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推荐书 首页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理由 查看内容

《致加西亚的信》简介推荐理由_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txt下载

2017-6-26 09:55| 发布者: 好书推荐| 查看: 4269| 评论: 0

摘要: 《致加西亚的信》简介推荐理由_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txt下载《致加西亚的信》 是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阿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儿子的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菲士利人》的杂志上 ...

《致加西亚的信》简介推荐理由_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txt下载

《致加西亚的信》简介推荐理由_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txt下载

《致加西亚的信》 是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阿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儿子的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菲士利人》的杂志上,杂志很快就告罄。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发行量高达40000000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许多的文字,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

致加西亚的信免费电子书下载地址(txt):http://www.tuijianshu.net/thread-12258-1-1.html

《致加西亚的信》推荐理由

100多年前,它一出版就轰动了纽约城

100多年后,它被布什赠送给所有的部属

至今,它已被翻译成几乎所有的文字

一本传承着百年智慧的奇书,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读物。

★人类有史以来畅销图书第6名,全球累积销量超过8亿册

★全新收录姐妹篇《自动自发》,附赠职业性格测试

★人民网盘点中国高官爱读“枕边书”之一。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留成、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向官员干部推荐。

★罗文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他身上的忠诚、自动自发和高度的责任优良品格激励着千千万万年轻人。

★一部风靡全球企业的培训经典, 全世界企业、员工、有志青年争相传阅的成功法则!

《致加西亚的信》内容简介

1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埃尔伯特·哈伯德受到儿子启发,即兴创作了一篇经典的文章《致加西亚的信》。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本小册子从此开始了它的传奇历程。

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令杂志脱销。紧接着,当时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斯要求把那篇文章印刷成册,他要订购10万份,这本小册子轰动纽约。

随后,俄罗斯铁道大臣希拉科夫亲王将这个小册子,带到俄罗斯,迅速地让人将它翻译成了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人手一册。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从俄罗斯被俘士兵的遗物里发现了这些小册子,大为赞叹,并迅速翻译成日文。日本天皇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工作人员、士兵乃至百姓手中都要人手一册。

布什在当选州长的时候,在这本小册子上签名,发给每一位部属。

……

至今,《致加西亚的信》还在创造着出版史上的奇迹,成为最畅销的职场励志经典, 政府、军队、学校、企业都在使用和推荐这本书,包括美国西点军校、纽约州立大学沃顿商学院等。

《致加西亚的信》作者简介

[美] 阿尔伯特·哈伯德 Elbert Hubbard(1856~1915)美国著名出版家、作家。《菲士利人》《兄弟》杂志总编辑。1899年,哈伯德根据安德鲁·萨默斯·罗文的英勇事迹,创作了鼓舞人心的《致加西亚的信》,一经发表即引起全世界强烈轰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其主要著作还有《短暂的旅行》《现在的力量》《自己是*的敌人》等。

《致加西亚的信》媒体评论

我把它献给所有那些在政府建立之初与我们同行的人们。我寻找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一员。那些不需要人监督而且具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布什

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是很稀少的。很多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在推诿、偷懒、取巧中应付自己的生活,却并不知道:想要成功就必须选择生活而不是让生活选择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需要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光明日报》

这是一篇商业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直占据着全球*畅销书前十名之列。如果你想要提高你的组织的效率和培训出优秀精干的雇员,我向你推荐这本书。——美国hightechbiz咨询公司总裁 连·莱希

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每一个日本士兵、政府官员,乃至于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让它成为国民的必读书籍。所以我个人觉得,日本人、俄罗斯人现阶段的这种忠诚、敬业的精神,这种民族性的养成,多少也跟这本书的流传有关系。——明基电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 曾文祺

一位银行总裁推荐给我这本细长的书,他曾要求自己所有的雇员阅读它。我发现书中许多概念正式我所需要的,于是也要求公司每一个新聘用的员工都要读这本书,并且加以讨论。——斯坦银行总裁 拉尔夫·库米

《致加西亚的信》创作背景

美西战争发生后,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装在一个油布制的口袋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逝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那一边出来,已徒步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他送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的命运,整个民族的希望。

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忠诚、敬业、勤奋,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在有史以来在世界最畅销书排行榜中列第6名的《致加西亚的信》,显然比《谁动了我的奶酪?》更有畅销的悠久历史。它被引入了中国。这是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加西亚的故事最早发表于1899年。这篇文章,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把它翻译出来。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也许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但是,一百多年来此文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却已经在全球的许多地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希望读者对这个送信的故事及其意义能作更进一步的思考。

