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作品《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出版上市,一本心灵成长之书,一本足以改变你人生的能量书!写给正陷入困惑、迷茫、焦躁不安的年轻人。 好书推荐网书讯:近日,刘川作品《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由沈阳出版社出版。据图书试用网编辑部得到的相关资料显示,刘川,国际贸易硕士,管理咨询师,资深图书撰稿人,潜伏职场多年,长期钻研关系学和心理学。出版了《别在该理性的时候太感性》《管理就是管欲望,带团队就是带信心》《这样战胜你自己》等作品。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长久以来,我们活在别人的期待与愿望中,过多地违背自己的心意,以期别人的一点赞许。不知不觉中疲倦上升到顶点,才意识到自己混沌而模糊地渡过了许久,我们一直以为可以保有自我,可现在,我们还是把自己给丢了。依赖别人而生长,当那个人离开后,才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竟然忘记了生活的本色,自己的路得自己找,因为关于你的未来,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章节试读我们可能对“好人”这个概念产生了误读。有数量不少的人觉得,对所有人都友善,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做了就是“好人”。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以此为荣。对这些人而言,做“好人”不仅是一种习惯或行为方式,而且更是一种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特殊方式。事实上,一心做好人并不是一个无大碍的问题,它也是一种心理病,心理学上称之为“好人综合症”。“好人综合症”源于人们对自我价值的信心匮缺,于是希望用做好事来换取外来的赞美与认可,这种需求一旦形成心理定势,就会严重降低行为者的判断力和自控力,进而演化成一种可以称之为“癖”的习惯和依赖。格勒弗医生是诊治“好人综合症”方面的权威,也是《不再当好人》一书的作者。他指出,几乎所有的好人在意识或下意识中都有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把缺点藏起来,变成别人希望我成为的那个样子,那么别人就会肯定我,觉得我好,也会敬重我,重视我。这样,我的生活就有了意义,有了价值,我也就找到了幸福。实际上,这种幸福的感觉或自我意识的满足取决于他人对我的看法,我自己并不能把握它,因此我实际上并不幸福。这种情况可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幼年时,我们学会了看父母的脸色;上学时,又格外注意老师、同学的看法,渐渐形成了按他人想法去生活的倾向。再以后,我们在赖以生存的社会及人际关系中,渐渐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连自己都信以为真的“好人”,并一直维持着这个形象,以期望从中获得安心感和自信感。然而这个“好人”,其实是我们刻意塑造出来的,很大程度上,他并不是真实的自己,是与“本来的自己”背道而驰的,所以,即便那个塑造出来的我不断告诉本来的我,这样做是对的,但本心并不会感到真正的自信与快乐。此外,这种不顾一切做好事的行为,也会让自己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一个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了自己的声音,那么就很容易受欺负。另外,“当好人”也不是好人一个人的事情,这往往会给家人带来很大的困扰,让他们也跟着自己受罪。罗女士就职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她就是一个“老好人”,总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喜欢自己。罗女士每天都笑容满面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帮大家买饮料,复印文件……时间久了,大家也就真的不拿罗女士当外人了,很自然地支使她做这做那,做不完的工作都推给罗女士,加班也总是第一个想到她。有一次,罗女士的老公去国外出差,罗女士很主动地对大家说,可以帮大家从国外带点化妆品、衣服一类的小商品。于是当天下午,一张密密麻麻罗列着衣装、化妆品、包包、婴儿配方奶粉的清单送到了罗女士的面前。罗女士的老公接到这张清单以后,立刻打电话给她,指责她不应该这样大包大揽,因为自己是去工作,不是去旅游,哪有那么多时间选购这么多的物品。并且表示,这次自己不会给罗女士的同事带任何东西,希望罗女士能改掉这种“好人病”。 专业点评为什么我们总是被生活讨伐,疲惫不堪。总会陷入困局,伤痕累累?因为你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要的是什么,从没有认清自己。写给在薄情而残酷的世界里,依然努力奔跑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