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理由 查看内容

伍绮诗《无声告白》简介_无声告白读后感

2017-11-16 10:34|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5853| 评论: 0

摘要: 伍绮诗《无声告白》简介_无声告白读后感《无声告白》是2015年8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伍绮诗。《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 ...

伍绮诗《无声告白》简介_无声告白读后感

伍绮诗《无声告白》简介_无声告白读后感

《无声告白》是2015年8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伍绮诗。《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

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

伍绮诗《无声告白》推荐理由

2014美国年度图书第1名,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大卫·米切尔等99位大牌作家!“从来没有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这类故事。”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就是她!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

◆凭借处女作夺得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图书第1名

◆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横扫欧美所有榜单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纽约时报书评》

◆感人至深,大师手笔。伍绮诗没有给她笔下角色任何俗套而轻松的未来,也没有给她的读者任何虚假的希望。她给的是真实的希望。

◆关于爱与失去,以及我从未告诉你的秘密

◆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图书 第1名

◆2014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图书

◆2014 Buzzfeed虚构类图书

◆2014《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图书

◆2014《赫芬顿邮报》年度图书

◆2014《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佳图书

◆2014《TIMEOUT纽约》年度十佳图书

◆2014《奥普拉》15本年度必读文学&虚构类图书

◆2014《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

◆2014《书目》编辑年度之选

伍绮诗《无声告白》内容简介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首先知道真相的人……

伍绮诗《无声告白》作者简介

伍绮诗(Celeste Ng)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杂志。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图书。

伍绮诗《无声告白》媒体评论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书评》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并且,这本小说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疏的。我最担心的是,我对《无声告白》的刻骨崇拜,会导致读者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待。但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语

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笔触闪烁着散文的美感与精准,观察与洞见则像社会学家一样深刻。伍绮诗的小说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我们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亚之死背后的故事……而小说最终揭示的真相,振聋发聩。 ——《赫芬顿邮报》

情节展开极为机智,处处撩动你的情绪……伍绮诗用扣人心弦、精彩得让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别与种族的严肃主题。这样严肃的主题竟然可以被剖析得如此透彻,而且故事的节奏,竟然还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后真相大白,好像有阳光铺满房间。 ——《奥普拉》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令人惊叹地包容了各种复杂情绪,以一种罕见的洞察力,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而这种表达,完全是一位精通写作的大师的杰出手笔。伍绮诗值得期待。 ——《书目》

这部情感真挚、充沛的处女作小说,是以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开始的。莉迪亚,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混血家庭,被给予无限厚望和父母的憧憬,她不幸的少女生活没有任何一盎司的陈词滥调。伍绮诗的行文,是如此准确和敏锐,她刻画的人物入木三分。 ——《出版人周刊》

一部温柔的小说处女作……这部小说可能会触发无数的悲伤,关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以及一个悲剧是如何影响了一个家族的故事。 ——《TIMEOUT 纽约》

在这本书中,伍绮诗深入地谱写和揭晓了詹姆斯一家的秘密……这些隐藏已久,安静而具有爆炸性的真相,加之种族和性别等议题的探讨,慢慢地带领读者见识到伍绮诗文字的多愁善感和引人入胜,直至读到最后一页,深深的触动仍在心间回荡。伍绮诗的首部小说,情感复杂,仿佛一股吸引人的强劲水流,拖着你随着急流向前,直到抵达*后的秘密。 ——《科克斯书评》

异常优秀,非常完整的一部处女作……这个故事令人心痛,伍绮诗非常巧妙地将这部复杂、跨越多个年代小说的线索串联在一起。《无声告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具魅力,她深入写出了这个美国家庭里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读完的时候,仍让人泪流不止。 ——《洛杉矶时报》

神奇!感人!感情充沛,描述准确!围绕身份焦虑和巨大悲恸,作者出色地、漂亮地展开了故事……本书会和每一个人取得共鸣,只要你曾经向家人撒过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谎。 ——《波士顿环球报》

