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名人简介 查看内容

林徽因简介_林徽因的诗_林徽因的爱情_梁思成与林徽因

2016-12-20 14:05|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4952| 评论: 0

摘要: 林徽因简介_林徽因的爱情_梁思成与林徽因林徽因:建筑师、 教授、诗人、作家。林徽因诗选:《笑》 《微光》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仍然》出生年月:1904年6月出生地点: 浙江杭州籍贯:福建闽侯民族: 汉族 ...
林徽因简介_林徽因的爱情_梁思成与林徽因

林徽因简介_林徽因的诗_林徽因的爱情_梁思成与林徽因

林徽因:建筑师、 教授、诗人、作家。

林徽因诗选:
《笑》  《微光》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仍然》

出生年月:1904年6月
出生地点: 浙江杭州
籍贯:福建闽侯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美国宾州大学美术学院
逝世时间:1955年4月1日
主要成就: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参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保护奈良古建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女,原名林徽音,汉族,福建闽侯人,建筑师、 教授、诗人、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她是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是中国现代一个世纪的才女代表。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林徽因是极有天分、极具个性、极为独特的一位,她在建筑学上的卓越成就也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话题。深受后人尊敬。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 ,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後,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生平年谱

  1904年1岁——6月10日,林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住宅。

  原籍福建闽侯,祖父林孝恂,光绪己丑科(1889年)进士,初为政知县候选,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他资助青年赴日留学的学生,多参 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祖母游氏,生有子女七人。徽因父林长民(1876年生),字宗孟,为孝恂长子,1906年赴日留学,不久回国,在杭州东文学校毕 业,后再度赴日早稻田大学,习政治法律;叔林天民(1887年生),字希实,早年亦留学日本,习电气工程;大姑林泽 民,嫁王永昕;二姑生一女后去世;三姑 林嫄民,嫁卓定谋;四姑林丘民,嫁曾仙舟;五姑林子民,嫁李石珊。林徽因之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为黄花冈革命烈士。

  1909年5岁——迁居蔡官巷一宅院,林徽因随祖父母、姑母等居此,由大姑母林泽 民发蒙读书。

  1910年6岁——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善诗文、工书法,回国后与同学刘崇佑创办福州私立法政学堂,并任校长。

  1911年7岁——祖母游氏因心脏病逝世于杭州。武昌起义后,林长民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宣传辛亥革命。

  1912年8岁——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林长民为福建代表,任参议院秘书长。并与汤化龙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4月13日,正式成立“共和建设讨 论会”,拥在日的梁启超为领袖,电其归国。10月27日,将“共和建设讨论会”、国民协会等团体合并,林长民参与组织民主党。林长民住北京,全家由杭州移 居上海,住虹口区金益里,徽因与表姐妹们人附近爱国小学,读二年级,并侍奉祖父。

  1913年9岁——林长民被选为众议院议员,任秘书长。母亲何雪媛(1882年—1972年,林长民第二夫人,浙江嘉兴人)带妹妹麟趾(后夭折)去北平,住前王公厂旧居,徽因留沪。林长民与第三夫人程桂林(上海人)成婚,一说1912年。

  1914年10岁——是年,林长民任北京政府国务院参事,全家迁居北京。祖父林孝恂因胆石症病逝。二娘程桂林生妹燕玉。

  1915年11岁——是年,二娘程桂林生弟桓(现在美国俄亥俄美术学院任院长)。

  1916年12岁——4月,袁世凯称帝后,全家迁居天津英租界红道路,林长民仍留北京。 5月,林长民去津,又同二娘程桂林回京。秋,举家由津返京。9月,在梁启超支持下,林长民参加并组织“宪法研究会。”林徽因与表姐们同人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二娘程桂林生弟恒。

  1917年13岁——张勋复辟,全家迁居天津,惟徽因留京。后徽因同叔叔林天民至津寓自来水路,诸姑偕诸姊继至。林长民由宁归,独自回京。7月17日,因支持段棋瑞讨伐张勋复辟,林长民被任命为司法总长。8月,举家由津返京。11月15日,“安福系”崛起,林不再受重视,辞司法总长之职。

  1918年14岁——3月24日,林长民与汤化龙、蓝公武赴日游历。家仍居北京南长街织女桥,徽因自信能编字画目录,及父归,阅之以为不适用,颇暗惭。但徽因料理家事,屡得其父褒奖。认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成立国际联合协会中国分会,林长民是发起人之一,任协会总干事,为国联事务常住欧伦。

  1919年15岁——林长民任巴黎和会观察员,著书立说,抨击亲日派,反对日本承认德国在华权益。二娘程桂林生弟暄。

  1920年16岁——春,林长民赴英讲学,林徽因亦随父去读中学。3月,林长民赴瑞开国联会,由法去英,居阿门二十七号。7月,林徽因随父到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9月回伦敦,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 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9月24日,徐志摩由美到英。10月上旬,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初次相遇。

  1921年17岁——徐志摩与林徽因有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始可。8月,徽因随柏烈特全家赴英南海边避暑。林长民独居伦敦。9月14日,租屋期满,因归期延 至10月14日,徽因借住柏烈特家,林长民住他处。10月14日,徽因随父由英赴法,乘“波罗加”船归国。11、12月间,林长民、林徽因抵上海,梁启超 派人接林徽因回北京,仍进培华女中读书,林长民暂居上海。

  1922年18岁——在培华女中读书。3月,徐志摩赴柏林,经金岳霖、吴经熊作证,与张幼仪离婚。春,林徽因、梁思成婚事“已有成言”,但未定聘。9月,徐志摩乘船回国,10月15日抵达上海,不久北上来京,林、徐暂告不欢。二娘程桂林生弟垣。

