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名人简介 查看内容

丁玲_丁玲简介_丁玲作品_丁玲与毛泽东的爱情

2017-1-16 17:19|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3442| 评论: 0

摘要: 丁玲_丁玲简介_丁玲作品_丁玲与毛泽东的爱情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共产党员,著名作家、 ...
丁玲_丁玲简介_丁玲作品_丁玲与毛泽东的爱情

丁玲_丁玲简介_丁玲作品_丁玲与毛泽东的爱情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共产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
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

丁玲简介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10月12日出生生。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丁玲是常用的笔名。此外,还有彬芷、晓菡等笔名。湖南临澧 人。生于1904年10月12日,卒于1986年3月4日。 

幼年丧父。从小深受母亲反抗封建礼教、主张妇女独立自强思想的熏陶。小学时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和林纾译述的外国小说及《小说月报》等 。五四运动爆发时 ,在桃源第二女子师范读书,积极参加当地的进步活动,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接触到新文学读物 ,因抗议校方解雇进步教师 ,转入岳云中学。 

1922年初到上海,入平民女子学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学,结识了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由瞿介绍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4年春到北京大学等校旁听文学课。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在这期间,在与瞿秋白、向警予等人的交往中,接触到社会革命的理论,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同时也丰富了生活阅历。

1927年12月,发表第一篇小说《梦珂》 。翌年2月,又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此后连续发表《暑假中》等十几篇小说。

从1927 年至1929年间的作品,收入《 在黑暗中》、《自杀日记》等集中。这些作品描写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和新的生活,但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空虚、伤感甚至绝望的情形。莎菲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由于富有时代色彩,又写得大胆细腻、形象生动,获得读者的强烈共鸣。从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 

丁玲简介资料

丁玲_丁玲简介_丁玲作品_丁玲与毛泽东的爱情

中文名:丁玲
别    名:蒋炜、丁冰之、彬芷、从喧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临澧县佘市镇高丰村
出生日期:1904年10月12日
逝世日期:1986年3月4日
职    业: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信    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夫    君:胡也频

丁玲简历

 1911年进常德女子师范幼稚班学习。 
 1918年常德女子小学毕业,后考入桃源第二女子师范。
1919年转入长沙周南女中。(lsjt.org)1922年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
1927年发表小说《梦珂》,次年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
1929年参加筹办《红黑出版社》,编辑《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
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主编《北斗》。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左联”党团书记。
1933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6年获释,后赴延安,任中国文艺协会主任、红军大学教授、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陕甘文协副主任。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1946年参加土地改革,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丁玲致力于新中国的文艺领导工作和编辑工作,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
1955年被错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1957年被错定为“丁玲、(LSSDJT.com)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残酷迫害。
1980年,中共中央为丁玲彻底平反,恢复其党籍和政治名誉,并被补选为全国第五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作协副主席、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委,全国妇联理事、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杂志主编。辑有《丁玲文集》。

丁玲成长经历

丁玲,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武陵。原名蒋伟,字冰之。父亲曾留学日本,为人豪侠仗义,常在乡间行医散药,扶贫济困。人说其“挥金如土”。丁玲的母亲仰慕新学,自立自强,在丈夫病逝后,不顾族人反对,带着四岁的丁玲和一个遗腹子,千辛万苦辗转求学,最后取得了教师资格,自己办学教书,不失为中国现代女性解放的先锋。丁玲身上豪爽、独立的气质,与父母的遗传及言传身教显然是有关系的。

丁玲在少女时代先后在桃源、常德、长沙等地读书。曾与杨开慧同学。1921年与好友王剑虹赴上海,入陈独秀创办的平民女校,后来又进了瞿秋白等主持的上海大学。在上海期间,王剑虹与瞿秋白相爱并同居。丁玲感到形单影只,遂于1924年流浪北京。

在北京期间,丁玲与胡也频、沈从文相识,并与胡也频相爱。丁玲当时最想当一个电影明星。1926年她又去上海,到明星公司应试。丁玲年轻时长得比较漂亮,片商对她的相貌也感到满意,想和她签三年合约。但是,丁玲对电影圈子习以为常的混乱随便的男女关系,感到厌恶和恐惧,因此很快又回到了北京。这段经历后来被丁玲写成了处女作《梦珂》。这部作品的笔法虽简单稚嫩,但已显出了作者独特的女性意识。

