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十本值得细细品味,与家人分享的书!亲人、故乡是不老的情怀,是我们永远的牵挂,但很多时候,亲人终会离开你,故乡也会变成回忆。读这十本书,也许让你更懂得珍惜。 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 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吾家小史》讲述了余秋雨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在父亲临终的床头重新拾笔,直到为母亲写出悼词。 这本书,以全新的内容描写了现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百年间的悲喜沉浮,以及余秋雨的心灵成长历程。书中涉及余秋雨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从前辈到自己,在父亲临终的床头重新拾笔,直到为母亲写出悼词。余秋雨被诟病已久的文革经历、“诈捐门”始末、与马兰的“被离婚”,甚至完全没正面回应的第一次婚姻及其收养的女儿也将在本书中做一个完整而郑重的交代。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想念是一种淡淡的痛》是梁实秋怀念故人、好友、亲人的一部感人肺腑的散文集,时而追念随风逝去的岁月,时而感怀永远不来的青春,时而伤怀无法抚平的情感,文辞恳切感人,让人读之深深感动,潸然泪下。 在这本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文人内心的隽永和细腻,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最真切的情感! 如果你置身人群之中,却不时产生疏离感与孤独感;如果你身在故乡,却不时有心灵漂泊之感;如果你正在异乡,感觉孤立无援、无所凭籍……《异乡人》是一部让你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之间关系的书。 《故乡中的“异乡人”》:是的,我有可能正在成为之于故乡的“异乡人”,成为亲人中的孤独者。抑或,故乡的某一部分正在化为“异乡”。 历史和文化相融,美食与思念下饭。 每个人心中的家乡拼凑在一起,成为—幅壮阔的江湖地图。汇集各地菜肴,以及食物背后的故事,快乐或感动,都将在嘴唇碰触的那—刻突然有所感怀。 用味觉牵线,将游走在外的脚步和思绪相连。只因一个味道,便有太多记忆涌上心头。 人一生中有两种情结,永远无法割舍:一种是乡愁,一种是童年。 乡愁是一壶漂泊,童年是一碗快乐。 美食,将童年留在我们的舌尖上,将故乡留在我们的胃里,贯穿于我们的生命,永不消逝。 常常怀念起那些旧时的味道,那是一种叫人心生愉悦的忧愁,如当初的暗恋,如现今的怀念。 全书共有六部分,以母亲的离去为起点,片断式地向回追溯。母亲生前的日记和书信,与作者的回忆和思考两相交替,形成两种对立却彼此依存的书写状态。母亲留下的手泽,充满亲人相处时的温暖细节:最常做的那道红菜汤,与“我”一起看过的电影,病重时吃下的那枚小布丁……这些事情平凡微小,却感人至深,是生之存在的切实印记。 季羡林先生恐怕是国内仅存的文化大师了。季老在梵文、吐火罗文、印度文化等方面的造诣世间已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八十高龄提笔写散文,一发而不可止,然后蔚为大观,成为当今学者散文的一座高峰 季老的散文没有浓艳的装扮,没有刻意的雕凿,却有感人肺腑的真情和发人深省的哲理。读罢掩卷,浓郁的事情、悠然的画意、幽深阔远的境界、四处横溢的智慧,让你回味良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