  1923年19岁——在培华女中读书。春,新月社在西单石虎胡同七号成立,林长民、林徽因等参加并祝贺。5月7日,梁思成带梁思永骑摩托车去追赶“国耻日”游行队伍,至南长 街口被一大轿车将左腿撞断,住协和医院。彼时林徽因到医院探望。7月出院后,终身留下残疾。林长民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曹锟贿选总统时,他在沪参与反直 运动。林徽因经常与表姐王孟瑜,曾语儿参加新月社俱乐部文学、游艺活动。林徽因毕业于培华女中,并考取半官费留学。

  1924年20岁——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访问,在日坛草坪讲演,林徽因搀扶上台,徐志摩担任翻译。文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 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一时成为京城美谈。5月8日,为庆祝泰戈尔先生六十四诞辰,林徽因、徐志摩等在东单三条协和小礼堂演出泰翁 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演出前,林徽因饰一古装少女恋望“新月”,以示新月社组织的这场演出活动。泰戈尔在京期间,由 林徽因、徐志摩等陪同,前往拜会了溥仪、颜惠庆。6月,林徽因、梁思成、梁思永同往美国留学,7月7日抵达绮色佳康奈尔大学。林选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梁 选水彩静物画、户外写生和三角。9月,结束康校暑期课程,林、梁同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同月,梁思成母亲李惠仙病故。“有几个月(林徽因、梁思成)在刀 山剑树上过活。比城隍庙十五殿里画出来还可怕。思成后来忏悔了。”

  1925年21岁——在宾大学习。1月18日,林徽因与闻一多等在美参加“中华戏剧改进社”。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倒戈反奉,通电张作霖,林长民受邀为“东北国民车”政务处长。12月24日,郭部兵败,林长民被流弹击中,死于沈阳西南新民屯,年49岁。

  1927年23岁——9月,林徽因结束宾大学业,得学士学位,后转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贝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半年。12月18日,梁启超在北京为梁思成、林徽因的婚事“行文定礼”。

  1928年24岁——3月,结束舞美学业。3月21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姐姐家结婚。之后按照其父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 筑,于8月18日回京。9月,梁思成、林徽因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分别为主任、教授。林徽因回福州探亲,受到父亲林长民创办的私立法政专科学校同人欢迎 和宴请。11月,梁启超病重住院,梁思成、林徽因赶赴北京。

  1929年25岁——1月19日,梁启超病故,梁思成、林徽因为其父设计墓碑。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在协和医院生下其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祖父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张学良以奖金征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

林徽因简介_林徽因的诗_林徽因的爱情_梁思成与林徽因

  【林徽因与梁再冰】

  1930年26岁——秋,徐志摩到沈阳,劝林徽因回北平治病。12月,林徽因肺病日趋严重,协和医院大夫建议到山上静养。

  1931年27岁——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先后发表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 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9月,梁思成、林徽因应朱启钤聘请,离开东大,到中国营造学社供职。梁任法式部主任,林为“校理”。秋,林徽因 病愈下山。11月19日,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为驻华使节讲中国古代建筑。 同日,徐志摩为听林徽因学术报告,乘机遇雨触济南党家庄开山身亡。11月22日,林徽因、梁思成得悉徐志摩坠亡,即以铁树、白花编制小花圈,梁思成随与金 岳霖、张奚若赶到徐遇难处处理后事。同月,由林徽因等主持,在北平为徐志摩举行追悼活动。 12月7日,发表散文《悼志摩》。

  1932年28岁—— 元旦、正月初一,分别两次致胡适信。6月中旬,林徽因再次到香山养病。夏,林徽因、梁思成去卧佛寺、八大处等地考察古建筑,并发表《平郊建筑杂录》。 7月至10月,作诗《莲灯》、《别丢掉》、《雨后天》。8月,子从诫生。意为纪念宋代建筑学家李诫。在一次聚餐时林徽因结识美籍学人费正清、费慰梅夫妇。

  1933年29岁——是年,林徽因参加朱光潜、梁宗岱举办的文化沙龙,每月集会一次,朗诵中外诗歌和散文。秋,林徽因与闻一多、余上沅、杨振声、叶公超等筹备并创办了《学 文》月刊。9月,林徽因同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去山西大同考察云冈石窟。10月7日,发表散文《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11月,林徽因同梁思 成、莫宗江去河北正定考察古建筑。11月18日,发表诗《秋天,这秋天》。同月,林徽因请萧乾、沈从文到北总布胡同谈《蚕》的创作。12月,作诗《忆》。

  1934年30岁——1月,中国营造学社出版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林徽因为该书写了《绪论》。2月、5月,发表诗《年关》、《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 中》。年初,为叶公超主编的《学文》月刊一卷二期设计了富有建筑美的封面。夏,林徽因、梁思成同费正清夫妇、汉莫去山西汾阳、洪洞等地考察古建筑。9月5 日,发表散文《窗子以外》。10月,林徽因、梁思成应浙江建设厅邀请,到杭州商讨六和塔重修计划,之后又去浙南武义宣平镇和金华天宁寺做古建筑考察。

  1935年31岁——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合著《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一文。6月,发表诗《吊玮德》,短篇小说《模影零篇:一、钟绿,二、吉公》。10月,作诗《灵感》、《城楼上》。11月19日,发表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冬,林徽因经常与费氏夫妇到郊外练习骑马。

