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奥斯卡原著书单:电影好看,小说更耐嚼 第89届奥斯卡提名电影《降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隐藏人物》《雄狮》。 2017年的奥斯卡盛宴,在《爱乐之城》以14项提名领跑的盛景下,于今天拉开序幕。在8部最佳影片提名中,有3部是由小说改编而来。加斯·戴维斯导演的《雄狮》改编自萨罗·布莱尔利的畅销小说《漫漫寻家路》,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寻亲故事;《隐藏人物》则着力于玛戈莉·舍特勒的同名小说中“大事件中的小人物”主题;披着科幻片外衣的《降临》则继承了原著《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出彩之处,将特德·姜笔下的脉脉温情娓娓道来。 事实上,除了这三部电影之外,还有多部由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进入了今年奥斯卡角逐名单。除此之外,未入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有着优秀的原作支撑——美国作家本·方登所著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在奥斯卡奖逐个揭晓之际,推荐书小编为读者盘点了今年奥斯卡入围影片的文学原著,此外也诚意推荐两本未入围奥斯卡的影片原著——《漫长的中场休息》和《夜色人生》。 入围电影与原著盘点《降临》 原著: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 《雄狮》 原著:萨罗·布莱尔利《漫漫寻家路》 《她》 原著:菲利普·迪昂《Oh...》 《夜行动物》 原著:奥斯汀·怀特《托尼与苏珊》 《隐藏人物》 原著:玛戈莉·舍特勒《隐藏人物》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原著: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沉默》 原著:远藤周作《沉默》 《萨利机长》 原著:切斯利·萨伦伯格 杰夫·扎斯洛 《最高职责》 《神奇动物在哪里》 原著:JK罗琳《神奇动物在哪里》 一、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1、地球的上空突然出现了12架贝壳状的不明飞行物,悬浮在十二个不同的国家的上空。里面的外星人向人类发出了讯号,但人类却不能够解读。这时,美国军方找到了语言学家露易丝·班克斯和物理学家伊恩·唐纳利,希望两人能够一同破解外星人的语言之谜。在一步步的探索中,露易丝不仅发现了外星人来访的真实目的,也察觉了自己命运的走向...... 2、《你一生的故事》收录于同名短篇小说集中。作为收揽星云奖、雨果奖等几乎所有科幻文学奖项的作家,特德·姜别具匠心地聚焦于一个科幻文学的“死角”——如何与外星人沟通?这也成了《你一生的故事》中的情节主线之一。于是,读者可以看到身为语言学家的露易丝是如何在人类和七肢桶间架起语言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小说的内核始终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温情故事,科幻元素只是让它更具浪漫色彩的外衣而已。 3、改编电影取名《降临》,似乎是在凸显原著中科幻元素。事实上,电影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原著中很多关于语言学的晦涩理论,在电影里都以较浅显易懂的语言被表达了出来。还有那用水墨画呈现七肢桶的文字的做法,更是兼顾了视觉和美学效果。情节上的“加法”也让这个软科幻故事更加饱满动人。 二、切斯利·萨伦伯格、杰夫·扎斯洛 《最高职责》1、萨伦伯格,被誉为缔造了“哈得孙河奇迹”的传奇机长。2009年1月15日,他将引擎熄火的飞机成功迫降于哈得孙河上,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幸免遇难。他那漂亮的行动不仅避免了灾难的发生,也让他成了世人眼中的英雄,而这本《最高职责》便是他飞行人生的全面记录。 2、在《最高职责》中,萨伦伯格没有把自己作为创造“哈得孙河奇迹”的英雄来刻意炫耀,也没有虚伪的说教套话,而是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将自己与飞行有关的过往娓娓道来。萨伦伯格为何爱上飞行?他第一次驾驶飞机飞上蓝天有何感受?这些经历你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作品还传递了“坚守自身职责”这一信号。当被外界视为英雄时,萨伦伯格没有产生内心的自我膨胀,仅仅认为只是尽了自己职责内的本分,让人为之感动,更受到鼓舞。 3、相比原著中的“英雄”和“职责”的部分,电影《萨利机长》还突出了“生命”这一命题。当空难即将发生时,机长萨伦伯格的选择尤为重要。是听令于航空指挥台的命令,还是自己的经验判断?萨伦伯格选择了后者。这是出于自己职业经验的积累,也是对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生命的负责。当在电影中看到所有生命经历劫难安然无恙时,你也许会热泪盈眶。 