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名人简介 查看内容

冯友兰简介_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自述

2017-2-17 17:01|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3854| 评论: 0

摘要: 冯友兰简介_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作品_冯友兰自述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 ...
冯友兰简介_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作品_冯友兰自述

冯友兰简介_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自述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

冯友兰简介个人资料

冯友兰简介_冯友兰作品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自述

中文名:冯友兰
外文名:Fung Yulan
别    名:芝生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
出生日期:1895年12月4日
逝世日期:1990年11月26日
职    业:教授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哲学简史》
代表作品:贞元六书,中国哲学简史
荣    誉:现代新儒家
纪念馆:唐河县冯友兰纪念馆

冯友兰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哲学家指南》的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中收录冯友兰。

冯友兰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哲学史作品是《中国哲学简史》,这是一本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书。每次看都使人觉得精神很清新,把中国哲学的精髓用很简单的话语表现出来,是很好的一本书。

冯友兰人物生平

1895年冯友兰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父亲是清朝进士,地方官员。冯少年时先后入唐河县立高等小学,开封中州中学,上海公学学习,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法科,但后改入文科中国哲学门,1918年毕业,任教于开封中等技术学院。1919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

1923年冯友兰自美归国,初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1925年转任广东大学教授,1926年再转燕京大学哲学教授,1928年三转清华大学教授兼任哲学系主任,翌年再兼任文学院院长。1931年和1934年出版《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大力推崇儒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独尊和正统地位。

1934年冯友兰获邀出访捷克及苏联,回国后分别就苏联见闻及历史唯物主义作两次演讲,因此触怒国民党当局,遭逮捕审讯,但不久即获释。事后冯迅速向国民党靠拢,不久即加入国民党,并与1935年当选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冯遂随清华大学迁往长沙,又旋即再迁昆明,任职于西南联大,仍为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因迁徙期间国民党籍关系中断,1939年冯再次加入国民党。居昆明期间,冯先后出版《新理学》(1939年),《新事论》(1940年),《新事训》(1940年),《新原人》(1943年),《新原道》(1944年),《新知言》(1946年),合称“贞元六书”,继续推崇儒家道统,发展巩固其儒学思想,也切合当时国民党新生活运动。任教西南联大期间,冯与国民党高层往来密切。1942年起数次前往重庆为国民党干部授课。1943年以西南联大党部名义,致函蒋介石望其“收拾人心”,蒋阅信“为之动容,为之泪下”。1945年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冯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1946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解散,清华大学返回北平,冯应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邀请,任客座教授一年,集结其间讲稿出版《中国哲学简史》。1948年回国后仍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后又当选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及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第三届评议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5日冯既致信毛泽东自称“过去讲封建哲学,帮了国民党的忙,现在我决心改造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毛在回信认定了冯“过去犯过错误”,并告诫其“总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冯遂向清华大学辞去院长和系主任职务,并与1950年一段时间内被派往农村参加土改运动工作。1952年被调至北京大学哲学系。建国后,冯多次检讨自己历史问题,在国内外数次公开表示新理学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敌”,是“反人民”,是“要人一心一意拥护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合国民党政权”,“我过去的著作都是没有价值的”,并“对40年代所写的几本书忏悔”。并经常做出配合政治形势的举动,如“寻找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努力运用”而相继写出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1955年参加批判胡适和梁漱溟的政治活动;1962年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三届政治协商会后向毛泽东献诗“怀仁堂后百花香,浩荡春风感众芳”云云。

1966年文革开始,起初冯抄家关入牛棚。1968年毛泽东表示“北京大学有一个冯友兰,是讲唯心主义哲学的,我们只懂唯物主义,不懂唯心主义,如果想知道一点唯心主义,还得去找他”,冯得以离开牛棚,恢复自由。1973年批林批孔运动中,冯友兰出任四人帮掌握的“梁效”写作班子顾问,“从旧营垒里冲杀出来,给了孔丘一个回马枪”,相继发表《对于孔子的批判和对于我过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和《复古与反复古是两条路线的斗争》等文章,均得《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后又著《论孔丘》一书,为江青集团效力。这些书文中,冯称自己49年以前的尊孔思想是“为大地主大资产家,特别是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服务的”,49年以后则是“为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服务的”,认为自己能参加批孔运动是一种“更大的幸福”,一代儒学名家“竟以批孔鸣于时”。冯积极向江青靠拢,然1976年四人帮失势,梁效写作班子遭彻底清算,冯亦遭长时间关押审查。

1980年起,冯通过口述方式开始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自称是写“自己在现有马克思主义水平上所能见到的东西,直接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对于中国哲学史和文化的理解和体会”,至1989年完成,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贯穿全书始终。

1990年,冯友兰病逝,享年95岁。

冯友兰人物作品

冯友兰曾自拟“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一联,总结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六书是“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体系的哲学著作。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分别完成于1931年、1934年,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学概念完成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其中许多概念已成为定论,为后世学者所共同接受。堪称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之作。