不少公司的总裁、CXO们,他们对实干家情有独钟,坚持不懈地寻找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指那种不问缘由只知道忠实执行任务的能人),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致加西亚的信》这篇文章被印成亿万份,广为传颂,表明人类敬仰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崇尚他那恪守信义、不辱使命的精神品格。这本2000年被美国《哈德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书第6名的奇书。

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安德鲁·萨默斯.罗文介绍:在美国陆军史上,安德鲁·萨默斯.罗文上校创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奇迹--送给加西亚。

安德鲁·萨默斯.罗文,弗吉尼亚人,1881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作为一个军人,他与陆军情报局一道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将信送给加西亚,被授予杰出军人勋章。

立功之后,他曾服役于菲律宾,因作战勇敢而受到嘉奖,从军队退役后,他在旧金山度过了他的余生,于1943年1月10日逝世,终年85岁。

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致加西亚的信》百年出版传奇史: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讨论起了美西战争。大家都为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喝彩,而哈伯德的儿子伯特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战役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加西亚将军,而是罗文中尉,那个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受此启发,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诞生了,它刊登在一本《菲士利人》的杂志上。因为这篇文章杂志开始畅销。

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一次要求订购10万册以书籍方式印刷的《致加西亚的信》在车站发放。本书也引起了俄罗斯铁道部长西拉克夫亲王浓厚的兴趣,回国后,他让人把此书译成了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和士兵人手一册。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每个俄罗斯士兵的尸体上都发现了这本小册子,他们断定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日文版。

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四千万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

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所有的文字,关于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在全世界范围上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和荣誉的象征。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长期以来将此书作为讲授自立和主动性课程的教材;美国总统布什在任州长时,曾在这本小硬皮书里签名,把它赠送给所有的部属;而许多跨国大公司要求所有员工人手一册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

本书各种版本累计销售量近8亿册。2000年被美国《哈得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800字

读完《致加西亚的信》,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感慨万分,因为书中所表达的精神我都懂,也经常经意不经意地这样做,于是它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将这种精神明朗化,系统化,并辅以例子为佐证,让我感触较深的不是书的内容,也不是书中提倡的精神,而是读书的人.服从本是下属该做的事,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就像子女要赡养父母,吃完饭要洗碗一样天经地义的事,却要值得如此大力的推行,竟有如此多的读者,从侧面说明了这是一个严重的人性问题,如果从这一点来说倒是让我感慨万分了。

如今像罗文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呢?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大家不想做事情,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思想上存有"瓶颈".主管给他的任务有一个,他的疑问却有十几个,"我忙,没空""人少,没办法做到""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要太理想化了""我的下属理念太差,我也没办法""让某某做可能会更好"等等堂而皇之的,而他提出这些问题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目的:(1)摆困难,让你降低要求;(2)摆完困难,让你觉得让别人做会更好,那么他就可以偷闲了;(3)有言在先,万一事情没办妥,不能完全怪他,你会体谅他的;(4)希望你帮他解决困难。

或许这时候有人要问:难道上司给我们下达任务的时候我们只能说:"没问题",其他的什么都不能问吗?诚然不是,假如主管让你到A城市送材料,而你不知如何到达A城市,顺便问一下主管A城市在哪里,如何搭车,省得到处找到处问,如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如果连主管也不知道怎么办呢,一切都得自己解决.如果你不能帮助主管解决一些难题的话,那要你何用?

我们一直都在推崇罗文——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却忽略了两个重要人物:派罗文去送信的人——美国总统麦金莱和推荐罗文的人——情报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千里马不多,伯乐更少,如果没有阿瑟.瓦格纳和麦金莱的信任,慧眼识英才,也不可能派罗文去送信,因此,美西战争从侧面反映了用人的重要性,而我们的企业是不是也该清楚每个主管,员工的优劣,让每个人去做他最合适的,能发挥最大优势的工作。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800字

有些书短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它所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小。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信》,就是这样一本书。

什么东西使这本书充满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节简单到了极点: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挺身而出的一名军人——罗文,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畅销不衰,风靡世界,正是它倡导了这种理念:对工作的忠诚与信念。现在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满意,所谓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时,才发觉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个职业都有它自身的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别,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收获总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为什么说"收获"而没用"收入"因为"收入"仅仅是"收获"当中的一部分,正如书中所说:"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这段话对我的心灵有很大的触动,在当今这个快餐时代,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而忽视了一份工作对于人内在品质和素养的深远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当然罗文的优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麦金莱的举重若轻,瓦格纳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奥,里奥等人的团结协作以及双方的共同价值目标,也同样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都是一个企业,一个领导,一个员工必不可少的。

