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朝时期的竟陵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 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1、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带拼音版tiān zhú sì bā yuè shí wǔ rì yè ɡuì z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táng dài:pí rì xiū 唐代:皮日休 yù kē shān shān xià yuè lún , diàn qián shí dé lù huá xīn 。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zhì jīn bù huì tiān zhōng shì , yīng shì cháng é zhì yǔ rén 。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翻译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注释 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3、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赏析赏析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创作背景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