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理由 查看内容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简介_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2017-5-12 10:24|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8575| 评论: 0

摘要: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简介_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是2012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冯友兰,译者是涂又光,赵复三。该书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 ...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简介_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简介_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是2012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冯友兰,译者是涂又光,赵复三。

该书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推荐理由

◎在世界各地共有30多种译本,再版20余次,北大版简体中文版年销量10万册以上,享誉中海内外!

◎《中国哲学简史》被誉为东方的“圣经”,让中国人反思当下,找到人生之根;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奉为生命灯塔,帮她渡过最困难的时期。

◎季羡林、杨振宁、厉以宁、赵启正、李慎之、易中天、张颐武推荐阅读,世界政要、专家、学者、名流一致推荐的经典!

◎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毕生的经典代表作!在20多万字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

◎2014年世界读书日,14所知名大学的校长为大学生们开出了一份推荐书单。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推荐哲学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北大版),推荐理由是该书“视界高远,参古纳今,化繁为简,脉络分明,对当下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哲理思维不无裨益”。

所获荣誉:

 “全国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之一

教育部“全日制高中新课标”阅读书目

教育部“高校师生理论学习”书目

广东、重庆、河南、吉林、上海、浙江、辽宁、深圳等省市指定为阅读书目

中国大学出版社第十届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2011年中国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奖

被誉为30年影响中国的图书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简介: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融会贯通的讲解。

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现实的人生关怀。
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
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作者简介

冯友兰,中国20世纪哲人、杰出的思想家、学术大师。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冯友兰是一位以救国兴邦为己任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他也是我国20世纪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哲人。他是在中国学术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对20世纪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人。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评价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韩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朴槿惠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著名国际问题专家 李慎之

中国哲学里,我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部头很小,讲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问题。它本来是写给美国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所学专业不是哲学的学生是最基本的。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 来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非常重要的书。——全国政协前新闻发言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

向机关干部推荐《中国哲学简史》等书。——全国著名劳模 丁晓兵

对于中国的诸子百家,我没有选择一本本地去读,而是通过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来了解,它引起了我的很多的思考。——著名作家 皮 皮

人生走到哪里,上升到什么高度,与你读多少书直接相关。阅读是一种伤害,思考是一种弥合。推荐《中国哲学简史》。——著名节目主持人 王牧笛

《中国哲学简史》一书充满睿智与卓识,是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能佐语文教师站在哲学高度思考一些问题。——著名中学教育家 于 漪

我素以为《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出神入化的书。写这书时,父亲已有哲学史方面的研究成绩,又创造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和“贞元六书”俱已流传。《简史》将两方面成就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内行不觉无味,外行不觉难懂。——著名作家、冯友兰先生之女 宗璞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本是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哲学而用英文写就的,后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译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这样一本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已自不待言,而尤为可贵者,其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亦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单 鹏

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你不必迷失在浩瀚难懂的典籍中,可以轻松地了解,那些令我们景仰的圣人是怎样思考的,他们的主要理论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发展或是被利用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名师,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董 平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哲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够了解,它却充满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假期我在家中反复的看这本书,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视它。许多事情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所以哲学给人带来的魅力是无穷的。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时候,爸爸也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当时很不了解,觉得这本书很枯燥很乏味。可能现在的我们对读懂这本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哲学的庞大气场和魅力,它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够提升我们的价值观和扩宽知识面。

书中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书中还说,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对压力与日俱增、经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击,我们很多人无法在疲惫与焦躁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书中说:“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这一个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来君子修身的理想。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们的心中就不会再有遗憾,也就不会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时,我们的教学中也就不会存在“好生”与“差生”的概念了。

我很感激这本书,因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学生时代,但仍然需要了解哲学。因为哲学是最具条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纷乱的思绪,寻觅萌芽中的未来希望。,在其中我们也可以学会

我很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它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也让我真真的了解了哲学。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在这本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的书名起错了,它应该叫做《中国文化史》。因为

一、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就是这些圣人的经典著作,这是中国文化五千年来的精髓所在,这是中国人的血脉和骨骼,中国几千年来在此酝酿,这里有中国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大智慧。

二、在第二章中讲到中国的艺术和诗歌时,作者提出“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大都以自然为主题”,可见,文中在提到儒家的发展过程时也是在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另外,在第三章中介绍的‘周朝前期官、师不分的制度解体后’,各门学术原来的官方代表人物流落在普通庶人之中,他们就以私人身份靠他们的专门材能或技艺为生,这样各种文化和艺术就在民间流传开来。此类例证在文章后面还有很多。三、此书全面介绍了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重大的哲人和各家思想,这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史的人很有帮助。所以笔者大胆地认为此书的名字还可以换成《中国文化史》。以下是笔者在读此书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我觉得大多数中国人是智者。他们固然有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但是他们在信仰上跨越了宗教,去追求哲学层面上超道德价值。

在第二章中讲到中国的艺术和诗歌时,我同时想到了高中时语文老师总是提到的中国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含蓄。中国人在说话时讲究含蓄,你问一个人“吃饭了没?”,他宁愿饿着肚子也会回答“吃了”;中国人在做事时讲究含蓄,当一个小伙子喜欢一个姑娘时,他宁愿天天饱受相思之苦,也不会对人家姑娘表白,最后当这个小伙子追到这个姑娘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姑娘也喜欢他,也暗恋了他很久;同样,中国人在进行艺术创作和写作时也讲究含蓄,我们在欣赏诗歌和一切文学作品时,总是觉得一览无余的东西不值得驻足,但是赋予含蓄意味,

