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tag 标签: 村上春树

相关日志

分享 村上春树 无比芜杂的心绪▪只见挪威树木,不见挪威森林
De3mber 2015-9-8 12:36
恰巧《挪威的森林》我刚刚读完,其实说来也奇怪,一旦你在做某件事,那么生活中和这家是有关的因素都会无限放大,即使他原本多么微不可视,有时候甚至巧合地有点儿吓人,那会儿读这本书的时候,晚上看微信,公众号就推送过来一篇关于 讨论 Norwegian Wood 译法的文章,他说 Wood 是树木的意思,所以应该译为 挪威的树木,而不是挪威的森林,而这个问题其实在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也有想过的,但只是一闪而过,因为毕竟是译本嘛。但是看完这篇 只见挪威树木不见挪威森林 ,我才知道原来这还是个共性问题,哈哈,按照文中村上春树的说法, Norwegian Wood 这个词语 ambiguous (模棱两可)的影响,支配了整首歌的词与曲,对它进行明确定义的行为都难免牵强之嫌 ,而且 这种高深莫测正是这首歌的生命所在 。当时约翰列侬他所要寻找的就是一个 尽管不明就里,确是将一切都遮掩起来的暧昧模糊、大有深意的东西 来做为歌名。所以,或者如何翻译只不过取决于我们当时读书或者听歌的心情、心境罢了。文章末尾也有提到,或许这就是 帅呆了 的约翰列侬开的一个小玩笑罢了。
2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村上春树 无比芜杂的心绪▪何谓自己(或炸牡蛎的美味吃法)
De3mber 2015-9-7 14:53
小说家,就是以多作观察少下结论为生的人。多观察才能有更到位地刻画,而少下结论则是因为下结论者通长应该是读者而非作者。作者的任务仅仅是将有限个假设堆积成故事,读者从中挑选出符合自己的进而得出结论。这也是读者在读一本小说时感同身受的原因,其实这就是在挑选的一个过程。就像书中所说,小说和极端宗教的原理大致相同,他们都是假设将人们带入一个情景,其实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探求自我认知自我的过程,我们看小说也是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我们如果想将自己相对化(或者说了解自己)是很漫长而困难的一件事,当有一个人为我们提供一个现成的情境或者自我认可的说法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迫不及待的跳进去融入其中,这和看电视剧是一个道理,我们互已逐渐认为其中的情节是真实存在而深有所感的,甚至我们会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喜悦或者悲伤。而小说与极端宗教的不同就在于延续性。小说有延续性,故事一旦结束,读者只会保留些许记忆,虽然之后对事物的看法或态度可能会发生少许改变,但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现实。换而言之,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而极端宗教没有延续性。它只是为信徒提供一个剔除矛盾和不理想的环境,并将他们牢牢圈在里面。我想那些信徒之所以会对之坚信不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渴望太过强烈而忽略了对其他事物的感知亦或者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是在寻求一种寄托,而我们大多数人能够情形看待大干是因为我们不是单一而是有多样性的诉求吧。 另外,文中村上提出了一种“炸牡蛎原理”,我十分赞同,从侧面的角度出发来描述本来难以描述的自我本质。就像风一样,虽然无形,但是可以通过吹完了的草,斜下的雨等描述出来。这真的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感想或者心得,大部分或者说全部内容在文中都有体现,我只不过是用自己的话复述了一遍而已。只是读完感觉很有想法,而且会更加深刻,所以写了下来。
2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热度 1 De3mber 2015-8-21 20:38
这本书是毕业前室友送我的,回来后一直搁在书架上,差不多一个月后才拿决定出来,一来由于《多琦作》这本书对村上的书很是有兴趣,而来人家送我的,不读总觉得对不起人家的心意。但是因为在家里,有时候看不了几页就够,总觉得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所以看得比较慢。但是读完之后还是没什么深入的感想,但是相比于其他一板一眼的书,我更喜欢读村上的小说,总觉得一部分是在写自己,总有一部分内容是自己能够感同身受的,不知是否是中日国情不同,总觉得书中大学生做的事我是很少那么做的。而且桥段有趣,节奏掌握的的不快不慢恰到好处,而且有些语言读起来特别的奇怪跳跃,就像那句“就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当然,用林少华的话来说也可以说是独有韵味。 渡边彻,家境一般,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不是怎么活分,但是也能和别人打成一片,对未来没有什么打算,有时很迷茫,存在矛盾心理。对生活随性但不随便。 不知是不是作者用了夸张地体现手法,总感觉有些事至少对于我来说是不会或者说不适于那么做的,不符合我的生活作风。感觉他对直子一开始可能是喜欢,甚至爱,但是坦白喜欢绿子的前后已经变成了一种留在自己身上的责任,直子死后也是一样,虽然收到了很大的打击。 小林绿子,喜欢做饭,特立独行,并且能够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喜欢拖拖拉拉,想法很特别,爱情观有些极端,不成熟。敢想敢说,很有吸引力,至少对我和渡边彻来说都是,哈哈。。。 直子,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描述)出自己内心所想, 内心很脆弱,木月死后不知道如何和别人表达自己和相处,悲观,但是她还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虽然最后仍旧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 和木月的关系很特殊,从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所以直子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木月,以为这就是爱,但是我认为直子并不爱木月,当木月死后,她自然就不知道如何或者是否爱别人,因为没有其他人那么了解他,相处过那么长的时间,以前与木月的相处方式和情况并不适用于其他任何人。而且读到后来,感觉 木月和直子是只活在两个人世界的两个人,关系甚至有些病态,我想他两都没有真正爱过对方,只是彼此习惯,也不知道什么是爱,而且除了彼此不知道如何与外界交流,渡边是他俩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 村上的书,也许就像林少华说的,孤独与无奈是村上文学的基调,我喜欢那句, 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去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看完整本书,能理解出的只有这些,可能对可能错,但是好歹也是有所感想没有白看啦,哈哈。。。
2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11-21 22:15 , Processed in 0.03987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