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名人简介 查看内容

李德生_李德生简历_李德生个人资料

2016-12-18 09:35|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9901| 评论: 0

摘要: 李德生_李德生简历_李德生个人资料李德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出生年月:1916年4月逝世时间:2011年5月8日性别:男国籍:中华人民 ...

李德生_李德生简历_李德生个人资料

李德生_李德生简历_李德生个人资料
李德生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
出生年月:1916年4月
逝世时间:2011年5月8日
性别:男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河南省新县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衔:上将
夫人:曹云莲

李德生 人物经历

  出生经历

  幼年经历

  1916年4月出生在大山腹地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里。李家洼属柴山堡地区,当时属于河南省光山县,即今河南新县陈店乡。

  全村几十户人家,大都是穷人。由于家境贫困,他8岁时就成了替人放牛的放牛娃。

  9岁时,母亲因无钱医病去世,留下他与父亲相依为命。

  3年后,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柴山堡,他加入了儿童团,被推举为儿童团长。

  1930年2月,他告别父亲,参加红军。这时候,他还不满14岁。

  工作经历

  1916年生,河南省新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团长,第六纵队十七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1987年分别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逝世

  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6岁。

李德生 个人生平

  革命年代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先后在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一军、红四军任战士、通信员、传令兵、班长、连政治指导员、交通队党支部书记,参加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嘉陵江等战役战斗,以及红四方面军西征。在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的八庙垭战斗中,左胸被子弹打穿,因伤及神经,从此左手留下残疾。

  他利用养伤时间,阅读了《红色战士必读》、《列宁学校读本》、《干部必读》等书籍,思想和文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1933年8月,他被推举为代表出席了川陕省第二届工农兵代表大会。1935年6月,因遭到诬陷,被撤销党支部书记和班长职务、开除党籍,但他仍然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参加了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参加了包座、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和百丈战斗。1936年12月,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他重新入党。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党委决定,撤销张国焘错误路线时期对他的处分,恢复党籍,党龄重新从1932年开始算起。

  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和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30团团长。先后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和粉碎日军大规模“扫荡”的数百次战役战斗,曾以1个营的兵力打垮日军的1个大队,受到上级的嘉奖。他还参加了创建和巩固太行、冀南、冀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2年5月,日军纠集2.5万余人对太行根据地北部地区进行“扫荡”,他临危受命,沉着指挥,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带领全营抢占有利地形,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疯狂进攻,成功掩护八路军总部和后方机关胜利突围。1945年1月,担任团长的李德生同志,主动请缨攻打日军马坊据点。他精心策划,周密组织,亲自化装成农民深入日军据点侦察,随后带领82名突击队员一举端掉该据点,全歼守敌。为此,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长期侦察和坚决突击,太行我军收复马坊》的消息,并配发社论称这一仗是典型的歼灭战。

  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于1945年8月任太行纵队第4支队769团(后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7旅19团)团长,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战役。1946年12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旅旅长,率部参加了陇海、定陶、滑县、豫北、鲁西南等战役,以及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襄樊战役中,他靠前指挥,巧用奇兵,“刀劈三关”,夺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口,一举破城。

  后参加淮海战役,率部连续9天急行军,协同其他部队形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并担任主攻,激战两天一夜,攻占了双堆集东侧敌核心阵地,为全歼黄维兵团和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2月,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2军35师师长,4月率部胜利攻占了敌长江防线铁板洲阵地,夺取了渡江跳板。随后参加了渡江作战、千里追击和进军大西南,参与组织指挥了西南剿匪,完成组建地方武装、保护群众生产等任务,为西南地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地方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美援朝

  1951年3月,李德生同志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师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在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中,他认真贯彻毛泽东同志“积极防御”、“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指导思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改良坑道、巩固防御阵地的同时主动出击,率第35师先后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421次,歼敌1.9万余人,改善了我军的防御态势。在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他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军、15军所属部队,机智灵活,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1954年4月,李德生同志任陆军第12军军长。他积极探索部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为中心,科学统筹部队各项建设和工作,狠抓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有力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他认真贯彻“以我为主”的训练方针,注重发现、培养、推广、运用先进典型,创造了“郭兴福教学法”,得到毛泽东、叶剑英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迅速在全军推广,由此掀起了大练兵、大比武高潮。