耐人寻味的东西总想停下来细细体会一番。这里面有一丝中庸之道,这也是中国哲学的奥妙。 从学中国近现代史一开始,我也很痛恨那些侵略过中国的国家,但是我也和文中作者一样承认侵略带给我们的进步,甚至感谢他们的侵略,早一点的侵略就早一点的进步。若是侵略再晚几十年,中国现在会成为另一个非洲么?中国在现代化中迈出的第一步是在外国侵略者的鞭策中进行的,我们若想逃离鞭策就要跑的快些,再快些„„中国已然在跑,而且越跑越快,我们现在跑在世界的前列,进行着自主的现代化。 老子所说的‘知命’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的世界存在的必然性是同出一辙的。我们有的命运不能改变,例如:出身、相貌、生存的文化环境„„但是很多命运我们是可以改变的,在电视剧《奋斗》当中,那群年轻人的起跑点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应该知命和学会“不知命”。 儒家和道家关于圣王到底该不该为的争论,笔者斗胆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为的多不多,而是人的本性所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社会混乱,出现偷盗,是因为人的私欲。战乱,大多数是人有占有欲。但社会的主流还是宣扬人性善的方面,社会道德的约束让人的善压制了人的恶。所以在今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才有人数百万千万的捐款,让人们体会到了这个社会的善。这些人已经从自我上升到了大我的境界。

文中在提到农业这个话题是,我再一次的感到气愤,请细想一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今天,中国的农民真的有翻身吗?古代提出的“重本轻末”、“重农抑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只是利用,利用农民的体力创造财富和战斗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今天国家实行各种改革,提出“三农”政策,只是在改善、改善„„有多少农民住着洋房,开着轿车?有多少农民不会为了看病发愁?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农民,而不是做商人?我觉得中国的农民数千年来一直在默默地哀怨,但是害怕失去更多,他们只好默默劳作。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在读到神秀对禅宗教义的偈时,我们这些凡人只能暂且的心领神会,若让我们把其中含义描述出来,确实是困难。但是我们为人处世就应该善用这个道理。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学会接受,不要总是抱怨,一切事情皆有因果,你考试不及格,一定是你学习分外的事;你同学丢了某样东西总是喋喋不休,以至于你会产生一种愧疚感,反正我经常会如此,但是那是他(她)的原因,不要与自己牵连在一起;当感觉自己大学四年白白浪费时,不要怨天尤人,如果不是自己不努力,何至如此。读完全书,虽然已令人筋疲力尽,无力亦无胆去研读下一本有关哲学的著作,但一本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文化史足以让人大开眼界。

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简史》经典语录

1、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爱别人就是一种个人保险或投资,它是会得到偿还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很近视,看不出这种长期投资的价值。——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4、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5、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6、老子警告我们:“不知常,妄作,凶。”我们应该知道自然规律,根据它们来指导个人行动。老子把这叫做“袭明”。人“袭明”的通则是,想要得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谁若想变强,就必须从感到他弱开始。——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7、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以外的东西。但是,他若是竭尽全力,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以内。因此,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接受它。——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8、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9、是、非的概念都是每人各自建立在自己的有限的观点上。所有这些观点都是相对的。《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事物永远在变化,而且有许多方面。所以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许多观点。只要我们这样说,就是假定有一个站得更高的观点。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假定,就没有必要自己来决定孰是孰非。——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0、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1、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能够归于潜默。——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2、《庄子》的《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3、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4、人只有在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中,才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5、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6、《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7、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8、道家认为,圣人对万物的自然本性有完全的理解,所以无情。可是这并不是说他没有感情。这宁可是说,他不为情所扰乱,而享有所谓“灵魂的和平”。如斯宾诺莎说的:“无知的人不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扰乱,从未享受灵魂的真正和平,而且过着对上帝、对万物似乎一概无知的生活,活着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围内,简直可以不动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万物都有一定的永恒的必然性,他也就永远存在,永远享受灵魂的和平。”——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9、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一个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的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饭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0、一切哲学都有些共同的东西。——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1、公元三、四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新道家”,史称玄学。——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2、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3、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4、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刊的手稿中指出的:"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中国哲学家)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5、儒家知道“道”之末,而不知其本;道家知其本,而不知其末。只有两家的结合才是全部真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6、成佛是一瞬间的活动,就像是跃过鸿沟。要么是一跃成功,达到彼岸,刹那之间完全成佛;要么是一跃而失败,仍然是原来的凡夫俗子。其间没有中间的步骤。——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7、哲学家若要坚持在我们思想之前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他就在这里陷入邪恶的循环;就好像我们竟有另一种能力,可以用它来思想我们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用来思想思想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用来思想的能力,都是同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怀疑我们思想人生、宇宙的能力,我们也有同样的理由,怀疑我们思想思想的能力。——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8、“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二)。——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9、他活着,就做作为社会一员和作为宇宙一员的义务需要他做的事;一旦死去,他就安息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0、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1、哲学也给予我们人生理想。某民族或某时代的哲学所给予的那种理想,有一部分必定仅属于该名族或该时代的社会条件所形成的这种人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2、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的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3、我们现代人具有关于进步的观点,认为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只能创造于未来,不会失之于既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4、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35、虽然对宇宙有极高明的觉解,却依然置身于人类的五种基本关系的界限之内。——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于娟《此生未完成》教会你如何去 于娟《此生未完成》教会你如何去热爱生命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并不了解其真相,我们需要…[详细]

《最后的礼物》教你别太在意别人 《最后的礼物》教你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种困扰——明明想活得洒脱自由,却忍不住在意别人的眼光…[详细]

《追风筝的人》简介推荐理由 《追风筝的人》简介推荐理由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详细]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3 04:54 , Processed in 0.10085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