读过一本好书,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愿我们将《把信送给加西亚》所体现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本职工作中,原则做事,本色做人。

《致加西亚的信》经典语录

1、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从细微之处却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所彰显的敬业精神。正如作者所言:“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阿尔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亚的信》

2、如果能捏的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致加西亚的信》

3、我认识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但他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也不能顾及别人的利益,原因是他总是怀疑他的雇主在压迫他或者计划要迫害他。他既不能命令别人做事,也容不得别人命令他。——阿尔伯特·哈伯德《致加西亚的信》

4、《将工作当成人生乐趣》
如果环境迫使你做一些令人乏味的工作,你应该想方设法寻找其中的乐趣。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你才会更容易取得成功的快乐。
不管工作有多么卑微,都应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可以从平庸中解脱出来,从优秀走向卓越。
只有通过工作,才能保证精神的健康;在工作中进行思考,工作才是快乐的事。两者密不可分。——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5、《懒惰和拖延是一种恶习》
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
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是受伤害更深的是你自己。
千万不能让你自己的惰性有机可乘——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6、《以坚定的自信对待自己》
任何人,即使再平凡,只要你拥有坚定的自信,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满信心,你就一定能做出惊人事业来。任何一个人取得的成就,绝不会超出他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拥有自信,便是成功最大的源泉。——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7、世界上没有报酬丰厚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便宜事。当责任从前门进来,你却从后门溜走,你失去的可能是伴随责任而来的机会。——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超越平庸,选择卓越》

8、不要满足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最好的,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
当我们可以选择做的更好的人时,却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
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努力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而失败者无论做什么都只是得过且过。——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9、《每天多做一点点》
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会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为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如果不是你的工作,你做了,这也是你的一个机会。
每天多做一点,刚开始也许得不到什么报酬,但是长此以往你一定会获得更多。——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10、证明自己卓越最好的证据便是有能力控制自己马上行动。如果因为很多原因,你无法达到自己目的,那么尽快做出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11、如果你只为了工资而工作,没有其他更高尚的目标,你会将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因为这么做对于你的人生来说,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最好的捷径就是选择一种哪怕没有报酬自己也愿意努力去做的工作。
可爱的年轻人,当你获得一份工作时,不要去考虑薪水的高低,而是要关心的是工作能够给你带来其他回报。比如看他能否使你的技能更加精湛,能否增加你的社会经验,提高你的素质与修养……与这些相比,薪水就显得微不足道。——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12、投入职业界,我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工作。薪金的多与少永远不是我工作的终极目标,对我来说,那只是一个极微小的问题。我所看重的是,我可以因工作获得大量知识和经验,以及踏进成功者行列的各种机会,这才是有极大价值的酬报。一个有着敬业精神的员工是不会只为薪水而工作的,因为如果那样的话,意味着你不愿意做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不愿意多出一份力,对于这样的员工,企业是不需要的。在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做到不为薪水工作,那么你便是卓越者,你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13、《忠诚会助你成功》
如果说智慧和勤奋如同金子般珍贵,那么还有一样东西实际上比金子更珍贵,那就是忠诚!
少数人需要勤奋再加上一份智慧,而绝大多数人需要是勤奋再加上一份忠诚。——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14、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工作态度却有高下之别。
工作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待它的心境,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做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15、不计报酬,报酬更多。——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16、这个世界为那些具有真正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开绿灯。无论出现什么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是多么的暗淡,他们总是相信能够把心目中的理想图景变成现实。——阿尔伯特·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17、《自动自发地去工作》
如果老板的期许还没有你自己的期许高的话,你永远不可能被辞退,反而这只会使你离晋升的日子越来越近。
任何一个在公司里工作的职员都应该相信这一点,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犹豫,更不要等待,只要你主动一些,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哈伯德《把信送给加西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于娟《此生未完成》教会你如何去 于娟《此生未完成》教会你如何去热爱生命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我们虽然习以为常,但并不了解其真相,我们需要…[详细]

《最后的礼物》教你别太在意别人 《最后的礼物》教你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种困扰——明明想活得洒脱自由,却忍不住在意别人的眼光…[详细]

《追风筝的人》简介推荐理由 《追风筝的人》简介推荐理由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详细]

网站地图|推荐书|好看的小说|爱好书|小说推荐|好书推荐|Archiver|好书推荐 皖ICP备2021018936号-1

GMT+8, 2025-1-22 23:38 , Processed in 0.09427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