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读信吗?经常有人说,好怀念没有微信、电话,靠写信交流感情的日子。读着所爱之人寄来的信,一行行,一字字,对方的脸颊渐渐从字里行间冒出来。更妙的是,书信可以一遍遍的重温;字迹、信纸、味道,萦绕心怀,久久不忘。 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总结现有图书中以书信为主题的书,该是件有趣的事,于是,有了下面这个书单: **校园书名《更宽广的生命》 加尔文是基督新教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到底是什么样的驱动力,促使他走向撼动基督教信仰世界的宗教改革运动?而隐藏在理性辩证思绪背后的,又是怎样的心路历程? 抛开多元纷呈的论证与定见,我们邀请你亲自走进他的文字世界,聆听这位神学家的告白——加尔文横眉怒目的游魂不再逗留,而他原本的面貌将逐渐浮现…… 加尔文的经历少为外界所知,可知此书珍贵无比!——阿信 作者以书信的方式,亲切地把读者带回保罗、奥古斯丁、加尔文、爱德华兹,一直到凯波尔和沃特斯托夫等人的思想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副丰富、动人、广阔的改革宗思想图景。这是一本大气的小书。 作者简介 史密斯(James K. Smith),美国哲学家和神学家,现任加尔文大学哲学教授。著有《带着后现代上教会》、《激进正统神学导论》、《话语与神学》等多部作品。 《魔鬼家书》(亦作《地狱来信》)是一本纯粹想象出来的通信集。 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私酷鬼”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瘟木鬼”。私酷鬼是瘟木鬼的叔叔。两个鬼以书信的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疮疤”。不过,尽管两个鬼表面上惺惺作态,其实暗地里也是尔虞我诈,都渴望最终能够“吞噬”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用魔鬼的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的挖苦,让人在捧腹后亦不禁去反省内心,透视自己意识中真实的动机,从而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这是一个老人写给孩子们的信札。 这个老人因为写了童话故事《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和家长,不分地域,不分种族;因为爱、因为感动、因为困惑……雪片一样的书信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位老人……他的名字叫:C.S.路易斯。 就这样,这个“最伟大的牛津人”开始了与无数个小读者的漫长通信。 本书收集了97封C.S.路易斯给孩子们的信,这些书信大都围绕《纳尼亚传奇》(又译“纳尼亚王国神奇历险记”)的话题展开,时间跨度近20年,直到路易斯去世的前一天,这些信未曾中断。路易斯以他纤敏柔细的心,默默地搭建着一道道通往孩子们心灵的桥,让一个个孩子走上这座心桥,慢慢地靠近花香满径的天路,也让孩子们走进自己的心灵。 黄保罗、刘新利编译的《马丁·路德研究原始文献选编:路德书信集(1507-1519)》所收集的是马丁·路德于1507年4月22日在爱尔富特做修士时所写的《致约翰·布劳恩》到1519年12月31日在维滕贝格所写的《致格奥尔格·施帕拉廷》之间的49封书信。 本书末尾附录两篇论文:一篇是黄保罗的《马丁·路德论服从俗世权力的限度问题》,是其研究路德政教关系的论文之一;另一篇是刘新利教授的《马丁·路德早期的宗教改革理论与社会动乱》,主题也与政教关系有关。 这些书信是理解路德生平、宗教改革和神学思想的重要史料,因为其私密性特征而具有更加特殊的文献价值。 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家。早年为奥古斯丁会修士,1512年获维滕堡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圣经教授。1517年,在维滕堡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廷的赎罪券,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路德倡导因信称义,创立基督新教,影响了近代以来整个西方社会和基督教会的历史;他翻译的路德圣经是最重要的德语圣经,奠定了现代德语的基础。主要著作有《<加拉太书>注释》、《九十五条论纲》、《教会被掳于巴比伦》、《路德三檄文》、《桌边谈话录》和《路德书信集》等等。 如需阅读更多马丁·路德的著作,可读《“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系列:路德选集》。 希望更多认识马丁·路德的生平,请读罗伦·培登的《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和詹姆斯·基特尔森的《改教家路德》。 卫三畏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最早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之一,又是美国第一位汉学教授。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卫三畏的生平、著作了解甚少,希望《卫三畏的生平及书信》能为学者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读者们也能通过阅读此书了解十九世纪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种种联系。 本书属于“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同属此丛书的还有《台约尔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与《千禧年的感召》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