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好书推荐 新书推荐 查看内容

杨钢《质与量的战争》中国零缺陷之父深入探索与思考

2016-11-3 09:26|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2084| 评论: 0

摘要: 书名:《质与量的战争》I S B N:978-7-5502-8677-1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定价:68.00版本:第二版上市时间:2016.10图书分类:畅销/经管读者群:1.各企业、政府工程部门人士2.经济学者、学生3.希望提升自身知识 ...

杨钢《质与量的战争》

书名:《质与量的战争》
I S B N:978-7-5502-8677-1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68.00
版本:第二版
上市时间:2016.10
图书分类:畅销/经管
读者群:1.各企业、政府工程部门人士
2.经济学者、学生
3.希望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企业或政  府质量部门人士
4.想要提升自身知识的社会人士

中国零缺陷之父深入探索与思考
中国制造2025转型与升级关键之所在
中国零缺陷管理奠基人以实践为基础
重新定义和诠释“中国品质”

一本从专业角度讲述新世纪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关键之所在的好书。
中国“零缺陷”之父20年深入探索现代工匠精神,把脉“中国品质”的破局与良方,揭示“中国制造2025”转型与升级关键之所在。国内重点指导提升的“航天品质”、“华为品质”等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编辑推荐:
1.制造业升级、工业4.0,中国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而要实现这些的关键就在于质量的提升,然质量提升并非说说就能做到,亦有其完整的整套体系,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摸索,站在了质量领域的巅峰俯视众生。本书结合作者本身的经历和经验,通过国内外的案例,层层剖析质量的本质与内涵,以期帮助中国企业在质量领域迎头赶上欧美发达国家。
2.本书作者杨钢博士是中国十大质量人物之一,师从于美国著名质量大师克劳士比,专业知识深厚,回国后,曾为许多著名企业做过质量方面的培训,有着自身独到的视野和见解。在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笔调,用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质量故事。
3.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其本质也是在强调质量,本书正切合这个热点,在许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是值得相关领域人士细细品读的一本知识读物,同时,因为书中有许多为社会大众所熟知的企业的故事,也因此而适合非专业领域的普通读者阅读并进而了解这个领域,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培养出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群体质量意识!

综合分析
市场上同类型书不多,大部分都是干巴巴的质量管理工具书,真正能做到专业性和生动性结为一体的,还数杨钢博士的一系列作品,比如《零缺陷智慧》《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等。
    《质与量的战争》一书曾在多年前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获得了不错的好评,现在,杨钢博士带着更多的案例对本书做了再版修订,增加了许多时下观点。
本书可解许多转型企业领导人的困惑,也可满足大众深度学习、提升自己的愿望。

作者简介:
杨钢
    中国零缺陷管理奠基人,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人兼院长。
    作为全球管理宗师、“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Crosby)的中国弟子,近20年来以打造“中国品质”可信赖的国际新形象为使命,通过重新定义品质与质量竞争力,致力于把Crosbyism(克劳士比管理思想,耶鲁大学命名)与中国文化及本土企业实践进行融合和创新,并因此享有“中国零缺陷之父”、“中国十大质量人物”(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影响中国教育培训界十大领军人物”(教育部)的美誉;还分别荣获2004年度“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以及2005年度“中华管理杰出人物”称号。
作为畅销书作家,其主要著作包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质与量的战争》、《零缺陷智慧》、《零缺陷大道》、《零缺无陷》、《质量无神》、《质量无惑》、《零缺陷漫画》等;主编并翻译出版了大型系列丛书《克劳士比经典译丛》(12本)、《质量管理经典译丛》(6本)和《现代质量工作应知应会译丛》(6本)等;同时还出版了一系列音像制品,包括《零缺陷管理之道》(北影)、《质量不花钱》(北影)、《现代质量经营新思维》(时代光华)、《削减质量成本》(时代光华)、《质量经营》(山东卫视)、《工作零失误》(吉林音像)等。
作为被客户誉为目前中国质量界顶级的培训及咨询专家,不仅广泛地现场指导与培训成千上万家中国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包括军方领导部门及航天航空等十大军工集团,一汽、上汽等各整车厂及零部件公司,华为、中兴等IT及软件公司,光明、蒙牛等乳制品食品企业等,而且长期重点指导提升了“航天品质”、“华为品质”等,赢得了高度评价与广泛赞誉。