  1936年32岁——1至11月,发表诗《深笑》、《静院》、《风筝》、《记忆》、《无题》、《题剔空菩提叶》、《黄昏过泰山》、《昼梦》、《八月的忧愁》、《冥思》、《空 想外四章:你来了、“九一八”闲走、藤花前、旅途中》、《过杨柳》、《静坐》;散文《蛛丝和梅花》、《究竟怎么一回事》;短篇小说《模影零篇:三、文 珍》。5月28日,林徽因、梁思成等去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及山东历城、章邱、泰安、济宁等处作古建筑考察。9月,担任《大公报》文艺作品征文评委。 10月,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的宣言》中,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日救亡八项要求,林徽因为文艺界发起人之一,并在宣言上签名。 是年,选编《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并为之作序。

  1937年33岁——1至7月,发表诗《红叶里的信念》、《十月独行》、《时间》、《古城春景》、《前后》、《去春》;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模影零篇:四、绣 绣》。任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编委。林徽因、梁思成应顾祝同邀请,到西安做小雁塔的维修计划,同时还到西安、长安、临潼、户县、耀县等处作古建筑考 察。7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纪玉堂赴五台山考察古建筑,林徽因意外地发现榆次宋代的雨花宫及唐代佛光寺的建筑年代。7月12日,林徽因一行到代 县,得知发生“卢沟桥事变”,于是匆匆返回北平。8月,林徽因一家从天津乘船去烟台,又从济南乘火车经徐州、郑州、武汉南下,9月中旬抵长沙。11月下 旬,日机轰炸长沙,林徽因一家险些丧生。不久,他们离开长沙,经常德、晃县、贵阳、镇宁、普安、曲靖到昆明。

  1938年34岁——1月,林徽因一家住昆明翠湖前市长巡律街住宅,不久,莫宗江,陈明达、刘志平、刘敦桢也到昆明,经与中美庚款基金会联系,组建营造学社西南小分队。作诗《昆明即景:一、茶铺,二、小楼》。

  1939年35岁——年初,因日机轰炸,林徽因一家搬至郊区龙泉镇麦地村。2月5日,发表散文《彼此》。6月28日,发表诗《除夕看花》。冬,梁思成、刘敦桢等去云南、四川、陕西、西康等地作古建筑考察,林徽因为云南大学设计女生宿舍。

  1940年36岁——初冬,营造学社随史语所入川,林徽因一家亦迁四川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不久,林徽因肺病复发,从此抱病卧床四年。

  1941年37岁——在李庄镇。春,三弟恒在对日作战中身亡。

  1942年38岁——在李庄镇。春,作诗《一天》。 梁思成接受国立编译馆委托,编写《中国建筑史》,林徽因为写作《中国建筑史》抱病阅读二十四史,作资料准备。她写了该书的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并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11月4日,费正清、陶孟和从重庆溯江而上,去李庄访问林徽因、梁思成。

金岳霖、林徽因、费慰梅、费家友人、费正清等人留影

【金岳霖、林徽因、费慰梅、费家友人、费正清等人留影】

  1944年40岁——在李庄镇。作诗《十一月的小村》、《忧郁》、《哭三弟恒》。费慰梅到李庄访问林徽因。

  1945年41岁——在李庄镇。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思成,徽因将不久于人世。

  1946年42岁——2月,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住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莫若、钱端升、金岳霖等旧 友重聚。7月31目,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10月,梁思成应聘赴美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11月24日,发表 散文《一片阳光》。作诗《对残枝》、《对北门街园子》。

  1947年43岁——夏,饱经欧战浸染的萧乾,由上海来清华园探望林徽因,二人长谈七年来各自的经历。作诗《给秋天》、《人生》、《展缓》、《病中杂诗·小诗(一)、小诗(二)、写给我的大姊、恶劣的心绪》。 12月,做肾切除手术。

  1948年44岁——2月18日,作诗《我们的雄鸡》。2至5月,发表诗《空虚的薄暮》、《昆明即景》、《年青的歌》、《病中杂诗九首》、《哭三弟恒》。11月,国民党当局 迫使北平高校南迁。清华园展开反迁校斗争,林徽因说:“我们不做中国的‘白俄’。”大军攻城前夕,张奚若带两名解放军到林徽因家,请梁、林划出保护古建筑 目标,为此深感新政权对他们的信任。是年,叔林天民故。

  1949年45岁——北平解放,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2月,为百万大军挥师南下,与梁思成等编印《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春,送女儿再冰参加南下工作团。 7月,政协筹委会决定把国徽设计任务交给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由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畅中等七人参加设计工作。

  1950年46岁——6月,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设计的国徽图案完成并在中 南海怀仁堂评选,经周总理广泛征求意见,清华小组设计图案以布局严谨、构图庄重 而中选。6月23日,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9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国徽图案命令。是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 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设想。是年,妹燕玉故。

  1951年47岁——是年,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与会人员欢迎。

  1952年48岁——是年,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 研究,终于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 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应《新观察》杂志之约,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

  1953年49岁——10月,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编委。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江丰在美术家协会的报告上,对林徽因和清华小组挽救景泰蓝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954年50岁——6月,林徽因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秋,林徽因不抵郊外风寒,由清华园搬到城里去住。不久,因病情恶化住同仁医院。

  1955年51岁——4月1日6时20分,病逝于同仁医院。4月2日,《北京日报》发表讣告,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4月3日在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追悼会,遗体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林徽因的家庭

  祖父林孝恂,清代光绪朝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后外放任海宁、孝丰、仁和、石门等州县的地方长官。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新派人物 。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其堂叔林觉民、林尹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夫梁思成育有一子一女,子梁从诫为现代中国环保运动人士、女梁再冰。