  在抓好部队建设的同时,他大力组织发展农副业生产,并建立连队和机关与驻地农村挂钩联系制度,帮助苏北地区发展生产、改变落后面貌。其间,1957年至1960年,他进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深造。

  进入中央

  “文化大革命”中,李德生同志奉周恩来同志之命率部赴安徽省执行任务。1968年4月至1973年,历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他在制止武斗、维护工农业生产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稳定了安徽局势。

  其间,1969年4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央军委委员。7月起参加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业务组、中央军委办事组工作。在协助周恩来同志分管水利部和国家体委工作期间,参与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筹建和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重要工作。同时,分管军队政治工作。1970年4月至1973年12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1月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参与处置“九一三”事件,为稳定北京局势、保卫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一三”事件后,他参加军委办公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组织查获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的重要罪证,并协助叶剑英同志承担了军队“批林整风”中的大量日常工作。他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周恩来、叶剑英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排除重重阻力,落实干部政策。在北京军区工作期间,他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方针,开展调整兵力部署、搞好要地设防、加强部队训练等工作,并结合实际,加强“三打三反”训练,组织指导诸兵种协同作战演习和研究性战术演习。

  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坚决支持周恩来、叶剑英同志的工作,坚持原则,不受江青等人的拉拢利诱。后因受“四人帮”迫害,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职务。1980年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为李德生同志平反,恢复名誉。

  1973年12月至1985年6月,李德生同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他带领军区党委一班人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特定历史条件下东北地区的作战和设防原则,促进了东北战略区建设。他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狠抓部队军事训练和作风培养,有效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他提出了组建合成军和在东北西部地区组建守备区的重大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的肯定,并付诸实践。他领导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组建了全军第一个激光模拟对抗营。他十分重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参加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协助地方

  抢险救灾,同东北三省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他关心基层部队特别是边防部队建设,走遍了东北的山山水水和军营哨所,为巩固东北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担任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期间,走遍了全国各主要疫区,为消除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11月,李德生同志调到新组建的国防大学任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他与校长张震同志一道,团结带领校党委一班人和全校教职员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积极推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改革,为探索我军高级干部培训的新路子,为国防大学的建设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带头抓好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全校人员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经受了改革开放和军队精简整编的考验。

  他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积极适应综合性、研究性、开放性的办学特点,组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机制,加强和改进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大力推进了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他重视教研人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优秀干部,使学校教研队伍和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他注重加强学校党委、基层党支部建设,重视抓好领导干部管理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尊师重教,关心爱护部属,经常深入教研室、学员队和基层单位蹲点,与广大干部、战士和学员谈心交心,积极协调解决学校建设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职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李德生 人物评价

  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李德生同志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事业。

  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艺术。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身先士卒,智勇双全。他军政兼优,具有丰富的治军治校经验,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为新时期军队战备训练、政治工作和国防教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作风深入,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注重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他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荣辱不惊,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公道正派,艰苦朴素,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在党、国家和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赢得了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崇敬与爱戴。

  李德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的卓越功绩将永载史册!

李德生 家庭简介

  李德生的夫人是曹云莲。

  1938年曹云莲13岁时就参加了八路军,1944年8月与李德生结婚。

  育有子女:李和平、李南征、李远征、李雅雅、李晓沪和李优优。

  长子是李和平,和父亲一样,也是军人出身,打过仗,负过伤。

  二儿子李南征。1974年3月,当时李南征在二炮某基地任副连长,江青“放火烧荒”之后,经王洪文批准,将李南征从外地秘密押解北京,关在一间三面不透风的小屋子里,严密看守。

  在被放出之前,母亲曹云莲才获准带最小的女儿优优去看了一次哥哥李南征。见面之前,曹云莲一再叮嘱女儿“看见你二哥,千万不要哭。”当曹云莲看到身体消瘦,胡子拉茬的儿子时,心里一阵酸楚,但她却把眼泪流进了心里。优优也很听母亲的话,从始至终没有掉一滴眼泪。

  四个女儿当中,只有小女儿李优优不是学医的,她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法语专业。

  “文革”后,第一次招考公费留学生,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派留学生,在法国留学三年,学习法国文学。

