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两个人看起来不同? 不是家境,因为物质是身外之物,并且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不是学历,很多时候,学历只是衡量考试能力的一个杠杆而已,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 不是长相,皮囊是我们先天获得的,它可以吸引别人的眼球,却不能留住别人的眼球。 是阅读,是你读过的所有的书、是你被书中内容所震感的所有瞬间、是你和古今中外作者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的共鸣、是你和书中各色人物产生的情感纠葛,塑造了你的思维,填补着你的心灵,影响着你的谈吐。 在所有提升自身能力、层次、水平的渠道中,读书是最直接、最实在、最廉价的方式,可以满足任何人任何时候学习的渴望。 毕业后,才会慢慢发现,大学时光最佳的消耗方式便是阅读。少年,趁着你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图书馆,开始阅读吧,为自己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去探索未来生命的意义。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初读本书,感觉语言生涩、思想深奥、内容扎实,有一种看不懂、吃不透的感觉,然而坚持看下去,便会发现书中藏着另一个天地,蕴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了你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先生用类似讲述哲学的笔触,去描述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平凡普通的场景,写花写鸟写树,聊父母聊子女聊朋友,谈人生谈理想谈红尘,细细讲述了一个可供效仿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让我们揣摩和学会如何惬意地度过一生的时光,如何在茫茫社会和人海中追寻自己生活的意义。它把哲学、孤独、悠闲、享受剖析开给你看,让你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如果说,有一本书将我带上决心写作和考研的道路,那就是这本书。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那欣喜若狂的热爱、那源自心底的钦佩,犹如一瓢深海里的冰水从我的头上直泼下来,让我从浑浑噩噩的平庸生活里瞬间清醒过来。 本书记录了作者刘瑜在外留学时的日常生活和细碎思考,对厨房政治的尝试和扣问,对集体早操的怀念和追忆,对国内猪头肉的乡愁,对女博士的自嘲,对自己未来的探索等,内容杂乱,长短不一,却篇篇遒劲有力,掷地有声,内涵丰富。读书时,你可以看见一位博学且有个性、有思考的女性,在娓娓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她说:“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 “一个人对孤独的体现和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 这本书被我奉为谈及感情的圣经。周国平老师用朴实而深刻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孤独,如何经营爱情、如何经营婚姻、如何经营家庭,让我们知道男性与女性在感情中的不同角色,及各自自私的占有欲。爱情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这门课程里,沟通与自我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各自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不断调整磨合后,去享受一场心旷神怡的感情盛宴。 我推荐这本书,是希望还在大学的你,可以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孤独,和适合的人恋爱而不是仅仅因为他对你好,看清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像火星和地球之间的巨大差异,当你遇到感情时,让迷茫有所依附,让彷徨有个方向。 “如果一个以色列男人想与某个女人约会,他当晚就会约她出来;如果一个以色列企业家在生意场上有某个想法,他本周就会付诸行动。一个人在冒险之前应该先积累经验的道理根本不存在,虽然这在生意场或许真有些用处。过多的时间和经验只能交给你现存或即将发生的问题,不会教会你创新和改革的能力。” 本书通过对以色列人、以色列企业的分析和描述,展现了一个弹丸之大的国家,如何在土地稀少、基础薄弱、资金短缺的条件下,一步步成长为产学研军相结合的综合强国。书中着力讲述以色列人敢于创新、不甘于现状的敢想和即刻动手付诸实践的敢干,在以色列这个神奇的国度,每个人都可能是科学家、企业家、学者和军人,动荡的战争和被驱逐的历史使他们时时保有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让他们时时在前进。时时在强大。 这是一本脑洞大开的书,或许你对经济学一无所知或是毫无兴趣,但你依然能读下去,因为这本书用讲述奇迹的方式,讲述一个国家的兴盛,能极大地丰富你对经济和创造力的思考维度,让你在现在这个社会和未来的就业中找寻到自己的立足点。 “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都是女不可不读周国平,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其实王小波的书,无论男女还是老少,都要读上一遍才好。在书中,篇篇、段段、句句、字字都是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理性的生活,什么样的话语才是理性的话语。不读不知道,读完之后,感觉就像被雷劈过一样,将自己的思维深度烤的外焦里嫩。 王小波年轻时经历过文革,在极端的非理性非文明时期度过了思维最活跃、情感最外放的青春韶华。外界的压抑、文化的侵夺,使他渐渐远离书籍,在思想的真空里煎熬,学会在孤寂中思索人性的归途。在权威前保持沉默,是对自己情感完整的保护,周围的的世界太过荒诞,无知的得到推崇,偏执的得到褒奖,所以王小波暗下决心保持沉默,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然而,虽然语言沉默了,但是思维却活了下来,我希望这难得的思考能给你一个启迪。 开卷有益,阅读真的可以受益终身,我希望你可以从这些书中,塑造出一个你期待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