林徽因与一子一女

  林徽因与一子一女

  其侄女林璎(Maya Ying Lin)是美国建筑师。

  林徽因:掩藏在八卦之下的才情学问

  谈起林徽因,人们总热衷于谈论她的美貌和错综的感情,抛却这些,单论才情学问,她也无愧如此瞩目的光环。

  林徽因算生逢其时,在民国初年的环境下,她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最大的自由;并且,身边总有一群才学兼备的朋友可以高谈阔论,在中国古建筑研究领域成果斐然;新中国成立后,她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林徽因算生不逢时,由于战乱和病痛,她姣好的容貌和健康被严重损害了,人生的最后几年几乎都是缠绵病榻;她的才华和学问,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从未有机会得到全面的施展,成为其平生最大恨事。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富足,但不能算幸福。林徽因两岁时,父亲林长民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学习。林家似有尽心报国之家风,林徽因的两位堂叔林觉民、林尹民都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漂亮、早慧的林徽因深受父爱。尽管如此,由于没有子嗣,林长民后来另娶妻程氏,生下一女四子,林徽因的生母何氏失宠。童年紧张的家庭关系,影响林徽因终生。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梁思成的姐姐家中举行了婚礼。婚纱是徽因自己设计的。

  林长民与梁启超是好朋友,林徽因与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均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且对艺术有共同的爱好,1924年,两人恋爱了。此后的若干年中,乃至今日,梁林二人的名字还时常被一同提起,尤其在建筑界。

  当年夏天,梁林二人先后到美国,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决定以建筑为职业。但因为当时宾大的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得入该校美术学院,但选修的主要是建筑系的课程,她注册的英文名字叫菲莉斯(Phyllis)。两年多以后,林徽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梁思成则获得了建筑系硕士学位。此后,林徽因又转到耶鲁大学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情的热爱,在宾大求学期间,林徽因曾公开表达过:“荷兰的砖瓦匠与英国的管道工,正在损害着中国的城市,充斥各个城市的是那些他们称之为新的时髦式住宅的滑稽而令人讨厌的范例。比如一座中国住宅被添上法国式的窗子,美国殖民地式的门廊和大量并不必要的英国式、德国式、意大利和西班牙式的装饰细部,这是对东方艺术的亵渎。”1928年,这一对新婚夫妇回到了祖国。

  当时,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民族自尊心成为梁林二人立志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原动力。1932年6月14日,梁思成去宝坻县考察古建,林徽因在香山养病。在给胡适的信中,她写道:“这种工作在国内甚少人注意关心,我们单等他的测绘详图和报告印出来时吓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

  1935年,正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的金岳霖、怀抱女儿梁再冰的林徽因、费慰梅、费家友人、费正清等人在北京天坛留影(从左至右)。美国人费慰梅是林徽因唯一的闺蜜。

  费正清的妻子,美国人费慰梅是林徽因唯一的闺蜜。梁费两家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相交多年,在动荡的时局中,他们建立了真挚的友谊。1936年5月7日,在写给费慰梅的信中,林徽因写道,在北平北总布胡同的家中,“当一个‘老爷’娶了一个‘太太’,他们要提供十七张床和十七套铺盖,还要让黄包车夫睡在别人家,不然他只能在院子里站着。”当年,除了梁林、两个子女和林老太太,梁家还有五六位亲戚朋友常住。那期间,也正是梁家经常高朋满座、林徽因招致种种嫉恨的时候。

  为了纪念饮冰室主人梁启超,林徽因女儿取名再冰。

  当战争越来越近,林徽因是北平的太太们中最早表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她曾给8岁的女儿梁再冰写信:“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在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1937年林徽因在五台山佛光寺测绘经幢

  【1937年林徽因在五台山佛光寺测绘经幢】

  北平沦陷后,林徽因在病中和家人一起仓皇逃离北京。1937年10月,她写信给“二哥”沈从文,讲述逃难经过:“由卢沟桥事变到现在,我们把中国所有的铁路都走了一段!最紧张的是由北平到天津,由济南到郑州。带着行李小孩奉着老母,由天津到长沙共计上下舟车十六次,进出旅店十二次,??我们对于战时的国家仅是个不可救药的累赘而已??二哥,你想,我们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法子安顿这一副还未死透的良心?我是女人,当然立刻变成纯净的‘糟糠’的典型,租到两间屋子烹调,课子,洗衣,铺床,每日如在走马灯中过去。中间来几次空袭警报,生活也就饱满到万分。”

  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林徽因感染了肺病,身体每况愈下。1个月后,她再次致信沈从文:“如果有天,天又有旨意。我真想他明白点告诉我一点事,好比说我这种人需不需要活着,不需要的话,这种悬着的日子也不都是奢侈?好比说一个非常有精神喜欢挣扎着生存的人,为什么需要肺病,如果是需要,许多希望着健康的想念在我也就很奢侈,是不是最好没有?” 这样悲观自弃的情绪显然没有持续多久,1个月后,在阮陵城,一路的好山好水,让林徽因的心情也好了起来。她在这封给沈从文的信中写道:“说到打仗你别过于悲观,我们还许要吃苦,可是我们不能不争到一种翻身的地步。我们这种人太无用了,也许会死,会消灭,可是总有别的法子我们中国国家进步了弄得好一点,争出一种新的局面,不再是低着头的被压迫着,我们根据事实时有时很难乐观,但是往大处看,抓紧信心,我相信我们大家根本还是乐观的,你说对不对?”