 李德生 相关故事

  1972年,中央请新疆党政军领导干部到北京开会。在《五七一工程纪要》里,新疆被列为“借用”力量。会议的目的是清查“借用力量”问题,帮助新疆主要领导认识错误。没想到,会议后期江青插了一手,新疆主要领导顶抗她毫无道理的指责。江青发火,说他们态度不好,拒不认错。会议形势急转直下,传到新疆,派性大作,局势出现反复。

  1972年底,毛泽东、周恩来派李德生到新疆。毛泽东让李德生查清新疆有些什么阴谋活动。李德生去后,经过一年时间,基本查清,有的同志犯错误,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李德生认为,处理这个问题上有“左”的倾向,不仅对犯错误干部揪住不放,而且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当地批林整风有个流行语:上挂下联不绕中间。

  此外,还有派性没有解除以及经济工作没有提到应有位置的问题。李德生在座谈会上谈了自己的意见,回到北京后他对新疆为什么会成为“借用力量”,以及新疆形势、干部群众思想状况与解决办法,向毛泽东写了报告,得到毛泽东的肯定。

  1972年底,毛泽东借张春桥等人之口,提出林彪路线的实质不是极左,而是极右。

  1973年春,毛泽东提出提前召开党的十大。政治局讨论候选人,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任副主席。毛泽东说:是否还增加一个啊,当前有老的、有青的,还应当有一个中年同志,建议从军队里找。当时政治局委员中符合这个条件的不多,后来,周恩来建议,由李德生任副主席,大家都同意。李德生说自己不适宜,提议李先念作党的副主席。李先念小声说,主席已经表过态了,你不要再说了。李德生就这样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

  1973年3月18日至5月18日,空军党委召开四届五次扩大会议,会议由周恩来、叶剑英领导和掌握。毛泽东也非常重视,政治局开会时,经常询问李德生空军开会的情况。会后对空军党委进行了改组。

  1973年6月至7月,总后在李先念、余秋里主持下,揭发批判林彪、邱会作等人。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先后开了两个年头,跨了四个季度,还不能收场。直到毛泽东出面,张春桥才不得不有所收敛。

  李德生回忆:几个兵种的会议,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复杂情况。这是由于领导班子几经反复,时而这一些同志被认为有了问题或犯了错误,成了批斗对象;时而另一些同志又被认为有了问题或犯了错误,也成为批斗对象,反复“烙烧饼”,互相结怨记仇。再加上派性的干扰……有的同志对别人的问题,抓住不放,甚至无限上纲……

  1973年5月,总政副主任田维新与派到各兵种的工作组分析研究,向叶剑英写了报告。叶剑英认为符合实际,将报告印送中央政治局,并决定军委办公会议,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集体听取汇报,逐个加以解决。

  1973年,毛泽东几次谈到批林批孔,虽然政治局并没有讨论,但两报一刊陆续登出批林批孔的文章。10月,江青在清华、北大发动“反击右倾回潮运动”,拉开批林批孔的序幕。

  1974年1月12日,王洪文、江青将从毛家湾搜集的孔子言论,编成《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送毛泽东,要求转发,在全国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毛泽东批示同意,作为1974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下发前,江青以个人名义向海军、空军等部队送材料。

  李德生觉得批林批孔不能搞乱军队,军队首先是稳定然后才是参与。总政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部队报刊在批林批孔上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要按照中央两报一刊的提法。江青认为这是在唱对台戏,不批孔也是不批林,李德生反对批林批孔是不是上了林彪的贼船,他和林彪是一条路上的人!

  1974年3月5日,江青、张春桥等人召集几个文艺单位开会,提出“放火烧荒”,提出要整顿军队。总政、八一厂等单位在同一天出现同样的大*报,李德生成了“大军阀”,是林彪集团的人,要揪李德生回北京批斗。因叶剑英抵制,才没有成行。而《解放军报》不能再编发稿子,被变相停刊近半年……

  1976年12月,邓小平说:李德生同志一身清,在“四人帮”问题上没有牵扯。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发出文件,为李德生平反,说对李德生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一律予以推倒;家属子女受到株连的,要做好善后工作,消除影响。

  1985年,历经风风雨雨的李德生从沈阳军区调到国防大学担任政治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3 07:17 , Processed in 0.11814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