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揭晓的月份。早几个月前,因为一出丑闻事件,瑞典学院业已正式宣布,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暂停颁发,其他奖项不受影响。而明年可能会产生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尽管瑞典文化界人士为了表示抗议,推出了仅限2018年的“新文学奖”,并计划于10月12日宣告结果,但奖项的意义和诺贝尔文学奖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因而入围此奖的村上春树,已经机智地宣称退出评选。 重温一:没有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豪 诺贝尔奖固然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其权威性可见一斑,但众所周知,文学史上很多地位极高的作家并没有获得该奖项。其中,最常为人所提及的有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易卜生、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哈代、伍尔夫、D.H.劳伦斯、里尔克、茨威格、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可列出一份很长的清单了。此外,还有很多极具开创性的文学宗师也被忽略了,他们在国内的声名不是很高,甚至是鲜为人知,例如德国作家阿图尔·施尼茨勒、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等等。 列夫·托尔斯泰 这些作家,有些获得过提名,有些连提名也没有。当中最最不应该遗漏的,无疑是首推托尔斯泰了。其他作家,则多少有着各种情有可原的原因吧,例如卡夫卡生前并不知名,死后才大放异彩;D.H.劳伦斯英年早逝,去世时还不到五十岁(不到五十岁获奖的甚少,最年轻的为吉卜林,也是英国首位获奖者,1907年得主,时年42岁;次为加缪,44岁获奖);而卡尔维诺,据说刚好在得到提名并即将获奖的那一年(1985年)猝然病逝了。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能增加一位作家的声誉,但并不能保证他们长盛不衰。很多诺奖得主因榜上有名而得以避免没世无闻,但时至今日早已被人渐渐淡忘,他们的影响远不及这些错失诺奖的文学大师。 重温二:不以作家著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百多位人物中,除了大部分专注文学领域的作家,还有一些并不以作家身份著称,近年来最明显的如2016年的获奖者,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更早的可追溯到1953年的得主英国政治家丘吉尔(他还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丘吉尔 此外,还有一些哲学家掺杂其中,包括德国著名哲学家鲁道夫·克里斯托夫·欧肯,1908年得主;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1927年得主,普鲁斯特的文学创作深受他的影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1950年得主,获奖后的他倒是写过一些小说。 至于加缪(1957年得主)和萨特(1964年得主),分别为“荒诞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和众多法国启蒙思想家一样(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身兼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相较来说,加缪的主要建树还是在文学方面,而萨特的哲学成就更高,他还以不接受官方的荣誉为由拒绝了这一奖项。(在萨特之前,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还有1958年得主、俄国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不过他是由于政治原因而迫不得已的,1989年由其子代领。) 重温三: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盘点 诺贝尔文学奖受到非议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是以西方文学为基础的,获奖者也基本是清一色的西方作家。传言钱锺书先生就当面斥责过瑞典汉学家马悦然,抨击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公(据说马悦然否认了这则轶事)。 在亚洲,最早获奖的是印度的泰戈尔(1913年)。他因这个奖项享誉全球,到处讲学,也来到了中国,由梁启超等人接待,徐志摩和林徽因担任翻译,一度受到热捧。1966年,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获奖;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奖;1994年,大江健三郎继川端康成后成为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06年,土耳其作家费力特·奥尔罕·帕慕克获奖。尽管土耳其是一个西化的国家,但从地理划分来说还是属于亚洲的。 泰戈尔 另外,还有一些移民欧洲的亚裔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如高行健,华裔法国作家,1987年移居法国,2000年得主;今年8月份逝世、享年85岁的维·苏·奈保尔,印度裔英国作家,2001年得主;与鲁西迪、奈保尔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石黑一雄,日裔英国作家,年幼时就随家人移居英国,是去年的得主。 在国内,一直以来都有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与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传闻。鲁迅先生很是谦虚,在一封广为流传的给台静农的信中,陈述了他本人对诺奖的看法:“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至于老舍,相传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曾有机会得奖,可惜那时候他已投湖自杀了,后来奖项也就给了同是亚洲的川端康成。而据马悦然的回忆,沈从文在1988年本可获奖,然而在当年5月份不幸病逝了。这情节和卡尔维诺相似。虽然高行健在2000年获得了诺奖,只是由于各种敏感原因,难以被国人认可。12年后,莫言终于得奖,正式成为了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这也算是解开了很多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心结吧。 预测: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