  在1937年11月24日给费慰梅的信中,林徽因讲述了一次刚刚遭遇的轰炸:“炸弹就落在距我们的临时住房大门16米的地方,这所房子里我们住了三间。当时我们——外婆、两个孩子、思成和我——都在家。两个孩子都在生病。没有人知道我们怎么没有被炸成碎片。听到地狱般的断裂声和头两响稍远一点的爆炸,我们便往楼下奔,我们的房子随即四分五裂。全然出于本能,我们各抓起一个孩子就往楼梯跑,可还没来得及下楼,离得最近的炸弹就炸了。它把我抛到空中,手里还抱着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却没有受伤。同时房子开始轧轧乱响,那些到处都是的玻璃和门窗、格扇、屋顶、天花板,全都坍了下来,劈头盖脑地砸向我们。我们冲出房门,来到黑烟滚滚的街上。”

林徽因

【1938年,林徽因、梁再冰、梁从诫以及梁思成一家四口】

  流离失所的一家人决定继续逃难,在去昆明的途中,林徽因一度体温超过41摄氏度,病倒在湘黔交接的晃县。在那里,他们偶遇了一批在航校受训的年轻飞行员。1939年4月,林徽因在昆明写信给费慰梅:“这八个孩子士气很高、心地单纯,对我们的国家和这场战争抱着直接和简单的信心。他们所受的训练就是让他们在需要时能够不假思索使用自己的技能并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个个都沉默寡言。不知怎么,他们都以一种天真的孩子气依恋着我们。我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亲情??有一位我告诉过你的,小提琴拉得很好,人特别可爱,最近决定要结婚了。不要问我他结了婚又出了事,他的女朋友会怎样。我们就是无法回答这类问题。”

  这封信寄出两年后,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空战中阵亡。林徽因曾在诗作《哭三弟恒》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林徽因

  1938年抗战期间,(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岳、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梁再冰及梁从诫(两小孩)在昆明西山华亭寺。

  在昆明的日子,林徽因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陷入贫困。她仍然忍受着病痛,将身体比作一辆在滇缅公路上磨到焦头烂额的车子,“一星期来往爬四次山坡走老远的路”到云大教授英文。一个月的酬劳有四十几元法币,而买工作不可缺少的皮尺就用掉了23元。但生活似乎没能消磨掉她的意志,陇海线的激战,让林徽因兴奋无比。她写信给沈从文:“我真想在山西随军,做什么自己可不大知道!”

病中的林徽因

【病中的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在四川李庄】

  1941年冬,林徽因一家搬到了四川宜宾附近的一个偏远山村——李庄。从那时起,林徽因就经常发烧卧床,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快乐。梁思成为了给她打针,甚至学会了静脉注射。

  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仍在病榻上坚持工作,用了几年时间,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重要著作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初步实现了他们早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夙愿。她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以健康为代价的。

  目睹梁家生活的困窘,1942年4月18日,傅斯年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为梁氏兄弟求援。信中写道:“梁思成、思永兄弟皆困在李庄。思成之困,是因其夫人林徽因女士生了T.B,卧床二年矣。思永是闹了三年胃病,甚重之胃病,近忽患气管炎,一查,肺病甚重。梁任公家道清寒,兄必知之,他们二人万里跋涉,到湘、到桂、到滇、到川,已弄得吃尽当光,又逢此等病,其势不可终日,弟在此看着,实在难过,兄必有同感也??思成之研究中国建筑,并世无匹,营造学社,即彼一人耳(在君语)。营造学社历年之成绩为日本人羡妒不置,此亦发扬中国文物之一大科目也。其夫人,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未知吾兄可否与陈布雷先生一商此事,便中向介公(注:蒋介石)一言,说明梁任公之后嗣,人品学问,皆中国之第一流人物,国际知名,而病困至此,似乎可赠以二、三万元(此数虽大,然此等病症,所费当不止此也)??今日徘徊思永、思成二人之处境,恐无外边帮助要出事,而此帮助似亦有其理由也??弟写此信,未告二梁,彼等不知。”

  1949年春,林徽因夫妇送女儿再冰参加南下工作团。

  1946年7月末,梁思成林徽因回到思念已久的北平。不久,梁思成受到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的邀请,到美国学术访问,其间受聘为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委员。

  1947年2月1日,林徽因在给费正清的信中写道:“政治的混乱和觉悟的痛苦给清晰的地平线又增添了乌云。我几乎总是在消极地悲伤。右派愚蠢的思想控制和左派对思想的刻意操纵足可以让人长时间地沉思和沉默。我们离你们国家所享有的那种自由主义还远得很,而对那些有幸尚能温饱的人来说,我们的经济生活意味着一个人今天还腰缠万贯,明天就会一贫如洗,当生活整个乱了套的时候,我在病痛上的日子更毫无意义。”

  林徽因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非常痛恨,并决绝地表示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的知识分子断交,包括给过她许多帮助的胡适。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最看不起一类人,就是没喝过多少洋墨水,却认为西方比什么都好。

  1949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已经解放了,而解放大军对北京的包围正紧。一天,突然有两位解放军来到家中求见,请梁思成在一幅大比例的北京军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一切重要的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在大军万一被迫攻城时尽一切可能予以保护。生平第一次同解放军的直接接触,使这一对以中国古建筑为第二生命的夫妻激动得热泪盈眶,并彻底消除了他们对共产党的一切疑虑,从此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了一起。

林徽因与病中的梁思成讨论国徽设计图案

【林徽因与病中的梁思成讨论国徽设计图案】

  1949年10月1日,梁思成受邀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回到清华园的当晚,他叫醒了建筑系的所有学生,说当他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消息时,激动地哭了。

  林徽因同样为新中国激动不已,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繁忙的工作,她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她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她以惊人的毅力,认真地参加了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设想;她热心于北京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扶病来到当时濒临停业的景泰蓝、烧磁等工艺工场调查研究,熟悉生产程序,为这些工艺品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而又便于制作的新式图案,并亲自参与试制,同时还热情地为工艺美术学院培养研究生??