一个动人的故事,对于生为女儿们的书中女性来说,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差异是人生中的*道课题。 ——《Vogue》

我对《无声告白》爱不释手……伍绮诗的笔触细腻、观察敏锐,对李家每一位成员的描摹,对他们种族差异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搜寻杀害家中二女莉迪亚真凶的线索,一直读到最后一页,都让我紧扣心弦。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第一名,《就说你和他们一样》作者乌文阿克潘

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推理作品,也是一次对这个混种家庭的深度剖析。伍绮诗的这部处女作,张力十足,余味久久不散。 ——《娱乐周刊》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爱和失去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美丽而让人难以忘怀的,讲述一位少女如何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的故事。 ——《书道》

性别、种族、父母未竟的野心压在子女的肩头,对以上这些,本书进行了深刻而细腻的反思……伍绮诗巧妙的、令人信服地揭示,某种程度上,有些误解,永远无法消弭。 ——《旧金山记事报》

读完了还久久沉浸在故事里面。16岁少女的死亡让她的家人们开始怀疑——她究竟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处女作让人想起了《可爱的骨头》。 ——《嘉人》

感人至深,大师手笔。伍绮诗没有给她笔下角色任何俗套而轻松的未来,也没有给她的读者任何虚假的希望。她给的是真实的希望。 ——《安娜堡观察员》杂志

冷静,激烈……这个家庭逐步暴露了它深藏的秘密,你不由自主被这一家人深深吸引…… ——《密苏里人》

伍绮诗极有技巧,她将这个悲剧的每个微小线头都捡拾了起来,顺着这些线头,牵出了很多秘密,诸多真相纷至沓来,酸楚而*终令人振奋。 ——《娱乐周刊》编辑评论语

伍绮诗这部处女作的第一个章节有些阅读难度,一个家庭的大女儿死了,这个情节,对那些追逐快感的读者而言,可能是个挑战。但是,马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密集而紧凑的各种转折——这个家庭的成员们,彼此都深藏着太多从未诉说的秘密。这*是我今年*的一本小说。——美国《大观》杂志

无声告白读后感

  完成了对《无声告白》的阅读。这本被称为“横扫美国亚马逊排行榜”的书,与其说是悬疑类小说,不如说是一本有关爱和教育的杰作。

  小说开篇便告诉读者,迪莉娅死了,就此埋下伏笔:她怎样死的随着作者谋篇布局的深入,读者渐渐自己拨开了真相的面纱:这女孩活的好痛苦,那些爱她的人,那些在她生前对其百般关注、死后痛不欲生的人,实际上是以爱之名,行谋杀之实。

  书中提到,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与上一代人有关。母亲是一个不甘平庸、期望与众不同的女人,最终却还是嫁人生子,成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尽管中途她挣扎过,没留下只言片语离开这个家,期望继续完成搁置的梦想,但却因腹中孕育了第三个小生命——汉娜而再度放下。她短暂的离去却在迪莉娅身上留下了童年的阴影。小姑娘阴错阳差发现了母亲保留的外婆的烹饪书,看着被泪水浸湿的纸张,误以为是母亲的眼泪。她暗暗发誓,只要母亲能回来,她会尽力去完成母亲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期望。而母亲回来了,错误开始了,她这短暂的一生,承载了母亲不甘平凡的梦想,被压得喘但是气。父亲是一个中国人,在黄头发、蓝眼睛的美国人中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遭到歧视和嘲笑是再正常但是的。自己的卑微弱小在儿子内斯的身上显露,“游泳事件”让他以为儿子也要重蹈覆辙。反而他却觉得迪莉娅是受欢迎的姑娘,有着和身边人一样的蓝眼睛,那么漂亮可爱。因此,迪莉娅短暂的一生承载了父亲“合群”、“要受欢迎”的理念,用一生,去弥补父亲小时候的阴影。