与《梦珂》相比,《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女性意识更为鲜明和强烈。这本小说的发表,可以说是震惊文坛。而丁玲后来的一生,也与《莎菲女士的日记》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一句话来概括,《莎菲女士的日记》写的是青春期少女对性和爱的幻想。它以主人公日记的形式,记叙了莎菲女士的一段生活和苦闷情绪。《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一个女性的性心理,因此显得相当大胆。在某种意义上, 莎菲可以说是丁玲的自画像。莎菲的心理、个性以及行为方式,都与丁玲十分相似。丁玲后来还写了《莎菲日记第二部》,其主要目的是告别莎菲,描写莎菲的转变。让这位著名的主人公与过去告别,与过去“所有的梦幻、所有的热情、所有的感伤、所有的爱情的享受”告别。从而在新生活中“审判我自己,克服我自己,改进我自己。

1927年冬天,丁玲结识了冯雪峰,并且立即爱上了冯雪峰。最后冯雪峰离开,丁玲和胡也频和好。丁玲1928年又到上海,和胡也频、沈从文一起创办了《红黑》文学杂志。1930年发表中篇《韦护》。写的是瞿秋白和王剑虹的恋爱故事。 在《韦护》中,丁玲让革命战胜了恋爱。1931年,胡也频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并枪杀。丁玲正式加入左联,并且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丁玲还申请加入了共产党。 丁玲在冯雪峰的引导下,写出了《水》、《奔》、《田家冲》等小说。尤其是《水》,曾被视为“新的小说的诞生”。《水》写的是水灾逼迫下农民的起义。从艺术来说,小说是不成功的。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政府软禁。

1936年,辗转到延安。

 1941年,丁玲发表了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这篇小说写贞贞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子,她与村里一个叫夏大宝的青年自由恋爱,决不服从家庭的包办婚姻。为此她进了修道院。但正遭日本人扫荡,做了慰安妇,也因此成了我方的情报员。她受尽折磨,后被我方解救出来。当她回乡探亲时,受到乡亲的蔑视和冷眼。在乡亲眼里,贞贞是一个不知廉耻的破鞋。

1941年,丁玲还发表了小说《在医院中时》。小说写一个由国统区来投奔革命的知识青年陆萍在延安的经历。陆萍毕业于上海产科医院,像一切热血青年一样,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被分配到一所医院工作。医院管理混乱、不少医护人员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不懂护理知识。医院对病人也敷衍塞责,轻率地就给病人截肢。病房的卫生没人打扫,病人的苦痛没人过问。人们感兴趣的,倒是捕风捉影地制造谣言,传播绯闻。陆萍以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向领导呼吁,却被领导认为她是知识分子的骄傲自大,看不起工农出身的领导和同事,结果遭来更多的误解和批评,被扣上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帽子。最后陆萍身心俱疲地离开这所医院。
从这两篇小说,我们还可以看出,丁玲把矛头指向了解放区,对解放区的一些落后现象提出了批评,被认为是“暴露黑暗”。

1942年初,毛泽东发起整风运动,1942年3月间,在《解放日报》《文艺》栏陆续发表了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等文章,在延安文坛掀起了一个针对延安的落后面与阴暗面的“杂文运动”。
在杂文运动中,丁玲的《三八节有感》,针对延安存在的隐性歧视女性现象,提出了直率的批评。杂文运动实际上把矛头指向了毛泽东。

丁玲本来是主要批判对象。毛泽东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后来,丁玲也借着批判王实味洗脱了自己。

整风之后,丁玲写了歌颂合作社工作模范人物的小说《田保霖》。得到毛泽东的表扬。后来又创作了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这篇小说的出版颇有波折。丁玲首先将稿子送给周扬审查,周扬看了稿子后,认为小说有原则问题而不同意出版。后来丁玲又将稿子送给胡乔木看,胡乔木很欣赏。萧三看了这本小说,也说好。于是,这本小说才得以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具有争议性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1951年得到了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丁玲与周扬的矛盾加深。

丁玲在50年代创办了“中央文学研究所”。1955年周扬把丁玲和陈企霞一起打成“反党集团”。 1958年丁玲被开除党籍,下放北大荒。1970年又被关进秦城监狱,1975年又被遣送到山西省长治市老顶山镇漳头村改造,1979年才复出。丁玲晚年,《杜晚香》是她最好的作品。丁玲晚年创办并主编文学杂志《中国》,发表了遇罗锦、北岛、残雪等人的作品。1986年被勒令停刊。