内容简介:
本书的修订版,是作者在前版的基础上,以大量亲力亲为的实践为素材,用企业习以为常的“一道划痕"的故事贯穿始终,一步步地展开不同组织内对它的各种心理反应、现实对策与实际后果,进而抽丝剥茧地系统地分析造成种种“迷思”背后的中西思想与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深层原因,带领读者拨云见日般揭示出品质的“真相”,并在中外企业的最佳实践中寻找普适的“破局”良方。
作者本身就是学贯中西的顶级专家,不仅在书中首次推出了近年来影响日隆的诸如“质量哲学与数量哲学”“质量是心理学”“质量的本质是管理”“质量三层面说”“开车理论”“质量链”以及“质量价值整合定位”“零缺陷缺失症”“管理的红绿灯现象”“品牌的蚊蝇策略”“中国品质3.0时代”等概念和命题,而且实际指导企业通过质量文化的变革去打赢一场新的“质与量的战争”:从追求数量与效率的发展、管理方式转变成追求质量与效益的发展管理模式;以期待上演“历史上最动人的一幕”——“中国品质3.0时代”,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炫目一幕。
作为畅销书作家,作者一如既往地用叙事的手法讲述生涩的理论和模型,并简明扼要地使用它们解释现实的冲突与矛盾,进而通过中国企业的实践展示其独特的解题思路与中西融通的创新视角,因此,本书能够启迪智慧,激活潜能,好评如潮,畅销不衰。

各界评价:
杨钢《质与量的战争》表明:克劳士比的“零缺陷”已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零缺陷”理论与中国品质实践的融合,成就了杨钢,成就了中国。只有学贯中西古今的思想家,才能引领风骚。——蒋教平  解放军总装备部某部副部长

创造“中国品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命题,但又十分紧迫地摆到了现实面前。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从观念和行动上坚守质量底线,尽力消除还存在的质与量的巨大落差,顺应“质量世纪”潮流,还质量以真实面目,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很值得一读。 ——承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

做了二十多年的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我从不怀疑朱兰大师“质量世纪”的著名论断,但行进的脚步却不自觉地印在十字路口。阳刚博士的新著《质与量的战争》,用丝丝入扣的笔触对“中国品质”的真相和未来进行了深刻地透视。 ——马智宏博士  中国远洋船务集团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

杨钢博士的著作使我们深刻洞悉了数量思维的代价与质量成本的真谛,它的理论宛如中国企业质量革命的天火,必将引燃塑造诚信企业文化、创建中国品质未来的轰轰烈烈的中国质量革命!——蒋锡培  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中国零缺陷第一人”,杨钢先生不仅用他独具的洞察力对中国企业进行了“庖丁解牛”式的质量解密,更用他深厚的中西文化涵养,饱含“古道热肠”的文字,滋润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田。 ——王文京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中国质量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一些领域已经做到了从中国走向世界。但是,在大多数领域,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我们需要努力,我们需要拼搏,我们也需要突破!中国质量需要杨钢,但是,仅仅一个杨钢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杨钢!——张天运  厦门ABB华电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几何时,中国商品一度是“廉价低质、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如何才能让“中国制造”成为全世界人人信任的“中国品质”,可以从杨钢博士所著的《质与量的战争》一书中去探寻答案。——陈军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书讯1:
质量PK数量,一场关于“中国品质”的博弈


制造业升级,工业4.0,低端制造转型,工匠精神……这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其实指向的都是一个内核: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终于来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当口,这个当口被称为工业制造的升级,也可以表述为“质量”上的升级。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在很多年前的德国出现过,在美国出现过,在日本也出现过,它们或成功跨过、或半跨过了这个节点。如今,中国显然也遇到了那些发达工业国曾经遇到的问题,我们的国家在辛辛苦苦做了许多年的“世界工厂”后,终于积累下了足够向工业上游攀升的本钱,所谓水到渠成,便是如此。
告别对海外产品的过度依赖,缔造出色的“中国品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从观念和行动上坚守质量的底线?我们需要一个答案,更需要一场行动。尽力消除存在于质与量之间的巨大落差,顺应“质量世纪”的潮流,这是中国工业目前需要完成的任务。
作为中国零缺陷管理奠基人、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人兼院长,杨钢博士创作了《质与量的战争》这本极具魅力的书籍,本书结合作者本身的经历和经验,通过国内外的案例,层层剖析质量的本质与内涵,以期帮助中国企业在质量领域迎头赶上欧美发达国家。
让世界爱上made in China ,让“中国品质”享誉全球,时代告诉你:这个可以有!