《中国哲学简史》是由1948年在美国宾州大学上课教材编写而成。此书译为十多国语言,销售数百万册。是西方各国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必用的教科书,也是西方了解中国哲学的最佳入门途径。

《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册》完成于1990年,乃是冯友兰用生命写成的哲学大作。在84到95高龄等11年间,以准盲人、准聋子的身体状态,在每年住院数次的情况下,口述由弟子笔录而成。

《贞元六书》是一套自成体系的哲学著作,分为《新理学》 、《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与《新知言》。《新理学》为其总纲,后五册是分属各章节,主要讲纯粹哲学。《新世训》是社会观,是新理学观点在社会问题中的应用。《新事论》是生活方法论与道德修养论。《新原人》是人生哲学,以觉解的程度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新原道》是哲学史观,分析中国哲学之发展。《新知言》是方法论,总结中西哲学史的经验。

生平著作收录在《三松堂全集》共十五册。

冯友兰著作列表

《一种人生观》
《一种人生观 :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
《三松堂小品》
《三松堂全集》
《三松堂自序》
《三松堂学术文集》
《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史补》
《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
《中国哲学史论文初集》
《中国哲学史论文集》
《中国哲学的精神 : 冯友兰文选》
《中国哲学的精神 : 冯友兰集》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自选学术精华丛书.第1辑,冯友兰学术精华录》
《中国现代哲学史》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冯友兰卷》
《孔丘教育思想批判/论孔丘》
《四十年的回顾》
《宋明道学中理学心学二派之不同》
《我的学术之路 : 冯友兰自传》
《新世训 : 生活方法新论》
《新事论》
《新知言》
《新原人》
《新原道, 一名中国哲学之精神》
《新理学》
《冯友兰自述》
《冯友兰集》
《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
《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
《冯友兰经典文存》
《冯友兰语萃》
《冯友兰选集》
《觉解人生》
《论孔丘》
《贞元六书》
《阐旧邦以辅新命 : 冯友兰文选》

冯友兰作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是200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是冯友兰所著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名著。冯先生自谓就内容而言,此书有两点发先人之所未发,而后来也不能改变的:一是将先秦名家分为合同异、离坚白两派,二是区分了二程思想的不同。实际上,如陈来教授所言,书中例如孔子的正名主义,墨子的功利主义,孟子的理想主义,老庄的楚人精神,法家的三种派别,王充自然主义,《论衡》的唯物主义,以及程朱异同,朱王异同,佛教的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等诸多观点与提法,亦皆属创见。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内容简介
该书将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以此全书分为上下册。子学时代主要讲先秦诸子,经学时代主要是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的时代。它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述,它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阐释中国哲学思想之实,使中国传统哲学成为现代学科。该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亦成为学术界的定论。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该书让自己找回内心的平静。

冯友兰作品:冯友兰自述

《冯友兰自述》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一部书籍,作者是冯友兰。全书分社会、哲学、大学、展望四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学术成长、求学教学过程以及对“旧邦新命”的殷切瞩望。

冯友兰自述内容提要
本书是世纪哲人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回眸自己学林春秋的自述传记。历尽百年沧桑之后,冯友兰先生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娓娓道来自己求学,治学的经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面对那个西风落叶的时代所怀有的心态,以及同时代一批学人轻舟激水,奋发图强的精神。

冯友兰自述书籍评价
我不满足于学殖万卷的经师,还要去寻找立命安民的人师,为轻舟激水的人生找一注脚,为西风落叶的时代找一归宿。(陈映真语)历尽百年沧桑之后,世纪哲人冯友兰先生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娓娓道来自己求学、治学的经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面对那个西风落叶的时代所怀有的心态,以及同时代一批学人轻舟激水,奋发图强的精神。

冯友兰学术活动

冯友兰的学术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他开始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氏后来回忆说:“当时正在提倡向苏联学习,我也向苏联的‘学术权威’学习,看他们是怎样研究西方哲学史的。我寻找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努力运用,写了《中国哲学史新编》,出版到第二册,十年浩劫就开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三松堂自序》)在这一时期,整个学术界都被一种僵化、教条的学术空气所笼罩,哲学史研究由于其与政治过于紧密的关系更是如此。一部丰富多彩的哲学史被简化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并被图式化地定为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义的历史,冯友兰身处其时,亦颇受这种氛围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70年代,代表作为《论孔丘》。其时,“四人帮”为达到个人目的,大搞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将哲学史、思想史的发展,简化、歪曲为儒法斗争史,厚诬古人,捏造事实,影射史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时间,整个学术界风声鹤唳,硝烟骤起。在“四人帮”的“顺者昌,逆者亡”的强大政治压力下,许多学术趋尚世风,违心地写了许多应时之作。冯友兰当时压力极大,他虽然从心底里极为反感“四人帮”的那一套,但在“要相信党,相信群众”的思想指导下,也不得已“依傍党内的‘权威’的现成说法,或者据说是他们的说法”而写了《对子孔子的批判和对于我过去的尊孔思想的自我批判》及《复古与反复古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两篇文章在《北大学报》上发表。不久,《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即予全文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1975年,他的《论孔丘》一书正式出版。书中观点与以前迥然不同。这显然是在强大政治压力下的违心之作。他后来亦坦诚地说道:“我在当时的思想,真是毫无实事求是之意,而有哗众取宠之心,不是立其诚而是立其伪。”(《三松堂自序》)这既是冯氏个人的无奈,也是建国以来知识分子群体的一大悲剧。1972年,身处逆境中的冯友兰曾赋诗一首,其中有云:“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对解放后事态纷坛和自己哲学思想之多变,颇多感叹!