1986年3月4日去世。

丁玲感情生活

与胡也频:投入真情

 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在为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对比她还小一岁的胡也频毫不动心。她感到自己无法在北平继续生活下去,于是选择了离开,返回到湖南老家。不料穷编辑胡也频居然借了钱追到湖南,他蓬头垢面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犹如一个爱情的乞丐,丁玲紧闭的爱情大门终于被打开。他们在山上住着,有时候要到城里去买东西,胡也频一个人下山,丁玲不放心,就追下山跟着胡也频一块去。一次他们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淤泥地,走进淤泥地就出不来了。于是他们就站在淤泥地上看天上的星星,说说悄悄话,直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一个过路人才把他们给拉了出来。他们住在亭子间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简单而又纯真,就像小孩子们过家家,虽然贫寒却过得十分温馨。 
1931年2月7日,年仅29岁的胡也频被枪决于上海的龙华司令部。凄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也击碎了丁玲最初的爱情。 

与冯雪峰:无限遗憾

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像一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谈文学,谈谈时事,师生关系无意当中就改变了。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与冯达:噩梦一场

胡也频牺牲以后,史沫特莱采访丁玲,需要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就是冯达。丁玲跟冯达认识了,他们于1931年的11月住在了一起。冯达柔柔的关怀像细雨一样令丁玲无法拒绝,他们结婚了,并一起度过了长达三年的平静生活。 

1933年5月14日那天,冯达出门时告诉丁玲“12点钟要是我不回来你就赶紧离开”,结果冯达一出去就被特务盯住了,一直磨到12点过了以后才回到家中。他回来一看丁玲还在,俩人就这样一块儿被捕了。在监狱中,冯达含着眼泪向丁玲赌咒发誓,说他没有出卖丁玲,丁玲相信了他。性格刚烈的丁玲准备以死来抗争,请求冯达帮助她自杀。她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实在看不下去,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在浙江莫干山的监狱生涯漫长而又阴森,丁玲在狱中怀孕了,并于1934年9月生下了一个女婴。以后她义无返顾地离开了冯达,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与陈明:挚爱深沉

1937年2月,出狱后的丁玲来到延安。当时延安文艺界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文艺晚会,其中演出的一个节目就是根据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改编的一个话剧,台上演巴威尔的年轻小伙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小伙子浓眉大眼,高鼻梁,英俊潇洒。丁玲在陈明的身上看见了胡也频的影子。 

1942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在人们的嘲讽和挖苦声中正式结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请客吃饭,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的街头快乐地散步,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但没想到,1955年,丁玲作为“丁玲反党集团”的主谋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以后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监狱。5年出狱后,再被送到山西乡村。直到1979年平反为止,在25年中,陈明一直陪伴着她,他们的爱情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 

丁玲人物轶事

一张旧报纸背后的故事

2009年,丁玲故乡常德名人馆受捐了一份特殊文物---《戏剧集纳》。《戏剧集纳》记录了76年前震动中国文坛的“丁玲失踪事件”,再现了左翼作家联盟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斗争,以及社会各界营救作家丁玲的历史。《戏剧集纳》这份“左联”机关刊,仅发表过一期。据已有的可查资料反映,目前存世的另一份在北大图书馆。文物捐赠者是年近七旬的湘西北收藏家周新国先生。

周新国先生,1941年10月生,湖南省常德市人,高级讲师、副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创办《新国书屋》,自号新国书屋主。为了留住反映常德历史文化的古物,周先生三十年如一日收藏不懈。他收藏的图书有近万册,历代古钱币、青铜镜和古陶瓷约3000种,其中精品百余种,是湘西北较有名望的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收藏的汉代“屮”字罐、唐代旋涡纹彩陶瓮、唐代蟠龙纹镜、北宋靖康盛冰缸、宋代阳燧、元代“常德路造”铜权、三国蜀吴货币和萧梁时期的窖藏货币、清代常德官钱局发行的纸币、常德民间的花票、南明“隆武二年”大铁罄、明代木雕真武大帝像等,这些都与常德深厚的文化历史紧紧相联,是与常德历史有关的重要证物,填补了地方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空白。 为了研究考证常德历史文化,周新国先生穷尽了毕生积蓄。他四年闭门谢客,阅书上千卷,著文一百三十六篇,出版了用实物解读常德历史文化的著作《武陵藏珍》。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3月2日,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强调革命作家一定要接触实际的社会斗争。左联一成立,立即遭到国民党政府的破坏和镇压,取缔“左联”组织,通缉左联盟员,查禁刊物和书籍,拘捕刑讯,秘密杀戮革命文艺工作者。人们习惯称为“左联五烈士”的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就是1931年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