林徽因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方案

【林徽因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方案】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是林徽因最光荣的任务。连续几个月,她呕心沥血,一次次地参与修改设计,直到方案最后确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国徽图案的那次会议上,林徽因被特邀列席。当她亲眼看到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全体代表以起立方式一致通过了她所参与设计的国徽图案时,泪流满面。而这时,她已经病弱到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了。

  林徽因背后的男人

  我们常常要借助一个男人的光线,才看到他背后的女人——对于那些从民国时代走来的文艺女青年们——但林徽因是个例外。在她身上,折射着许多优秀男人的光 芒,而她反过来又为这些男人增添了光彩,我们举着她这支蜡烛,把那些有着别样才情与身世的男人照看得更加清楚:梁启超、胡适、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费 正清、沈从文、张奚若……这串散发着光芒的名单里,间或瞥见林徽因的衣袂飘动,她与他们终生保持着或父或兄、或亲或友的深厚情感。

  林徽因的父亲、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林长民,不无骄傲地对徐志摩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彼时林徽因刚满16岁,但谈吐和悟性已经超越了她的年龄,在她的美貌和聪慧面前被迫放低天伦辈分的不只是林长民,徐志摩也不顾自己是林徽因父亲的好友,且 在国内已有妻儿,公然闹离婚并追求起这个刚刚中学毕业的小姑娘来。这段公案因影视、小说、文史学家津津乐道的介入而妇孺皆知。

  不太被人知道的是,在徐志摩追求林徽因之前,他跟林长民互相引为知己,还玩过一场互通“情书”的游戏。在通信中,徐志摩扮一个有夫之妇,林长民扮一个有妇 之夫,双方假设在这不自由的景况下互相爱恋。两个接受过留学教育的旧知识分子,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来描摹他们渴望自由,但又身陷囹圄的情爱世界以及政 治抱负。徐志摩写过一篇浓艳的短篇小说《春痕》,其中的主人公“逸”,就是以林长民为原型的。

  林徽因最终没有选择徐志摩,她和梁思成在长辈的安排下相识相爱了。梁启超对长子寄予厚望,亲自挑选了未来儿媳人选,并在林徽因丧父后视她一如亲女。两家安排只待梁思成从清华一毕业,就送他们一起去美国深造。

  这对小儿女于是常在一起憧憬未来,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她以后准备学习建筑。梁思成大感意外,他从未想过文弱的女孩子要学盖房子:

  “建筑?”他反问道,“你是说house (房子)?还是building(建筑物)?”

  林徽因笑起来,她左边脸腮上有一个不对称的酒窝:“更准确地说,应该是architecture(建筑学)吧!”

  这位建筑学巨匠晚年承认,自己最初选择学习建筑,只是为了林徽因,“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梁思成以多种重要身份存在于历史之中,但贯穿他一生的核心身份,竟首先是个一心疼顾老婆的温和男人,这一点,在后来的金岳霖事件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见过梁氏夫妇的人,莫不承认他们是恩爱的一对。1923年一次学生游行示 威中,梁思成被军阀金永炎的汽车撞伤,并因此留下终身残疾,林徽因每天都来安慰他 寂寞的病榻,为他拭汗、打扇、读书。这一点让梁思成的母亲极为不满,她认为思成伤卧在床,衣冠不整,大家闺秀应该低眉敛目小心回避才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小 姐,尚未下聘,怎能如此不顾体统?

  梁启超却因此更加欣赏林徽因,老爷子洋洋得意地写信给大女儿梁思顺:“老夫眼力不错吧!”这个维新派因此生发出他的姻缘观:由父辈留心观察、看好一个人,然后介绍给孩子,最后由孩子自己决定,“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这场婚姻确实向人们昭示了婚姻有可能多么宽松,同时多么牢固。终其一生,金岳霖都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最好的朋友,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一起,隔院毗 居,同饮同食,同悲同喜。梁思成遇到学术上的任何问题,常常请教金岳霖,跟林徽因吵架,也搬出金岳霖来评理调停,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故去以后,金岳霖还跟梁思成的儿子住在一起,梁从诫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陪伴这个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亦无后人的大哲学家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从林徽因写给好友费慰梅(费正清之妻)的一封信里,可以看出他们3人的亲密与默契。当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蛰居李庄,生活困顿,贫病交 加,金岳霖一有假期就来李庄看望他们,同他们一道过年,林徽因一边听着日本轰炸机从上空飞过,一边在信里这样写道:思成是个慢性子,愿意一次只做一件事, 最不善处理杂七杂八的家务。但杂七杂八的事却像纽约中央车站任何时候都会到达的各线火车一样冲他驶来。我也许仍是站长,但他却是车站!我也许会被碾死,他 却永远不会。老金(正在这里休假)是那样一种过客,他或是来送客,或是来接人,对交通略有干扰,却总是使车站显得更有趣,使站长更高兴些。

  林徽因写完信,就交给思成和老金看,问他们可有补充,于是我们看到了接下来由金岳霖写的一段:

  当着站长和正在打字的车站,旅客除了眼看一列列火车通过外,竟茫然不知所云,也不知所措。我曾不知多少次经过纽约中央车站,却从未见过那站长。而在这里却实实在在既见到了车站又见到了站长。要不然我很可能把他们两个搞混。