第三阶段是80年代,随着“四人帮”的垮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冯友兰迎来了自己的学术春天。经过50—60年代的教训以及70年代的思想折腾,冯氏决意空所依傍,直陈己见,决意重写中国哲学史,以舒解胸中积压多年之郁闷。自1980年开始,冯友兰以耄耋之年,展老骥之志,手握如椽巨笔,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并明确申明只写“自己在现有马克思主义水平上所能见到的东西,直接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对于中国哲学史和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不依傍别人。”从而真正把自己80年来对中国哲学及文化研究所得之理解、体会写出来,成为一家之言。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89年完成了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了却了一大心愿。

“学海无涯生有涯”。冯友兰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世事迁变,人世沧桑之后,终于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尽头。1990年11月26日,在95岁华诞的前夕,这位现代中国的一代大哲安然地离开了这个纷攘多变的世界。

冯友兰人物影响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
他的《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此书被冯的美国学生卜德译成英文,成为现今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为数不多的著作之一。在这部巨著中,他自称为“释古派”而与胡适的“疑古派”相区别。他着力论证了儒家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正统地位。这为他后来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积累了思想材料,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1990年7月,冯友兰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全部完成。冯友兰说这部书“不仅是过去的历史的叙述,而是未来的哲学的营养。这部中国哲学史著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在中国哲学由近代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是一座里程碑。他高度提炼总结了两个观点,一是从中国哲学的传统看哲学的性质及其作用,二是从中国哲学的传统看世界哲学的未来。“冯有兰是近代以来中国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少数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冯有兰是一位爱国者,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享誉世界。

冯友兰人物评价

冯友兰一生勤勉,著述宏富。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宏扬儒家哲学思想为己任。如果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而直可称其为哲学史家的话,那么,他后期(抗战爆发后,尤其是抗战期间)的为学进路则重在以“六经注我”的精神,运用西方新实在论哲学重新诠释、阐发儒家思想,以作为复兴中华民族之理论基础。这一时期写成的《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既是冯氏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并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季羡林:“晚节善终,大节不亏”

胡适:“天下蠢人恐无出芝生(冯友兰字号)右者”。

牟宗三,说冯友兰的哲学是“脓包哲学”,但“至少表面上很像个样子”。

张君劢:“不知人间尚有羞耻事乎?”

舒芜:“贞元三策记当年,又见西宫侍讲道。莫信批儒反戈击,栖栖南子是心传。”

地位,成为一位继往开来,具有国际声誉的一代哲人。

冯友兰人物纪念

清华大学纪念冯友兰座谈会
2005年12月6日,为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冯友兰与清华大学文学院——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新斋104会议室召开。冯友兰先生女儿、著名作家冯钟璞女士,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女士,冯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朱伯昆教授,中科院院士唐稚松教授,副校长谢维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前任院长胡显章教授等近30位清华文学院老校友与会,深情缅怀冯友兰先生。回顾冯友兰先生在清华担任了18年文学院院长。他延聘学者,奖掖人才,以“释古“观点、以生命做事的精神,带出了一股学术新风,为清华文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追思他的最高贵的爱国精神。继承发扬他的宝贵精神财富。

纪念文章
张岱年:《哲人其萎遗范永存——沉痛悼念冯友兰先生》、《冯先生“贞元六书”的历史意义》、《深切悼念冯友兰先生》、《怀念冯友兰先生——为纪念冯友兰诞辰100周年而作》、《怀念冯友兰先生》。

冯友兰文库
1994年,其亲属遵照先生遗愿,将其藏书捐赠给清华大学收藏,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有《冯友兰文库》。文库主要收藏冯友兰先生著作及中西文化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资料,现有7 000余册图书。

唐河冯友兰纪念馆
2011年11月13日,在冯友兰诞辰116周年纪念日之际,唐河县友兰湿地公园暨冯友兰纪念馆落成揭幕。来自国内外的100余名“冯学”专家、学者进行座谈,怀念世纪哲人。该馆复原了唐河祁仪镇冯友兰故居的原始风貌,展现了冯友兰的生平事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3 07:24 , Processed in 0.064499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