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左联五烈士”之一。1928年春到上海,与沈从文共同编辑《中央日报》副刊《红与黑》,并在该刊发表诗和小说。不久《红与黑》副刊停办,他又与丁玲、沈从文从事《红黑》和《人间》两个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但两刊很快即夭折。沈、胡是好友,胡、丁是恋人。当时文坛上开展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促使胡也频学习了一些苏联文艺理论书籍,受到很大影响。1930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代表左联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1931年,胡也频被捕,沈从文不畏危险,多方奔走营救。胡也频从狱中写信求救,就是写给沈从文的,可见对沈从文的信任和两人感情的深厚。胡被害不久,为了安全计,丁玲决定把儿子送回故乡给母亲抚养,也是沈从文护送丁玲回去的。为此沈从文还掉了教席。 

1931年,胡也频被杀害,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左联五烈士。丁玲继承亡夫的事业,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瞿秋白主持了入党仪式。不久她与地下党员、为史沫特莱任翻译兼秘书的冯达结为夫妻,这次婚姻却引出不幸结果。1933年5月,冯达被捕并供出住址,丁玲失踪。不久误传丁玲被害,悲愤之余,沈从文继胡也频遇害作了四万字的《记胡也频》后,又创作了十一万字的《记丁玲》。沈、胡、丁三人的友谊,让人感动。周老先生捐赠的《戏剧集纳》记录的就是76年前震动中国文坛的“丁玲失踪事件”,及社会各界营救丁玲的历史。中国丁玲研究会秘书长涂绍钧证实,《戏剧集纳》是一份难得的历史资料,它是广州左翼剧联机关刊,但该刊仅出一期即被禁。 胡、丁为革命献身精神让人钦佩,沈从文的侠气仗义也叫人敬佩,而沈、胡、丁三人的友谊,更让人感动。要是故事一直是这样发展下去,这将是一段让后人心仪的故事。但遗憾的是,结果竟然是大出人意料之外,四十多年后,两位曾很要好的朋友,不但彻底破裂,而且破裂的方式让人遗憾。

文革期间饱受催残的丁玲,在1980发表了《也频与革命》一文。痛斥《记丁玲》“是一部编得很拙劣的‘小说’,是在1933年我被国民党绑架,社会上传说我死了以后,1933年写成、1934年在上海滩上印刷发售的。作者在书中提到胡也频和我与革命的关系时,毫无顾忌,信笔编撰。” 《记丁玲》写道:“愁的是两人所知道中国的情形,还是那末少,那末窄。一份新的生活固然使两人雄强单纯,见得十分可爱,然而那份固执朦胧处,也就蕴蓄在生活态度中,他们正如昔人所说:‘知道了一点,其余便完全不知道。’明白了一样事情,却把其余九样事情看得极其朦胧,所有的工作又离不开其余那些事情,这能成就什么事业?……” 沈从文一直沉默,没有发表过任何回应。昔日的好友,相互指责,口诛笔伐,情何以堪?沈从文对新民主义革命没有正确的认识,但毕竟只是个人的倾向,他并没有从事什么敌对的工作和进行破坏。造成丁玲后来政治失意难道是以前的朋友沈从文?从此,沈、丁彻底破裂,形如陌路人。

丁玲作品:文学作品

 《梦珂》 
《莎菲女士的日记》 
《水》 
《夜》 
《母亲》 
《自杀日记》 
《跨到新时代来》 
《延安集》 
《彭德怀速写》 
《我在霞村的时候》 
《欧行散记》 
《到群众中去落户》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近作》 
《丁玲散文集》 
《丁玲短篇小说选》 
《丁玲中篇小说选》 
《丁玲戏剧集》 
《生活·创作·修养》 
《生活·创作·时代灵魂 

