、财产、组织监管、法律责任等进行了细致规范,对学界争议较多的管理体制问题、涉外非营利组织的问题、政府支持、许可主义与准则主义的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和论证。 本书选取了新加坡、波兰、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巴西、俄罗斯、捷克、乌克兰和亚美尼亚等十个国家的十五部法律,目的在于为我国尽快出台非营利组织法提供丰富的可资参考的比较法材料。 围绕中国非营利组织监管问题展开,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监管的基础理论、监管体制、监管途径和方式、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既有对基础理论的推敲扣问,也有对规则层面的丝丝解析,更有针对具体类型组织监管问题的特殊关注。无论是从事本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是业界人士,相信都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和启发。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