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名人简介 查看内容

孙中山简介_孙中山怎么死的_孙中山名言_孙中山简历

2014-9-17 11:54| 发布者: mghouai| 查看: 4375| 评论: 1

摘要: 下面是推荐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中山简介_孙中山怎么死的_孙中山名言_孙中山简历,欢迎大家阅读。孙中山简介_孙中山怎么死的_孙中山名言_孙中山简历孙中山简介_孙中山怎么死的_孙中山名言_孙中山简历  孙中山(1866 ...

下面是推荐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中山简介_孙中山怎么死的_孙中山名言_孙中山简历,欢迎大家阅读。

孙中山简介_孙中山怎么死的_孙中山名言_孙中山简历

孙中山简介_孙中山怎么死的_孙中山名言_孙中山简历

孙中山简介_孙中山怎么死的_孙中山名言_孙中山简历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

  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

  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

  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04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创建同盟会与改良派作斗争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孙中山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推翻封建帝制与捍卫共和制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

  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

  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赴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1918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

  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

  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掌握广东军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1922年6月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率海军反击叛军,奋斗50余日,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广州赴上海。

  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1923年1月,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滇、桂军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

  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3年12月,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件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1924年10月,孙中山镇压了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11月,离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

  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

  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故事

  如果说孙中山是民国之父,那么宋耀如就是民国国丈。他与孙中山相识于1894年,之后便以一种不惜倾家荡产的精神和行动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但在1915年,为了阻止女儿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他几乎与革命老战友翻脸绝交。

  孙中山是革命家,但革命家也是人,也难免风流多情。但这多情在宋耀如眼里,却是有选择性的。他的大女儿宋霭龄给孙中山当秘书的时候,就总是毫无顾忌的含情脉脉注视着这位革命家。从孙中山有意无意的躲避中,当爹的宋耀如知道这只是女儿的单相思。为了孙中山和自己以及女儿的名声,他把号称“山西首富”的孔祥熙带到家里做客,这才成功斩断了大女儿对于革命家的情丝。

  但对于宋庆龄,情形就不同了。孙中山第一次见到长大后的宋庆龄就说:“是个大姑娘了!19年前我还抱过你呢!不信问你爸爸。”站在一旁的宋耀如只好笑着承认。宋霭龄辞去孙中山秘书后,妹妹宋庆龄顶上。两人由工作关系逐渐升华,宋耀如和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年龄的差距显然无法阻止两个人急速成长的爱苗,即使孙中山已有妻室、情人和三个子女。当1915年6月宋庆龄特地为她和孙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征求父母同意时,宋家上下如同遭遇大地震。宋耀如更是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孙中山。但外表乖巧的二女儿心意已决,宋耀如只好把她软禁起来,不许和外界接触。

  与此同时,这桩婚事也遭到了孙中山大多数战友的反对。革命党内的同志称两人形同父女,结婚“会折寿”,孙中山却答道“如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也不后悔。”他们甚至开会讨论派出代表对孙进行说服工作,要求他取消这个打算。但孙中山却毫不客气的一口回绝:“我是请你们来商量国家大事的,不是请你们来商量我家庭的私事的。”各方面的阻挠和舆论压力都没能阻止孙中山,他执意将原配夫人卢慕贞从澳门接到日本,办理了离婚手续。

  10月的一个夜晚,宋庆龄在女佣的帮助下爬窗逃走,私奔到日本。两天后,两人在日本友人庄吉家举办婚礼。就在婚礼前,胡汉民还劝孙中山悬崖勒马,不要一意孤行,但仍被以“私事”拒绝。在日本友人的回忆中,除了陈其美以外,同孙中山一起流亡的革命同志一个人也没有到场致贺。

  宋耀如对女儿私奔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立刻搭船追至日本。怎奈生米煮成熟饭,革命战友已经变成自己的女婿。据说暴怒的他本来要和孙中山拼命,可是见到孙中山时他却突然平静下来:“我的不懂规矩的女儿,就拜托给你了,请千万多关照!” 然后磕了三个响头,转身离去。