  金岳霖写完,梁思成又接过信来附言道:

  现在轮到车站了:其主梁因构造不佳而严重倾斜,加以协和医院设计和施工的丑陋的钢板支架经过七年服务已经严重损耗,(注:梁思成因车祸脊椎受损,一直穿着协和医院为他特制的钢马甲),从我下方经过的繁忙的战时交通看来已经动摇了我的基础。

  这封信写在又薄又黄的劣质纸张上,不分段,字极小,没有天头地脚,连多余的半页都被裁去,为了节省纸张和邮费。这封信让远在华盛顿的费正清夫妇笑了很久,接着又心酸了很久。

  梁思成说:“人家讲‘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但是我觉得‘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林徽因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少女时代起,她已经 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同时翻译西方文学、创作剧本、发表小说;学了建筑以后,在设计和测绘方面也多有建树,与梁思成一起完成了许多建筑学著述。

  虽然穿着窄身 旗袍、体弱多病,但她爬起古建筑穹顶来却根本不成障碍,金岳霖到他们家去,常常看见林徽因和梁思成爬在自家屋顶上,为野外测绘练基本功,老金当即作了一副藏头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嵌了这夫妇二人的姓氏,上句打趣梁思成,下句奉承林徽因。梁思成很高兴,林徽因却不以为然,“真讨厌,什么美人不美人的,好像一个女人就没有什么事可做,只配作摆设似的!”

  她怎么可能是摆设?在她家客厅的著名沙龙里,任何谈笑有鸿儒的对话,她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即使重病中都躺在沙发上跟客人们大谈诗歌与哲学。曾经的沙龙客之一萧乾回忆说:

  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别说沈先生(沈从文)和我,就连梁思成和金岳霖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吧嗒着烟斗,连连点头称是。徽因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女 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我后来心里常想:倘若这位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够像18世纪英国的约翰逊博士那样,身边也有一位博斯韦尔,把她那些充满机智、饶有风趣的话一一记载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部书啊!

  可惜,林徽因自己也承认自己是个“兴奋型的人”,情绪喜怒不定,像朵带电的云,“只凭一时的灵感和神来之笔做事”,所以,她留下的作品并不多。她的聪慧, 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传说,流传在那些见识过这聪慧的文化名人们的口头笔端,而战争、疾病、政治运动、贫穷而琐细的家庭生活又剥夺了她大量的创作精力,所以, 抛开她那些著名的“绯闻”,在学术层面上,人们通常只知道她是国徽的设计者、北京古建筑的积极保护者,而忽略了她内心更加丰沛的才华。

  被肺病折磨半生,她终于在1955年去了,比梁思成幸运,她躲过了后来席卷全国的“史无前例”。丈夫亲自为她设计了墓碑,碑上移来她生前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知己金岳霖为她组成治丧委员会,悉心料理后事。人生得此,夫复何求?

  她的墓碑上写着: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林徽因与冰心为何结怨

  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搬到北总布胡同的四合院后,由于夫妇二人所具有的人格与学识魅力,很快围聚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文化精英,如名满天下的诗人徐志摩、在学界颇具声望的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社会学家陶孟和、考古学家李济、文化领袖胡适、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等。这些学者与文化精英常常在星期六下午,陆续来到梁家,品茗坐论天下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家的交往圈子影响越来越大,渐成气候,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时人称之为“太太的客厅”。

  但也有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成就赫然者,特别是一些女性不但不把林氏放在眼里,还对此予以嘲讽。与林徽因过从甚密的作家李健吾曾对林徽因的为人做过这样的描述:“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为此,李健吾还加以举例说明:“我记起她(林徽因)亲口讲起一个得意的趣事。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谈论种种现象和问题。

  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对于这一趣事,李健吾得出的结论是:林徽因与冰心之间“她们是朋友,同时又是仇敌”。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则是“她(林)缺乏妇女的幽娴的品德。她对于任何问题(都)感到兴趣,特别是文学和艺术,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生活的支柱。喜好和人辩论——因为她热爱真理,但是孤独、寂寞、抑郁,永远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

  李健吾与林徽因相识是在1934年年初,当时林读到《文学季刊》上李氏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论文后,极为赞赏,随即写信致李健吾,并约来“太太客厅”晤面。与文学青年不同的是,李在年龄上只比林小两岁,而且差不多在十年前就发表作品、组织社团,在文坛上已经算是个人物了,因而双方见面后,是在平起平坐的位置上把林引为知己的。这也是后来李对林的性格分析较之萧乾等文学青年更趋公正、切实、深刻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来梁思成的外甥女吴荔明在她所著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中,也毫不避讳地说,林徽因和亲戚里众多女性相处不谐,只与吴荔明本人的母亲梁思庄(梁思成胞妹)没有芥蒂。

  至于李健吾提到林的“仇敌”冰心,颇有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冰心写过讽刺文章倒是真的,确切的标题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此文写毕于1933年10月17日夜,而从10月27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开始连载。这年的10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等人赴山西大同调查研究古建筑及云冈石窟结束,刚刚回到北平。从时间上看,李健吾的记载似有一定的根据,送醋之事当不是虚妄,此举的确刺痛了冰心的自尊心。

