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这些关于书的书,只属于小众的一撮人 《写我的书》,原是作者在《联合文学》开设的专栏单篇,写自家书房藏书,“记录面对一本书无端端心情转折”,名为写书,实为怀人,围绕着书的动人情分,记述了一连串与书、与人有关的回忆。作者以《庄子》写外祖父连横和他的雅堂书局、以《论语》写京都一年时期与平冈武夫教授的师生情谊、以《陈独秀自传稿》写师长台静农先生晚年对遗失书稿的挂念……许多历历往事因为书而屡屡被翻阅,不仅开创了一种散文的新体制,也令读者看到了一代文人学者的气质与趣味。 作为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到大陆走访的旅美作家,作者李黎女士和老一辈作家、学者的交往结缘的机会,乃是他人企望不及的。当年她在范用先生的引导下,一一拜访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黄永玉、艾青、钱锺书、杨绛、刘宾雁、李子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正处于“夕照余晖”,但都没有拒人千里,而是用相当坦诚、率真的态度直面作者,所谈所论,都极具最后的风采。而与作者“一同度过悲欣交集的80年代、变化巨大的90年代”者,则用他们的热情与温润,给作者留下美好的记忆。宝岛**上的殷海光、陈映真,又是作者的文学启蒙者和故友,“那些温煦的记忆”伴随作者“从青年岁月至今”。因此,《半生书缘》以这十二位人物为中心,用题记和图片结构各个时期记述他们的文字。作者整理成书,发现“倏忽已过半生”、“人书俱将老去”,但犹盼这些关于人与书、情与缘的篇章,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见证,一个20世纪民族书写的侧影素描”,而使“文字长存,记忆之河长流”。 一部有趣有料的书话集,作者中既有闻名海内的藏书大佬,也有深藏不露的民间高人,既有学者、编剧、媒体人,也有旧书店老板、公务员、自由职业者……39位爱书人围绕私人买书史此一主题展开“各自表述”,涉及线装、新文学、签名本、近代诗词、非正式出版物等各项专藏,从琉璃厂、潘家园、上海文庙,到海外淘书、旧书网站、拍卖场,既是相互独立的私人买书小史,又不经意间相互呼应、穿插,构成1978年以降两代爱书人的“集体回忆”,全景展现三十年来国人搜求古旧书之面貌。 年轻的海明威在咖啡馆里写小说是因为那里比住所更加舒适温暖;雷蒙德卡佛只写短篇小说则因生活不允许他享受写长篇的奢侈;冯内古特会在二战题材的小说中加入科幻元素;大卫米切尔则在同时使用古英语的小说中自创了未来语言;虔诚天主教徒奥康纳的小说让艾略特感到“毛骨悚然”;而因小说颇受热捧的波拉尼奥原本是位诗人……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经历不同,风格迥异,但终其一生都热衷于雕刻那些属于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他们穿梭其间,来到不同的发生地,遇到不同的主人公;他们刀法纯熟,自成一家,将故事暂停定格,以璀璨的文字打中你我的心脏,在小说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本书是作家比目鱼书评和文学随笔的结集,涉及几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文章既有精密的技术分析,又不乏有趣的文坛段子,将带领爱小说的你走近刻小说的人。 《幻想图书馆》是日本知名导演、诗人、作家寺山修司集恶趣味与冷知识于一身的代表作。寺山修司他博览群书,畅谈头发的典故、青蛙的趣闻、后宫的传说、拷问的艺术、狼人的故事……从神话、民俗或广告单、画报中引经据典。像是沿着艾柯的阶梯,进入博尔赫斯的图书馆,实践了本雅明未曾实现的理想——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书。 《宛如一部小说》是一本关于阅渎的随笔集。达尼埃尔·佩纳克曾经是中学教师,许多学生不愿意阅读,他非常了解其中的原因,强制他们阅读是没有用的,但他找到了某些疗法,如任由学生跳读,让他们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不是要求他们得出什么结果。佩纳克以一篇篇随笔的形式,告诉我们读者的权利:1、不读的权利;2、跳读的权利;3、不读完的权利;4、重读的权利;5、读任何书的权利…… 《阅读整理学》在本书中,语言学大师外山滋比古并不教你如何快速地从书本中榨取信息,而是让你静下心来,重新思考阅读的方向和意义。外山滋比古认为,阅读应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阅读已知信息的α型阅读,一种是阅读未知信息的β型阅读。他指出,虽然大部分人更偏爱轻松愉快的α型阅读,但具有挑战性的β型阅读才是让人打开大脑、收获新知的最佳途径。他还从多年教育经验出发,向读者传授了诸多将α型阅读转化为β型阅读的实用技巧。读过本书你会发现,“音读”“素读”“读古典”等已经被人遗忘的传统阅读方式,恰恰是帮你开启β型阅读大门的金钥匙。让我们跟随这位阅读大师的指引,摆脱海量信息的纷扰,细细品味阅读中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艰辛与欢乐。 书店,都市的筑梦空间。不论时代变迁、文字的载体更迭,我们仍然不由自主地被书店吸引,享受坐拥书城的静谧时光。书店为何迷人?因为经历时间的痕迹,因为专注阅读的表情,因为非读不可的爱意;因为种种细微而无可取代的感动,他们守护着“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选书宛如一趟全球旅行的多恩特书店;全世界最古老的亨利萨瑟兰旧书店;本身就是一件视觉艺术品的马格马书店;十七世纪的贵族宅邸内的罗伯蒂宫殿书店;于古老教堂中构建的书之圣殿瑟莱克西斯书店;充满奇幻色彩的漫画专营店布鲁泽尔书店;电影场景中真实存在的里佐利书店…… 33家各具魅力的书店,等待着与你相遇。 日本岩波书店前社长、总编辑大冢信一先生从事出版工作的四十年里,拥有广泛的海内外作者、出版者的人际网络,跨越僵化的学术主义框框,纵横驰骋于学文、艺术、社会之间,创造出崭新的文化风景,为20世纪下半叶日本人的人文知识形成齐了重大作用。《我与岩波书店:一个编辑的回忆(1963-2003)》是他的回忆录,详尽、生动地记述了编辑生涯所经历的种种人与事,读者可以从《我与岩波书店:一个编辑的回忆(1963-2003)》中一窥日本学术文化和人文出版的黄金时代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