三、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1、59岁的欧维因为妻子的离世感到无趣,决定自行了断生命,但无论他想以哪种方式去死,总是被阻挠下来,而这一切,都因为欧维在一个想死的上午,遇上了邻居帕尔瓦娜一家。 2、这部有着怪异名字的小说,只看书名,会让人误会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而它其实十分温暖。界面文化曾在《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吗,八本书让你了解自杀的方方面面》文章中详细介绍过此书,点击链接可以查看。 四、远藤周作《沉默》1、德川幕府禁教时代,葡萄牙耶稣会教士洛特里哥偷渡到日本,暗查恩师因遭受“穴吊”而弃教一事。在传教与寻访的艰难过程中,洛特里哥经历了信仰与反叛、强权与卑微等冲突,最终在查明老师“叛教”真相的一刻,获得了对信仰的诠释与体验,并向无边苍穹敞开了心扉。 2、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17世纪上半叶,日本开始逐渐清除天主教在本土的影响,包括将葡萄牙等国的天主教神职人员驱逐出境、对本国信教民众施压,甚至是夺去生命等等。这部小说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这一时代背景也注定了小说基调的黑暗冷酷。面对这般情景,洛特里哥先是感到不解,然后产生了迷茫和信仰的动摇:如果神是爱着世人的,那他为何对人们的苦难视而不见?直到最后,当洛特里哥的选择能决定他人生死的同时,他不得不在“生命”和“信仰”间做出抉择。但这也恰好解开了他对“信仰”的迷惘,达到了一种更为澄净、超脱的境界。 3、在《沉默》出版的当年,远藤周作凭此作品获得了“谷崎润一郎文学奖”。小说不仅在日本评论界受到了强烈的推崇,在西方国家也有着不俗的影响力。美国著名批评家欧文·豪称其为“一部伟大的杰作”,不少评论者更将之誉为“影响力最大的日本当代小说之一”。远藤周作用上帝的沉默,探讨了信仰与现实的关系,也说明了苦难是人之宿命这一悲观的世界图景。 五、本·方登《漫长的中场休息》1、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赢得了一场3分43秒的短暂胜利。一夜间,他们成了美国的英雄,甚至还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秀。眼前一副热闹景象,比利内心却深感痛苦。名望、虚荣、被利用的迷惘......面对内心诸多情绪交织,年轻的比利究竟将会如何抉择? 2、本·方登用300多页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与英雄的故事。在战争命题上,作者通过比利的视角,展现了人们的不同立场:对战争的狂热、爱国主义式的支持,以及对它的批判和反思。但很明显,作者及主要人物的立场是反战的,是对美国民族主义的一次“打脸”。这也是小说最有价值、最引人思考的一部分。另外,小说中的英雄,即B班军士,是否真正地被当作保家卫国的战士,还是成为了一个民众用来抒发爱国情绪的“符号”?他们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赞扬?会不会被遗忘?看完小说和电影,读者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3、李安曾说起,他自己还没看完小说就决定把它拍成电影,足以见这本小说的吸引力有多大。确实,这本曾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奖的小说在立意和写作上都可圈可点。本·方登选择了一个不太讨好的立场,从战争的“背面”去写反战这一主题。再辅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极其真实的场景、情节架构,让这个“B班英雄的故事”从众多小说中脱颖而出。电影的改编也很精彩。一众支持者认为,抛开那120帧的技术创新不谈,李安将原著中的精华完全提炼,呈现出了一个多元、矛盾的人物群像故事,在情绪表达上也一如既往地“克制”。 六、丹尼斯·勒翰《夜色人生》1、身为高级警官的儿子,乔·考克林却加入了当地最有势力的黑帮。然而他总说自己“不是黑帮分子,而是法外之徒”,不想过别人定义好的生活,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规则。他的夜色人生徐徐展开,即使知道死亡终将来临,但在那之前,他决心好好地、痛快地活下去。 2、这是一部美国黑帮小说题材的佳作。它既展示了人性的纯良,也揭露了内里的丑恶。作为黑帮头目,乔奸诈狡猾,为达目的而费尽心机,但从艾玛到格蕾希拉,他对待爱情却始终单纯如一,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也许就是“铁汉柔情”了吧。同时,作为一部推理犯罪小说,《夜色人生》又给人一种直接的感官刺激,好看又过瘾。毕竟,从街头小混混到黑帮老大,个中“发家史”自然充斥着各种惊险和血泪,还有少不了的刀光剑影。 3、作为欧美文坛公认“不按套路出牌”的故事天才,丹尼斯·勒翰在《夜色人生》中的创作表现不俗。强烈的戏剧冲突,融合罕见的史诗色彩,小说也自然显得厚重。该书一经出版,便一举夺得美国书业年度推理小说、爱伦·坡奖年度小说等重量级奖项的成绩,也反映了作品在评论界的绝佳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