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坠落在海洋深处的荒岛上,一群孩子幸存了下来。这是小说《蝇王》的开端。 在这个虚构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孩子们将如何在荒岛上活下去?他们会遇到什么? 威廉·戈尔丁不会再像笛福一样给我们讲一个英雄主义的探险故事,不会再从故事中让我们看到文明的光亮,他的荒岛不再是故事的载体,而是一个实验室。实验的目的是搞清人类是怎样开始互相残杀的?实验对象是一群孩子。 戈尔丁出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此后在一家小剧团里当过编导和演员。1940年参加皇家海军,经历了二战。《蝇王》写作于他退役的十年之后,这个寓言故事或者说实验,正是对刚刚过去的战争的反省和诘问。 这是一个太寓言化的小说,主要人物有四个: 首先是金发的男孩拉尔夫,他尊重规则和理性; 其次是胖男孩“猪崽”,他带着眼镜,知识丰富,但被大部分人嘲笑; 还有杰克,他一出场就带着一队合唱团的孩子,他是个头领; 最后是西蒙,他一直保持独立,最后成为牺牲品。 故事从孩子们的第一次大会开始。飞机失事,拉尔夫吹响了一枚海螺,聚集了岛上所有的孩子,他们开会选举,拉尔夫被推举为头头。 有两件事情需要解决,一件是点燃火堆,以期望获救;另一件是打猎,获取食物。 分工作业之后,事情并没有往好的一面发展,船只迟迟未见,而定下的规则正在一步步瓦解。 首先是懒散和疏忽,接着因为恐惧“怪兽”而产生分裂:以杰克为首的一批人推崇打猎,并且他们确实猎到了野猪,拥有了资源,获取了权力;拉尔夫和“猪崽”则认为获救才是当务之急,是少数派,渐渐地,火堆已经没人看守,他们最后几乎被围剿。 这是一个理性和体制失效的故事。在杰克逐渐成为独裁者的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恐惧的作用,看到权力对普通人的控制(比如双胞胎),以及汉娜·阿伦特所言的“平庸的恶”——杀死西蒙的那场舞蹈,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甚至包括拉尔夫和猪崽。 何以至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部环境的隔绝,孤岛杜绝了外部的信息和压力,这正是独裁世界的一个典型条件。 其次是权力的集中,当杰克垄断了猎猪的能力时,他便拥有了岛上最大的资源,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时,他便拥有了所有人的生杀大权。 小说对民主制为代表的现代制度的脆弱,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讽刺,每次大会上的抢海螺,都让人不免一笑。在这个豺狼虎豹的世界里,它们是那么的天真、可怜。 戈尔丁一方面看不上现代制度,认为它们脆弱不堪,另一方面又眼睁睁的看到二战这样的灰暗时代真实的发生。他将何以至此的原因指向了人性和个人道德,似乎唯有此,才能找到答案。 在回答美国出版商的问卷提问时,戈尔丁回答:“小说的主旨,是试图通过社会的缺陷,追溯回人性本身的缺陷。寓意就是,社会的形态,实际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政治体制,无论这个体制看起来有多么合理并值得尊敬。” 把原因归咎于人性的深渊,当然是一种反省,但似乎不大高明。人性当然有黑暗的一面,怎样的制度和环境能够激起这一面,才更值得探讨。 整本书中,我以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倒不是作者的结论,而是杰克如何一步步走向独裁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