书讯2:
用“数量”取代“质量”? 这个思维有bug!


在“海外制造”逐渐迈向“中国主流”的尴尬趋势下,你对咱“made in China” 还有信心吗?最走心的答案是:有,而且我们完全可以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质量”。 只是在这之前,你需要改变一个惯有的习惯,那就是用“数量思维”去解决“质量问题”。 朋友,你可千万不要深陷这个思维黑洞中去啊!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适得其反的,看似莫名其妙,但若仔细想想,好像它们也在情理之中。越追求GDP,就越缺少原有的温度;越紧追数量,就越容易在质量上出现毛病。无论是德国工业,还是日本工业,它们都是以高质量作为核心发展方向的,拥有了“质量”,才能在“数量”之路中走得更长更稳,如果我们都意识到这一点,可能我们就不会再热衷于海外代购日货、韩国、美货了,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也就能够看到“made in China”风靡世界的傲娇场景了。
2016年10月,由专业图书策划机构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公司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经管类畅销书籍《质与量的战争》震撼上市!当quality遇上quantity,谁主沉浮?我们的思维需要开启怎样的转变?“中国品质”将会在未来实现怎样的蜕变?......一切未知都已得到答案。走进《质与量的战争》,实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憧憬的那个大梦想!

书评:
在“中国制造”领域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文/严春

制造业升级,工业4.0,低端制造转型,工匠精神……
这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其实指向的都是一个内核:质量!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终于来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当口,这个当口被称为工业制造的升级,也可以表述为“质量”上的升级。
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在很多年前的德国出现过,在美国出现过,在日本也出现过,它们或成功跨过、或半跨过了这个节点,并在随后成为了世界工业当中的翘楚。
如今,中国显然也遇到了那些发达工业国曾经遇到的问题。是的,我们的国家在辛辛苦苦做了许多年的“世界工厂”后,终于积累下了足够向工业上游攀升的本钱,所谓水到渠成,便是如此。
同时,过去曾发挥出巨大作用的追求数量的快速而粗放式的发展也相应地显露出了疲态,在推动国家继续向前的动力上已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这一点从渐趋减缓的GDP发展速度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2014年于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质量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做出了“追求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的主旨报告,明确将质量提升到了工业与经济破局的高度上。随后,仿佛星星之火一般,质量的信仰开始迅速地在国内传播,关于“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德国工业4.0”的概念开始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蔓延。
再之后,国家进一步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进一步鞭策各行各业做出改变,以适应现在以“质量”为中心的转型与升级,并打破企业“望洋兴叹”的惯性,明白地告诉我们所有人,当前所谓的产能过剩并非是需求不足,反而是需求不足,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追不上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质量需求。所以,从质量上寻找突破,才是解决问题的一切根本,同时也才能打造出在全球拥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国家优势。
……
所谓大浪起兮浪淘沙,在种种不可抗拒的趋势下,我们又是否做好了迎接“质量至上”的时代来临的准备呢?回答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因为这场转型升级大潮的铺天盖地,加上现代媒体资讯的发达,在我们慢慢将视线投到质量这个曾经时常被忽视的字眼上时,我们发现:
在国外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质量规则,到了中国却变得“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最后变得不声不响了,比如六西格玛;
在许多产品上面,仍然会标榜着“德国品质,绝对放心,日本原装,品质保障”,却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中国品质”四个字,担心被人知道是国货后销量下跌;
在许多人的心中,国货仍然没有撕掉“山寨、劣质”等标签,甚至在很多时候,一提到“made in China”,人们就会想到“廉价、一用就坏”等字眼。
……
是像某些专家所说,我们中国人没有质量基因吗?
绝非如此!
因为追求质量其实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是发生在人们观念中,并以之为战场的激烈搏杀,胜则建立起完备的质量信仰,败则回到原先的低层次泥淖中继续翻滚。
既为战争,则绝没有轻松写意的道理。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一点一点在这场质与量的争斗中将天平扭转向质的一方。
然则如何了解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如何在这一场战争中发挥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作用,相信看完这本书就会找到所有的答案。
2016年10月,《质与量的战争》(第二版)由专业图书策划机构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公司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希望本书能对您有所启迪。