  冰心的这篇小说发表后,引起平津乃至全国文化界的高度关注。作品中,无论是“我们的太太”,还是诗人、哲学家、画家、科学家、外国的风流寡妇,都有一种明显的虚伪、虚荣与虚幻的鲜明色彩,这“三虚”人物的出现,对社会、对爱情、对己、对人都是一股颓废情调和萎缩的浊流。冰心以温婉伴着调侃的笔调,对此做了深刻的讽刺与抨击。金岳霖后来曾说过:这篇小说“也有别的意思,这个别的意思好像是30年代的中国少奶奶们似乎有一种‘不知亡国恨’的毛病”。

  冰心的夫君吴文藻与梁思成同为清华学校1923级毕业生,且二人在清华同一寝室,属于古义中真正的“同窗”。林徽因与冰心皆福建同乡,两对夫妻先后在美国留学,只是归国后的吴文藻、冰心夫妇服务于燕京大学,梁、林夫妇服务于东北大学和中国营造学社。这期间两对夫妇至少在美国的绮色佳,也就是当年陈衡哲与任鸿隽谈情说爱的地方相识并愉快地交往过。只是时间过于短暂,至少在1933年晚秋这篇明显带有影射意味的小说完成并发表,林徽因派人送给冰心一酝子山西陈醋之后,二人便很难再作为“朋友”相处了。

  2001年12月6日,陈学勇在《文汇报》发表了《林徽因与李健吾》一文,文中抄录李健吾抗战胜利后写的《林徽因》一文,陈学勇的借题发挥之作一经发表,立即在文化、学术界产生了反响,王炳根看罢感到“有些不舒服”。于是,文如泉涌,一口气写成《她将她视作仇敌吗?》一文,对李健吾与陈学勇之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驳。王氏认为冰心与林徽因并未结怨,更不是仇敌,反而是要好的朋友,冰心与林徽因的交往有三重背景:第一是林与冰心的祖籍同为福州。第二是她们二位的丈夫是清华住一个宿舍的同学,由于梁思成遭遇车祸,比吴文藻晚了一年出国。

  1925年暑期,已是恋人关系的冰心与吴文藻(二人同一条轮船抵美留学)到胡适曾就读过的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梁思成与林徽因也双双来到康奈尔大学访友。于是两对恋人在绮色佳美丽的山川秀水间相会,林徽因与冰心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生活照。从照片上看,几个人正在泉水边野炊,冰心着白色围裙,手握切刀正在切菜,而林徽因则在冰心的背后,微笑着面对镜头。第三是冰心对梁任公非常敬重,梁启超对冰心自然也呵护有加。冰心特别喜欢龚自珍的“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一句诗,梁启超便锦上添花地手书此诗赠与冰心,冰心将其视为珍宝,60余年一直带在身边,每到一地便悬于案头,直至离世。王炳根说:“因了这三重背景与关系,同时考虑冰心的一贯为人作风,我想冰心与林徽因之间应为朋友,而非仇敌。”

  另外,1992年6月18日,因为王国藩起诉《穷棒子王国》作者古鉴兹侵犯名誉权的事,中国作协的张树英与舒乙曾拜访冰心,请她谈谈对此事的看法。冰心在谈了原告不应该对号入座后,便“不知道是她老人家因为激动,还是有意思留下一句话,忽然讲到《我们太太的客厅》,冰心说:‘《太太的客厅》那篇,萧乾认为写的是林徽因,其实是陆小曼,客厅里挂的全是她的照片’”。根据冰心的这句话,王炳根认为:“《我们太太的客厅》写谁与不是写谁,虽然在60多年后说出,它出于作者本人,应是无误了。”

  王氏的批驳文章刊出后,陈学勇可能也感到“不舒服”,于是很快进行了回击。王炳根只列了“背景”,并没有举出独立的直接证据,因而并不能服人。即使亲密,那也只能证明当时,不能代表以后的其他岁月仍是如此。冰心与林徽因“结怨”的公开化,当是自美返国后的事情。

  陈学勇认为要研究一位作家,仅听信作家自白是不够的,必须经过分析并结合其他材料深入调查研究。至于冰心说“太太的客厅”是指陆小曼尤显荒唐。小说写作的背景是北平,而陆小曼当时远住上海,陆的客厅多是名媛戏迷,与小说描述的客厅人物互不搭界。还有,陆小曼并无子女,倒是林徽因有一个学名叫再冰,小名叫冰冰的女儿,而小说中的女儿名曰“彬彬”,想来“彬”与“冰”的谐音安排不会是偶然的巧合。

  由以上剖析,陈学勇认为冰心以小说公开讥讽“太太”,这令孤傲气盛的林徽因绝对不容,“结怨”势在必然,而且波及后代。陈氏举例说:“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曾对我谈论冰心,怨气溢于言表。柯灵极为赞赏林徽因,他主编一套‘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丛书,计划收入林徽因一卷。但多时不得如愿,原因就在出版社聘了冰心为丛书的名誉主编,梁从诫为此不肯授予版权。”

  最后,陈学勇得出结论是:林徽因与冰心结怨几乎是必定的,除非她俩毫无交往、毫不相识,越是朋友、越是同乡,“结怨”的概率越高。她俩均为杰出女性,但属于性格、气质乃至处世态度、人生哲学都很不相同的两类,二人都看对方不顺眼且又不把对方放在眼里则是意料中的事。

  林徽因诗选


 ——《笑》——

  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

  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

  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旋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的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微光》——

  街上没有光,没有灯,

  店廊上一角挂着有一盏;

  他和她把他们一家的命运

  含糊的,全数交给这黯淡。


 ——《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仍然》——

  你舒伸得象一湖水向着晴空里

  白云,又象是一流冷涧,澄清

  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

  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你展开象个千辨的花朵!

  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

  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1 22:53 , Processed in 0.11045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