  爱的重量把迪莉娅压垮了。这是爱吗爱她,请给她选取的权利,让她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在她生日的时候,母亲送解剖书、父亲送连衣裙,告诉她去实现长久以来她不喜欢的“梦想”,去融合长久以来她无法融合的“圈子”。

  太多的爱给了迪莉娅,其他孩子呢内斯的事情,父母已不怎样关注。汉娜有时会被totally遗忘。或许内斯小时候会有些憎恨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妹妹吧,不然也不会做出推她入水的举动。而当他把妹妹就上来,妹妹不撒开他的手时,读者就应了解了,内斯是迪莉娅在这个家庭中唯一一个能够依靠、求助的人了。内斯大了,也能体会到迪莉娅的不易,也会在饭桌上岔开话题,解救她于水火,但他毕竟还有自己的路要走,他要离开这个家,他要去哈佛。所以,当他要离开家的时候,迪莉娅是真的绝望了。当他承诺callback却食言的时候,迪莉娅真的悲哀了。毕竟,内斯是一个心思没那么细腻的男孩子,他有自己的生活和梦,他不会一向关注妹妹的心理变化,毕竟他不是她,不能真正体会到她的痛苦。

  一切的错,迪莉娅想,来自恐惧。恐惧母亲再次离开,恐惧自己不能让他们满意。需要纠正这个错误,从哪里开始呢她一脚踏入了湖中心的水面。那个夜里,迪莉娅死了。作者描述的很美,读到那里,有种relieve的感觉,她最后解脱了。

  关于文中杰克对内斯的暗恋、父母最初的相遇结合、父亲的出轨,不再赘述。迪莉娅这个从头就死的人物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她的死亡让所有人陷入悲伤,甚至歇斯底里,但文章最后,结束的很“暖”。母亲原谅父亲的出轨,二人拥吻,内斯揍了杰克,但和妹妹为他上药疗伤,随着迪莉娅完全地消失在这个世界,每个人似乎都渐渐地从悲伤中苏醒,让生活步入正轨,去理解事实。但每个人都不会忘记她,她给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天下的父母,你们可知,孩子的许多告白是无声的,需要你们用心去发掘,不然可能会铸成大错,轻则误其终身,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悔恨。一个人活在世上,有那么多无法掌控的事情,如果连自己的人生都不能掌控,还有什么意思呢也需一个人不怕寒言冷语,但温柔的刀子怕是能让你痛不欲生,等回过神来,已无力挣扎回天乏术。

  我会想,如果迪莉娅早早地跟父母沟通呢早点告诉他们真实的想法,不就能够避免杯具的发生了吗不,她不会。有一种心理畸形叫童年阴影,有一种可怕的力量叫习惯,当你习惯去迎合别人的想法,那你就很容易被别人掌控了。迪莉娅是自己投降了,从小到大的习惯驱使着她硬着头皮向前走,一旦路走不下去了,到了无法忍受、不得不解决、而又无人商讨、无法可解的时候,只好选取死亡,一了百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入戏了。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虽然我没惨到那个地步,也没勇气透过死亡来结束一切,但我很难过地看到自己与她身上的相似点,也再次敲打自己,如果一向以来在走别人的路,终有一天,我会手足无措,会走不下去的。也不要祈祷会有人拉你一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可能在你入水后会有人拉你一次、两次,但无法救你于水深火热,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学会游泳,让自己变得刚强。总去袒露自己的伤疤,展示一副可怜的样貌,时间久了,只会招来人的嘲笑和瞧不起。但必须要有1-2个个性体己的朋友,让你的心事有个outlet,这样,不至于抑郁。

  懂了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你不去按照道理去做,去行动。

  去吧,去做正确的事,不要再为自己找借口,懒惰懈怠。

无声告白读后感

  这本叫《无声告白》的小说,出自一位美籍华裔女作家之笔,扉页上的她很年轻,也很漂亮,很难想象如此深刻、如此刺痛灵魂的故事是这位优雅、温婉的女士所作。小说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先说说故事梗概:莉迪亚死了,她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必须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