精彩书摘:
当“质”遇到“量”,究竟是谁挡住了“中国品质”走向世界的步伐?
告别海外产品依赖症,缔造出色的“中国品质”,这是每一个国人都十分期待实现的民族成就,当我们还在权衡于质量与数量的利益之间时,德国工业都4.0了,日本工业都如火纯青了,就连印度的工业也在飞速崛起着,数量与质量到底哪个可以帮助我们突破重围,将目前尴尬的格局反转?一本叫做《质与量的战争》的新书实实在在地告诉了我们答案。
作为中国零缺陷管理奠基人、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人兼院长,杨钢博士创作了《质与量的战争》这本极具魅力的作品,本书结合作者本身的经历和经验,通过国内外的案例,层层剖析质量的本质与内涵,以期帮助中国企业在质量领域迎头赶上欧美发达国家。
让世界爱上made in China ,让“中国品质”享誉全球,这个时代会坚定不移地告诉你:中国能做到!

如何让每个人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盘”
在华为公司,我一次次问他们的高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们认可质量的本质是管理,请问质量的职责是谁的?”他们会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管理者的啦 !”我说:“对了。那么请问:我们管理者到底有什么职责?”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有三个职责,第一是技术,第二是人,第三是流程。”说得不无道理,但是,仔细想想看,我们的管理者现在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把人交给了人事部,把流程交给 QA,而每个人紧紧地抓住了技术,把本来三合一的问题一分为三了,然后变成彼此之间的博弈了呢?比如说,当我缺资源需要人的时候,假如需要 10 个人,向人事部申请,最后只批给了 8 个人,那么我知道了,下次呢,我为了要 10 个人,报批的时候,我就得报 12 个。QA 方面呢?也一样的,一旦出了问题,往往都说是流程出了问题,而且甚至于认为搞流程的人有什么资格这么去做呢?我们前面也说过,往往是“三等公民”才能去做质量,因此他们会说,你们也不是专家,有什么资格这么去做呢?然后不断地去挑战流程,这就使得我们的效率非常低下,形成典型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每个人都在努力动,实际上此消彼长,原地不动。

质量世纪将进入“中国时代”吗?
1910 年,美国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产品;20 年后,尤其“二战”之后更是让全球充满了“美国制造”。究其原因,源于战前所产生的一种“管理的核武器” — 生产力时代的秘密武器:“质量控制”技术。那时,美国政府“战时生产委员会”为解决前线存在的一些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而成立了一个“质量控制部门”,任命斯坦福大学的格兰特教授(E.L. Grant)和人口普查统计局的戴明博士负责,他们开发出八天的课程,并先从政府承包商开始培训。其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种类 — 质量工程师;并于1946 年成立了日后影响很大的“美国质量控制协会”(ASQC) — 致力提升美国企业的质量竞争力以及质量专业人员的资源开发和资格认证工作。
自从 1968年首届 ASQ 认证考试举办以来,截至 2008 年年底,共推出了 15 个专业资格认证项目,已经有 10 万人通过了注册考试,其中许多人获得多项认证资格。同时,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专家和质量大师,其中就包括:“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休哈特博士(W.A. Shewhart);“现代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博士;“美国质量之父”朱兰博士;“零缺陷之父”克劳士比教授;“全面质量控制(TQC)之父”费根堡姆博士和开创了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先河的格兰特教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2月最值得一看的8本高分新书推荐 2月最值得一看的8本高分新书推荐,豆瓣评分9.0+

2月最值得一看的8本高分新书推荐,豆瓣评分9.0+1、《写下来,痛苦就会过去…[详细]

2022年11月值得一看的10本新书推 2022年11月值得一看的10本新书推荐

2022年11月值得一看的10本新书推荐。选书一向的原则是:不过于小众,但也不…[详细]

2022年11月值得期待的新书推荐 2022年11月值得期待的新书推荐

1、国产推理短篇:《第欧根尼变奏曲》陈浩基!华语推理第一人!他来了!可…[详细]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3 07:14 , Processed in 0.12672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