丁玲荣誉奖项

1951年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1986年2月25日美国文学艺术院授予丁玲“荣誉院士”称号,荣誉院士证寄到时,丁玲已离开人世。此为美国文学艺术院给丁玲的荣誉证书。

丁玲轶事典故

丁玲与毛泽东的爱情:与毛泽东关系
民国廿五(1936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毛泽东和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下,丁玲主持召开会议,筹备成立文艺协会。11月22日,文艺协会举行成立大会,大会由李伯钊同志主持,丁玲报告筹备经过。会上,毛泽东提议协会的名称应该是“中国文艺协会”,与会的全体会员一致通过。在成立大会上,毛泽东、张闻天和博古都发表了讲话。
民国廿六年(1937年),毛泽东支持和指导丁玲率“西战团”上前线,并送丁玲《临江仙》词。
民国廿九(1940年),毛泽东在审查丁玲历史的结论中,写上“因此,应该认为丁玲同志仍然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毛泽东在高干学习会上保护丁玲。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毛泽东高度赞扬丁玲的《田保霖》,他不仅给丁玲写了信约丁玲到他的住处谈话、吃饭,而且在高级干部会上还表扬了丁玲,他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当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毛主席的信和高干会上的讲话为丁玲以后的写文、作人、为文艺工作都铺了一条平坦、宽广的路,并且为丁玲在群众中恢复声誉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使丁玲终身佩服和感激。丁玲与杨开慧(毛泽东夫人)在长沙读书时是同学,又都是湖南人。

投入真情
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在为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她离开北平,返回到湖南老家。胡也频居然借了钱追到湖南,蓬头垢面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丁玲紧闭的爱情大门终于被打开.。
1931年2月7日,年仅29岁的胡也频被枪决于上海的龙华司令部。凄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也击碎了丁玲最初的爱情。

无限遗憾
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像一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谈文学,谈谈时事,关系无意当中就改变了。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噩梦一场
胡也频牺牲以后,史沫特莱采访丁玲,需要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就是冯达。丁玲跟冯达认识了,他们于1931年的11月住在了一起。冯达柔柔的关怀令丁玲无法拒绝,他们结婚了,并一起度过了长达三年的平静生活。
1933年5月14日那天,冯达出门时告诉丁玲“12点钟要是我不回来你就赶紧离开”,结果冯达一出去就被特务盯住了,一直到12点过了以后才回到家中。他回来一看丁玲还在,俩人就这样一块儿被捕了。在监狱中,冯达含着眼泪向丁玲赌咒发誓,说他没有出卖丁玲,丁玲相信了他。性格刚烈的丁玲准备以死来抗争,请求冯达帮助她自杀。她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实在看不下去,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在浙江莫干山的监狱生涯漫长而又阴森,丁玲在狱中怀孕了,并于1934年9月生下了一个女婴。此后她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冯达,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挚爱深沉
1942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在人们的嘲讽和挖苦声中正式结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请客吃饭,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的街头快乐地散步,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但没想到,1955年,丁玲作为“丁玲反党集团”的主谋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以后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监狱。5年出狱后,再被送到山西长治老顶山漳头乡村。
直到1979年平反为止,陈明一直陪伴着她,他们的爱情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

丁玲人物评价

毛泽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人民网: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延安时期的丁玲,经历的正是从云霄沉入海底的过程。起因之一就在于她以女性的生命体验,洞察到以男性为主体的革命阵营内部,既有着两性间在阶级、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还存在着男性以革命的名义对女性的歧视。她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大胆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别歧视问题,从而挑战了革命群体内依然固有的父权-夫权制性别秩序。

孙犁:一颗明亮的,曾经子夜高悬,几度隐现云端,多灾多难,与祖国的命运相伴随而终于不失其光辉的星,殒落了。

林贤治:一个具有巨大文学才能而为政治所吞噬的作家,一个忠实文学事业并为之苦苦挣扎的作家,一个未完成却受到意外打击而几近碎裂的作家。

王蒙:她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简单。在全国掀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了人们没有纪念和谈论丁玲而悲伤而不平。我愿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一个后辈作家和曾经是丁玲忠实读者的身份,怀着对天人相隔的一个大作家的难以释然的怀念和敬意,为丁玲长歌当哭。

陈子善:丁玲能在作品中提出女性的地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4-9-19 09:48 , Processed in 0.05949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