  婚后的宋庆龄在国民党内并未得到完全承认,对此表示异议的人,故意称呼他为“宋小姐”而不是“孙夫人”。但孙中山一直将她带在身边,直至逝世。政治情势、政治利益和既成事实,最终迫使人们不得不接受这场跨越世俗的争议婚姻。宋耀如虽然以自己成为孙中山的岳父而难堪,但在政治上还是继续和孙中山共事。

  孙中山死后,宋庆龄被人们视为孙中山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逐渐被公众所了解。而宋氏家族,也因为她和孙中山的联姻而真正开始具有政治光环。美国《内幕》杂志专栏作家约翰根室对此评价道:虽然宋耀如开创了宋家王朝,但宋庆龄才是宋家最重要的人物,宋家的一切势力皆因她发展壮大。

  创建最早的革命军事学校

  中国最早的革命军事学校,是孙中山先生于1903年8月在东京创立的青山军事学校。

  1900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发动了庚子惠州起义后,革命风潮逐渐弥漫全国。当时,自费赴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学生,有不少希望能够进入日本的陆军学校研习军旅。但由于清政府规定,凡投考外国军事学校的学生,必须由各省督抚保送;一切非公费生均不得投考日本的军事学校,并由清政府驻日本公使蔡钧照会日本政府协助执行,因而一般人无法入日本的军事学校。

  时孙中山先生正在日本东京,感到革命需要军事人材,便请日本陆军少佐日野熊藏帮助,在东京附近的青山设立革命军事学校,以训练有志献身革命军事工作的留日青年学生,并聘请日本陆军上尉小室健次郎为助教。这就是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主持军事训练工作的日野熊藏,是当时有名的军事学家,曾发明日本式盒子炮及木炮,因与孙中山先生互相研究南非洲波亚人的游击战术,遂成知己,助教小室健次郎亦系富有军事学识的专家,两人均属义务性质,不领工资。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学习期间规定为八个月,所授科目有普通军事学、南非洲波亚式游击战术、夜袭战法及兵器制造学(重点学习制造盒子炮、木炮和火药)。其课程内容包含有阵地战、游击战及兵器制造三方面,课程精简扼要,切合实用。第一期招收的学生有李自重、黎勇锡、翁浩、刘维焘、饶景光、区金钧、卢牟泰等十四人。学生入学时需当众宣誓。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见这所革命军事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很明确的。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因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措施,当孙中山先生于1903年9月26日离开东京赴檀香山后,学生之间即各树派别,意见分歧。经日野熊藏及小室健次郎两教员多方调处无效,遂于开办四个月后解散。

  青山革命军事学校虽然只办了四个月,对当时中国社会还是有影响的。如学生李自重,于青山革命军事学校解散后不久,即与史古愚(史坚如烈士之兄)等在香港创立光汉学校,在一般课程外,特别增设军事训练课程,以振奋中国学生的尚武精神。

  自光汉学校在香港首倡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全港学校翕然从风,香港雅丽西医书院及各著名中、小学校,咸先后聘请李自重及光汉学校学生为军事训练教员,使香港学生一度洗却文弱书生气质,振起雄健尚武精神。又如区金钧、卢牟泰在广东担任军事体操教员,黎勇锡随黄兴筹划1908年的钦州起义,刘维焘、饶景光于辛亥革命后在广东担任军职,无疑也会通过他们的工作,在不同程度上把他们在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学到的军事知识,带入中国社会。

  孙中山简历_孙中山怎么死的

  生平年表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
  
  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1897年,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
  
  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即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
  
  1904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即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孙中山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
  
  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推翻封建帝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
  
  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流亡日本。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扞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接受共产国际帮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1918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
  
  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
  
  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
  
  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此后,孙中山接受了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
  
  1923年1月,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滇、桂军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中国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23年12月,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件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
  
  1924年10月,孙中山镇压了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
  
  11月,离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
  
  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
  
  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
  
  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引用 mghouai 2014-9-17 12:24
哎呦,不错哦。值得收藏!

查看全部评论(1)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3 13:09 , Processed in 0.05681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