  莉迪亚的妹妹看清了什么呢

  原先,李先生是一位出身穷困的华人移民后代,从小受到排挤、孤立,最大的梦想就是融入白人的世界。李太太由单身母亲抚养长大,虽是地道的白人,却不愿屈从母亲期望的女性传统主角,她梦想拥有自己的事业,比男人更加卓尔不群。俩人的结合有爱,也有很深的误解和由误解产生的期盼。等到孩子相继出生,误解越来越深,差点导致家庭的崩解。此后,莉迪亚就成了维系家庭表面安稳的纽带。她既要安抚父亲对友谊的渴求,又要满足母亲对出人头地的期盼。她被亲情绑架,被父母的懦弱压垮。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有心中的梦想,在现实中却都举步维艰。当成人的梦想遭到现实困境,当成人解决不了自己内心的痛苦,这种愤愤不满,这种失魂落魄,就会转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

  痛苦像瘟疫一样,不但互相传染,还会感染给所有的家人。当内心的痛苦深藏成秘密,这些秘密就会让家庭产生裂痕。我想,每个人都难免心意难酬,难免伤痕累累。但是,这些决不能成为勒索他人的借口,尤其不能转化成催逼孩子的重压。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不可避免的困境,都有绕不开的难题,那么,这些都就应由每个时代里的每个人去求索,去抗争。转嫁痛苦是一种怯懦,自己消化不了,扛不下来,也只好自己认,至少不要让它再去毒害孩子的心灵。“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盼,找到真正的自己。”封皮上的这行字像针一样刺进你的心里,告诫你:要有勇气活出自己,否则,你不但成为不了他人期盼的样貌,还会因此自我毁灭,带给他人更大的打击。因为,每个人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在别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身上也得不到彻底的代偿。

伍绮诗《无声告白》经典语录

1、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伍绮诗《无声告白》

2、我头脑里总是憧憬着另一种生活,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
My mind is always longing for another kind of life, but get the opposite of what one wants.——伍绮诗《无声告白》

3、你曾经爱得那么深,怀有那么多的期望,最后却一无所有。
You once loved so much, so much for so many expectations, but the last one.——伍绮诗《无声告白》

4、你永远得不到想要的,你只是学会了如何得过且过而已。——伍绮诗《无声告白》

5、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学会和自己和他人和解,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伍绮诗《无声告白》

6、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伍绮诗《无声告白》

7、一种虚假的安慰,好比动物园的动物趴在笼子里,拼命忽略围观的游客,假装自己还在野外自由地奔跑。——伍绮诗《无声告白》

8、“别担心,亲爱的,人生太短,而你太美。”——伍绮诗《无声告白》

9、微笑的意思是:“我喜欢你。你让我快乐。很高兴见到你。”——伍绮诗《无声告白》

10、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伍绮诗《无声告白》

11、最恐怖的莫过于那个懂你的人在某一刻突然离开了你,整个生命就像不能承受般坍塌,你遥遥无期的盼望,却换来和陌生人一般的回答,伤心之处莫过于此。——伍绮诗《无声告白》

12、与你交谈的人,更关心他们自己、他们的期望和问题,而不是你和你的问题。——伍绮诗《无声告白》

13、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一个得到,另一个失去。一个逃离,另一个受困,永远受困。——伍绮诗《无声告白》

下一页更精彩:伍绮诗《无声告白》简介_无声告白读后感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于娟《此生未完成》教会你如何去 于娟《此生未完成》教会你如何去热爱生命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并不了解其真相,我们需要…[详细]

《最后的礼物》教你别太在意别人 《最后的礼物》教你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种困扰——明明想活得洒脱自由,却忍不住在意别人的眼光…[详细]

《追风筝的人》简介推荐理由 《追风筝的人》简介推荐理由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详细]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1 21:51 , Processed in 0.0659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